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投資理財正確思路與方法

才智咖 人氣:2.9W

中國投資理財市場的健康發展,一方面需要金融機構不斷提高金融服務水平,開發出更多更好的投資理財產品,培養出更多高素質、複合型金融人才,以滿足國民日益增長的投資理財需要。吸霾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庭投資理財正確思路與方法,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家庭投資理財正確思路與方法

  一、成功投資理財首先必須樹立正確觀念

中國投資理財市場的健康發展,一方面需要金融機構不斷提高金融服務水平,開發出更多更好的投資理財產品,培養出更多高素質、複合型金融人才,以滿足國民日益增長的投資理財需要;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強對投資者的投資理財教育,培養投資者正確的投資理財意識和觀念。作為個人投資者,要想成功,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觀念。

(一)思路決定出路

1、理財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不可抱有一夜暴富的急功近利思想。

2、儲蓄是致富的開始。應該儘早開始儲蓄和投資。

3、今天這個時代,要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使自己不為金錢所難,僅靠埋頭工作是不夠的,還必須伴以儲蓄和投資。

4、儲蓄和正確花錢是“守”,科學投資是“攻”。兩者必須做到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5、致富就象滾雪球。要做讓錢靈活滾動起來的人,而不要做被錢滾著走的人。

6、不要怕冒風險,但無論如何也不能冒失去老本的風險。

7、必須牢牢記住,保本是投資的第一要務。投資者失去了本錢,就等於將軍在戰場上讓對手殲滅了自己的部隊。

8、投資人是將軍,錢就是千軍萬馬。要象將軍指揮千軍萬馬那樣科學地指揮金錢去為你而戰!

(二)學習滋養富貴

1、富人都是通過接受高等教育或通過自己不斷努力積累了淵博知識的人。

2、學習增長才幹,學習開闊視野,學習啟迪智慧,學習使你與高人為伍,學習帶你超越時空。

3、作為投資者,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這樣堅持下去你就可以成為儒雅的富豪。

4、讓自己喜歡書、喜歡數字。

5、必要時不妨花錢買點兒讀書的時間。

(三)戰略決定大局

1、一定要有為社會、為他人服務的真理念。

2、有目標並能堅守目標、踏實努力,是投資成功的根本保證。

3、富貴的關鍵在於把握戰略性機遇。

4、一定要重視戰略研究和規劃。要有一個科學可行的戰略性投資框架。

5、要努力成為“世界人”,要有國際化視野。

6、讀懂“形勢”才能賺大錢,投資要聽黨的話。

7、法律知識是投資的保護神。

8、紀律是投資人的生命線。

9、不急不躁,不浮不飄;知止而多得,寧靜而致遠。

(四)戰術達成勝利

1、要努力做到“未戰先勝”,即要認真分析、冷靜觀察、拿捏準確、果斷行動,力求以最有利的價格買入,為之後的勝利奠定一個好的基礎。

2、要“致人而不致於人”,即要在計劃下行動,不能為“貪”與“怕”所協迫。該拿“貨”的時候要能抱得住,不為振盪所嚇倒;該拿“錢”的時候要能捂得緊,不為眼前的利益所征服。

3、要與趨勢為友。任何操作都要設定止損位,一旦觸及要堅決執行。

4、時間和複利可以使你的財富增長到你難以想象的程度。

5、要正確處理集中與分散的關係。

6、借債一定是為了投資。只有當確信自己能夠從投資得到收益時才舉債。

7、房地產是很好的投資工具,投資房地產重在行動。

8、炒房不如炒地皮。

9、絕不能逃稅,但可以合法節稅。

(五)投資成功不僅源自於投資本身

1、婚姻是成功、特別是投資成功的基石。

2、婚姻和投資一樣,需要用心呵護和經營。

3、與相愛的人分享奮鬥的快樂,成功才顯得更有意義。

4、愛情是奮鬥的動力源泉。

5、致富並不是幸福的全部,快樂地奮鬥在不斷達成期待的狀態的過程中才是真正幸福的。

6、人脈是成功的寶貴網路,必須用心編制、不斷拓展。

7、要學習高人、模仿高人,向高人看齊。

8、該節儉的時候一定節儉,該花錢的時候決不吝嗇。

9、健康、快樂地生活。快樂、驚喜甚至是幸福,都是可以通過用心來創造的。

  二、認真學習投資理論與技術

(一)學點投資心理學

貪婪和恐懼,是人性的兩大弱點。在市場上漲的時候,貪婪使人們忘記風險,在市場下跌的時候,恐懼使人們迷失方向。這句話,地球上的投資者都知道。然而真正做到克服貪婪和恐懼的,似乎沒有幾個,大概巴菲特算一個。畢竟打敗自身的人性弱點,是世界上永恆的難題。儘管你知道貪婪和恐懼為投資的頭號敵人,但是當貪婪和恐懼來臨的時候,你卻束手無措,留下虧損之後的遺憾。

貪婪和恐懼的人性弱點在心理學上如何表現?我們能不能通過心理學的分析找到克服它們的辦法?《投資中的心理學》的作者、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教授約翰·諾夫博士為我們呈現了一些可行的路徑。他通過對投資者的廣泛調查和研究,證實了他所發現的一系列心理偏差。

1、過度自信。

我們常常聽到不少投資者說過這樣的話:“再熊的股市也有機會,你看昨天市場暴跌,還有兩隻股票漲停。”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是聽起來有道理的話幾乎全是假的。此話的潛臺詞是:這兩隻漲停的股票我也能抓住。可惜他不能。投資者經常會認為自己的投資水平遠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

過度自信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它會導致過度交易、冒險交易等錯誤的交易決策,最終導致虧損。書中舉例說明,過度交易、冒險交易會讓投資者無謂浪費在交易佣金和印花稅上,也會使你交易失誤的次數增加。

導致投資者過度自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過去的成功經驗,在牛市中,個人投資者往往將成功主要歸功於自己的能力。去年業內盛傳一故事,一個基民打電話給某基金公司的客戶服務部門,聲稱要給基金經理推薦股票。這樣的極品基民我沒有遇見過,不過我曾見過這樣一個老大爺,將市面上全部股票型基金買下,天天跑到銀行纏著客戶經理們,不是諮詢,而是想給他們上課……我現在還很懷念他,不知道在經歷市場的暴跌後,他還有沒有講課的自信和勇氣。

2、自豪心理與懊悔心理。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假設你要買一輛汽車,但是手頭現金不足,因此必須出售你所持有的部分基金以籌錢。這時,你可以出售你所持有的兩隻基金中的任意一支。自買入以來, A基金已經盈利20%,但是B基金卻已虧損了20%。你會出售哪一支基金?99%的人會選擇出售盈利的A基金。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人們都會努力避免那些可能產生懊悔心理的行為,積極尋求能夠產生自豪心理的行為。懊悔是痛苦的情緒體驗,因為認識到自己以前的決定錯了。自豪是快樂的情緒體驗,因為認識到自己以前的決定對了。所以人們都會出售賺錢的基金(股票),而將虧損的基金(股票)繼續持有。

投資者有時候明知市場會繼續下跌,但是總捨不得割肉,因為害怕賬面虧損變成實際虧損,其實割肉後的懊悔心理遠比實際的虧損來的痛苦多了。

然而,判斷某一項投資是盈利還是虧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假設一個客戶2007年初投資基金50萬元,到年底基金資產增長為100萬元,但是經過2008年以來的市場下跌,目前基金資產為65萬元。他覺得自己盈利了還是虧損了?大多數人覺得他虧了,因為他沒有實現收益最大。

如果把100萬元作為參考值(大部分人這樣做),你是遭受損失的痛苦情緒。如果把50萬元作為參考值,你感覺到的是獲得收益的愉快情緒。因此,賺錢了未必快樂,要想既賺錢又快樂,就要先設定合理的心理收益水平。理財師除了做好客戶的資產配置外,很重要一點就是做好“客戶投資參考值”的設定工作。

3、風險感知。

我們一起玩一個拋硬幣的賭博遊戲。如果丟擲正面,贏20塊錢;丟擲反面,你輸20塊錢。你願意賭嗎?如果你之前已經贏了100塊錢呢?如果你之前已經輸了20塊錢呢?

如果之前已經贏了100塊錢,很多人會選擇繼續賭下去,因為反正是從賭場手裡贏來的,輸了無所謂。這就是“賭場的錢”效應。如果之前已經輸了20塊錢,就有兩種選擇:有的人會繼續賭下去,這就是“試圖翻本”效應;有的人則收手不幹,這就是“厭惡風險”效應。

人們對風險的認知似乎是變化的。在評估當前的風險決策時,過去的結果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簡而言之,在贏得收益之後人們會願意承擔更大的風險;相反,在遭受損失之後人們不太願意去冒險。

在人們獲得收益或利潤之後,他們願意承擔更大的風險。這就是“賭場的錢”效應,他們願意冒險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用“賭場的錢”參與賭博。而經歷經濟虧損之後,人們會變得“厭惡風險”,不願意去冒險。但是輸錢的人並非總是規避風險,人們通常在虧損之後,試圖找機會彌補損失,這就是“試圖翻本效應”。投資者很可能在股票虧損後,增加冒險程度以期彌補虧損,甚至加大賭注,放大槓桿,最終結果大多以失敗收場。

通常情況下,人們希望自己擁有的東西以更高的價格出售,別人擁有的東西卻只願以更低的價格買進,這就是“擁有效應”。擁有效應是如何影響投資者呢?人們有一種傾向就是保持自己已經進行的投資,甚至對自己持有的股票產生感情,而不願根據實際狀況理性分析,合理更換股票,調整投資組合。

另外,人類的記憶往往是情緒和感覺的記錄而非事件的真實記錄,這可能導致投資者對現實事件的記憶出現偏差,甚至會忽視那些帶來不好感覺的資訊,而往往這些資訊對投資決策的制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4、心理會計。

一般情況下,人們用財政預算追蹤並控制自己的支出,大腦也運用心理預算將每筆心理賬戶的消費收益與時間和成本相聯絡。

人們一般傾向於將支付期限的長短與商品服務的使用時間相匹配。例如,借款購買房子、車子等做法比較常見,因為這些東西的使用期限長達許多年。先借款再滯後支付的做法,可以儘可能使消費與付款期相匹配。另一方面,人們卻不願意為那些已經消費過的商品以負債的方式滯後支付。比如滯後支付旅行費用的方式並不受歡迎,這是因為它產生了長期成本與短期效益。

傳統的經濟理論預測人們在決策過程中會考慮現在和將來的成本與收益,而不會考慮過去的成本。與這些理論相反的是,當人們在決策將來的行為時,總喜歡考慮那些過去的不可挽回的成本,這種行為被稱作“沉澱成本效應”。一旦人們為某項投資付出了金錢、時間和努力,他們就會傾向於不斷努力,而不願理性評估現在和將來的成本與收益並採取適當的解決方法。

決策制定者一般都為每一筆投資設定一個單獨的心理賬戶。投資者將每個賬戶單獨處理,卻忽視了相互之間的聯絡。心理預算會加劇投資者厭惡出售虧損股票的心理,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沉澱成本浪費在虧損股票上的痛苦情緒會逐漸降低。與之前相比,投資者後來對出售虧損股票的沮喪心理就不會那麼嚴重。

5、代表性思維與熟悉性思維。

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大腦一般使用捷徑來簡化分析資訊的過程。這些捷徑使大腦在掌握相關資訊的情況下產生一個大概的答案。捷徑的兩個例子就是代表性思維與熟悉性思維方式。

大腦一般會假定,擁有相似特徵的事物是相同的。代表性思維就是基於固定思維模式的判斷。人們在金融市場上也可能犯代表性思維錯誤。例如,人們往往將一個好的公司與一項好的投資相混淆。好公司指的是一個能大規模盈利,銷售快速增長以及管理有序的公司;而好的投資指的是該股票比其他股票上漲得都快。一個好公司的股票就一定是好的投資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投資者常常錯誤地認為過去業績好的公司一定代表將來業績好,卻忽視了不符合這種觀點的其它資訊。過去業績好的公司並不一定會永遠表現很好,而過去業績差的公司也不會永遠表現很差。

熟悉性思維讓人們一般更願意接受自己熟悉的東西。例如面對種類繁多的股票,投資者一般只是選擇那些自己比較熟悉的證券進行投資。熟悉並不代表真正瞭解,他們並不會去認真分析每項投資的預期收益和風險。

熟悉性偏差導致投資者對自己持有的公司股票過於自信,因此對它們的預期收益率和風險的估計也過於樂觀。同樣,對於不熟悉的股票的風險和收益預測也過於悲觀。

6、羊群效應,或者說是社會互動。

新聞報道、網路上的股評帖子,證券公司營業大廳門內外擁擠交談的習慣,都是羊群效應的罪魁禍首。

羊群效應(社會互動)在其它方面也給我們一些啟發,比如目前很多銀行設立財富管理中心、理財中心,專門服務高階的個人客戶。這些理財中心存在的最大目的不是為了使客戶享受專人理財服務,而是為了聚攏高階客戶的人氣,使投資理財行為社交化,從而達到維護客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