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投資理財觀念

才智咖 人氣:1.3W

很多時候我們幹某件事情都抱著賺錢的心理,但是經歷了那麼多事情,發現賺錢並不是那麼簡單,真正賺大錢的人都一聲不吭,而大肆渲染賺到錢了的人拉著你一起賺錢,到最後你不僅沒賺到錢還可能花了冤枉錢。那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正確投資理財觀念,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正確投資理財觀念

第一、不要有從眾心理。

一些投資人自身對市場缺乏瞭解,看其他人賺了錢就盲目跟進,操作也是根據他人或媒體的隻言片語。殊不知,市場的變化很快,人們的預期也會變。如果人云亦云,就很可能會被市場拋棄。投資大師彼得·林奇有一個很著名的“雞尾酒會理論”,即在雞尾酒會上,當股票處於低位時,沒有一個人會談論它;上漲15%時, 也幾乎沒有人注意;只有上漲了更多之後,人們才開始興致勃勃地談論它;而到了真正的高位,所有的人都會談論它,而且紛紛來告訴你應該買哪隻股票。當鄰居們都來告訴你應該買哪隻股票並希望你聽從他們意見的時候,股市可能就到了該下跌的時候了。國人深知“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哲學,尤其是知識分子。股市剛剛出現過熱跡象時,他們可能會比一般人更加警惕風險,保持觀望。然而,當這些有定力的人看到所有入市的人都賺錢,連沒有任何金融知識的街坊鄰居、大媽大嬸都 獲得豐厚回報時,就會心動起來。在別人該考慮獲利了結之時,反而又忍不住去撿“雪茄煙蒂”,因此很容易接到最後一棒。

第二、“擇時”不如“擇股”。

很多投資者往往都更在意買入的時機,而較少關心買入品種的前景。他們認為股票交易就是要不斷地“抄底”、“逃頂”,賺取差價,於是就傾向於買低價股、重組股,追逐“鹹魚翻身”的故事。事實上,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追求股票紅利。績差股和虧損股缺乏實際的價值,而重組和業績復甦往往又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即便短期炒高,也不值得追逐。當然,選擇好公司,也要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如果公司未來的成長性不足以支撐其股價,早晚也會下跌。巴菲特說,短期來看股市是“投票機”,長期來看是“稱重機”。這才是價值投資的理念。

第三,別把“長跑”當“短跑”。

投資是一項“馬拉松”,可很多人把它當做“撐竿跳”。這從人們對股票行情的關心程度可見一斑。跳動的數字時刻牽動著投資人脆弱的神經,“賺了也惶恐,虧了更惶恐”。巴菲特辦公室裡根本就沒有股票行情機,而國內的很多炒股者天天都在“看盤”,以至於影響了正常上班。一些地方甚至不得不嚴令禁止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上班時間“看盤”、“交易”,擅離崗位、擅離職守。銀行等櫃檯人員也忙於“看盤”,而對顧客不理不睬。這正常嗎?試想,如果你真是買了價廉物美、值得收藏的投資品,用得著分分鐘都掌握其價格的變動嗎?相反,價值投資者卻可以“夜夜安枕”。巴菲特說,要做好持有十年以上的準備才考慮買入。就算中國證券市場能值得長期投資的品種不多,但畢竟還是有的。不說持有三年五年,就連持有三五個月的信心也沒有,必須時刻盯著,那還能算是投資嗎?“恐懼與貪婪”的背後折射出的正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投機心態。

第四,“一知半解”害死人。

即便是在西方成熟市場,人們對股市的認知也充滿謬誤,剛接觸股市不過十餘年的國人就更不用說了。“全民炒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基本常識的'“全民”炒股。對於投資者來說,如果完全不懂,或許還會相對謹慎一些,會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也會聽取“專家”、“高手”的意見。而對於那些求知和征服欲較強的人來說,則會選擇“臨陣磨槍,現學現賣”。於是,股市裡又一個“半瓶子水”就誕生了。“一知半解”的投資者很可能會因為堅持一個錯誤的看法,而蒙受足以致命的虧損。

第五,切忌“賭一把”心態。

有許多投資者並不瞭解自己的投資是否值得,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也沒有相應的分析,他們更多是想碰碰運氣;也有許多人甚至沒有搞清自己投資的真正目的,他們潛意識裡實際上更在意以真金白銀進行交易的刺激和“不勞而獲”的快感,而不是盈利。為此,他們甚至情願承擔一定的虧損。

第六,“理財”不是“發財”。

投資者之間還經常會相互攀比,看到別人賺得更多就會變得浮躁,就耐不住寂寞,忍不住去冒險,完全忘了自己投資的初衷和目標。

TAGS:投資 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