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人選擇的結果

才智咖 人氣:1.33W

哲學家羅爾斯的《正義論》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七個人住在一起,每天的食物就是一桶粥,制度內涵。天天吃粥不要緊,但問題是每天的粥都不夠吃。也就是,不能確保每個人都管夠。如果七個人有人吃飽,就有人會吃不著。長此以往不是辦法,於是七個人決定,這桶粥要分給每個人。如何分粥呢?

制度是人選擇的結果

羅爾斯羅列了五種分粥法:

方法一:隨機指定一人負責分粥事宜。結論是權利導致腐敗。

方法二:大家輪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結論:資源浪費。

方法三:大家選舉一位品德尚屬上乘的人分粥。結論:世界上沒有神。

方法四:選舉一個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結論:類似的情況政府機構比比皆是!

方法五:每人輪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人最後一個領粥。結論:簡單的方法可以解決大問題。

“分粥理論”告訴我們:

(1)制度總是存在於我們周圍。所謂制度,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也是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範或一定的規格。我們最熟悉的制度是法律。法律的產生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離我們最近的制度,卻是每個家庭的家規。在中國最有名的家規莫過於《朱子家訓》,“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朱子家訓》作者是朱柏廬,而非朱熹,上次培訓時有誤,特做更正!)而我們接觸最多的,則是所在企業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制度內涵》。無論法律、家訓、企業制度其核心都是規程或準則,通過制度我們可以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這也是制度所要告訴我們的。在上例中,只要分粥的'過程存在,分粥制度就已產生,而制度的優劣則是另一個方面的問題。

(2)制度是解決資源分配的有效手段。制度代表了一系列是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規則。制度應該根據問題而生,是解決問題的手段。制度是搞好內部管理的基矗前四種分粥辦法,或造成分粥不公平的結局,影響大家的積極性;或效率不高,在一件極簡單的事情上浪費太多的精力;或給“掌勺者”以可乘之機,使其有以權謀私的機會。而第五種方法確保了分粥的公平。

(3)不同的制度安排,就會在制度出臺以後隨之形成不同的文化。一項制度從其確定原則,制定方法,到實施細則都是根據適用者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出來的,而不是照搬其它組織的做法。一項好的管理制度,應該有針對性、立場分明,對確立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至關重要。比如故事中分粥委員會制度,體現了民主和監督,但缺乏效率;一人當權,又滋生腐敗。

(4)制度是人選擇的結果,是交易的結果。制度制定是一個過程,需要經過不斷實踐、總結過程的。現在我們來想一下,如果一開始就是每人輪流分粥,分粥人最後拿粥。那麼這個制度可以延續下來嗎?我想未必,因為這個制度也有問題,比如每人輪流不如指定一個人省心,比如分粥者個人對公平的理解等。所以,最後一個辦法之所以合理,並不是因為這個辦法是科學的,而是因為這個辦法解決了以前辦法產生的問題。所以,最優辦法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分粥的案例是說明如何通過制度解決公平與效率的問題。其實在我們實際工作中,接觸到的制度卻未必公平、也未必有效率。所以,制度是選擇的結果。

TAGS: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