論個體生命和諧與社會和諧

才智咖 人氣:2.91W
論個體生命和諧與社會和諧
摘要:和諧社會必然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社會和諧的基礎是一個個自身和諧的生命體。離開對塵世飄泊靈魂的安頓和終極關懷,離開對現實個體生存價值的衛護和關愛,離開對個體生命精神的激發和張揚,構建和諧社會就失去了目標和動力。


關鍵詞:老莊;個體生命;社會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是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的重要決策,是繼建設小康社會之後的又一重大戰略舉措,目的是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和諧的基礎是個體生命的內在和諧,沒有個體生命的和諧,社會的和諧既不可能也不會長久。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一個時期以來被忽略了,其帶來的後果相當嚴重。本文試就個體生命的和諧與社會和諧問題談些一己之見,以求教於同行方家。
  
  一、重視個體生命和諧的老莊理論
  
  重視個體生命和諧,是老莊道家思想的價值旨趣,它不同於儒家的道德本位,也不同於法家、墨家的功利本位,而是以個體生命為本位,以完善個人的自由無拘的自然天性為目標的人本主義,它所流露出來的是對個體生命存在的現實關懷和終極關懷,所張揚的.是人道主義精神。在老莊看來,整個宇宙生命大化流行,生生不息,機趣盎然。這種充塞於宇宙之間,貫注萬物的力量,來自於生命本源的道。道孕育了天地萬物,因而萬物都秉道而賦有生命。而萬物之所以有生命,在於萬物皆不離道,因而道存在於天地萬物之中,萬物的生機所體現的正是道的生命性。由此,老莊道家充分肯定了天地萬物的生命價值。
  老子認為,由道產生的宇宙大化中,要使個體生命有所依歸,就必須體察“道法自然”的原則,用道的自然無為屬性——節慾、守靜、謙德與個體生命相貫通,完善個人的自由無拘的自然天性,希圖達到圓融道的和諧境界。老子按照道的屬性,把個體生命與道貫通為原則,要求用節慾來保持精神上的自由,通過守靜來使身心達到統一或圓融於道境,還要求在與他人和社會互動中具有謙德。如此,老子在人與自然、人的身體與精神、人與社會方面達到了和諧統一,將生理——心理——社會三者聯絡起來,形成了完善個體生命的理論,其中以體道為基礎,以用道為方法,以達道為目標。
  莊子推崇個體生命的思想來源於老子,但他的思想卻比老子的思想更進了一步,他把老子的自然無為發展為逍遙自在。這逍遙境界既是對個體生命自由精神的張揚,也是為個體生命提供一個安身立命之所,為飄泊的靈魂建構了一個精神家園。
  人類個體生命的法則來自於宇宙生命的法則。莊子認為,構成宇宙本體的是陰陽之氣,“兩者交相成和”,生育萬物,萬物的生成,是陰陽之氣的聚合,而萬物的滅亡,則是陰陽之氣的離散。如果“天氣不合,地氣鬱結,六氣不調,四時不節”(《莊子·在宥》),或者“陰陽不和,寒暑不時”,則“必傷庶物”(《莊子·漁夫》)。人的物質生命運動同自然天道規律是一樣的,“人本無生無形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 (《莊子·至樂》)。人之生,氣之聚,“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莊子·知北遊》)。因此,人類個體生命應以宇宙生命來滋養自己的精神。在這一意義上,人類個體生命精神與宇宙生命精神是合一的。人類個體生命精神得宇宙生命精神之精要,從而與宇宙生命浩然同流。中國人恰恰是在宇宙生命的意義上,領悟自己人生價值和意義,而人生之“道”恰恰是天地萬物生命之“道”。人類個體生命是宇宙萬物同體的生命,自然無為是天道和人道的共同規律,故人應順應自然,合乎自然,人與天一。人類個體生命只有在這種最高存在的意義上,才可能獲得永恆的終極價值。
  莊子追求個體生命精神的自在逍遙,是以個體生命得以延續為前提,而使個體生命延續的方法就是養生。莊子的養生理論有養形和養神兩個方面。養神是從心理上進行防護保健,以便從中產生出延緩衰老的積極成果;養形是在養神的基礎上進行多層次的身體保健以求延緩衰老。通過養神與養形,人有了健康的心理和生理,就會有健康的生命,從而長壽。莊子是我國最早從形神兩方面來描述概括人的生命活動的哲人。《莊子·徐無鬼》有“勞君之神與形”,《莊子·在宥》有“女神將守形”,“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長生”。在莊子看來,形是指人的生命存在的物質方面,神是指人的生命存在的精神方面,形與神作為人的生命存在的兩方面互相區別又互相依賴、互相作用。莊子正是從人的形神兩方面來探討養生之道的。不過,就養神和養形兩者相比較而言,莊子更注重養神,《莊子·天道》說:“形得仁義,神之末也。”《莊子·刻意》說:“純素之道,唯神是守。”老莊注重個體生命的康健與和諧,是締造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的基礎和前提,是我們今天構建和諧社會可資借鑑的理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