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職業規劃 高薪不是問題

才智咖 人氣:8.28K

    薪酬的上漲是一種必然,但對於個人來說,特別是普通白領,工資收入取決於市場上的競爭力,因為,職業規劃顯得更為重要。“2004年,我們本科剛畢業時,很多知名外企都到校園招聘,進京亦或是進滬,戶口檔案都能直接調過去,月薪一般在四五千元。如今,我們班那批考研的可慘了,工作越來越不好找,戶口檔案基本上無法調動,薪水更不高。更糟糕的是現在房價還越來越高!”工作三年年薪便達20萬以上,在某外企擔任專案經理的BLUCE談到自己的職業發展時,頗感自豪。在BLUCE的眼中,正因為當初自己放棄考研選擇直接參加工作,避開了愈來愈緊張得就業形勢,讓自己走對了第一步。不過,雖然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就業形勢的一年緊似一年,可當年或者更早一些和BLUCE一樣,畢業之後就選擇直接就業的職場中人,在職場發展中都感覺不甚理想,對於薪酬則是更加得不滿意。“確實,我可能運氣較好,和我一起進入這家公司的好多同學工作不到一年都離開了,現在都還鬱悶著呢!”難道真像BLUCE所說的,一個人在職場上順利的發展全憑運氣麼?職場中人應當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如何贏得高薪?對此,我們邀請到人力資源專家李巨集飛為我們做出解答。

  學歷成為職場發展不可缺少的正相關指標

  “公務員鐵定要考,簡歷也要全國投放,有棗沒棗都要打三杆子。但撒這麼大的網也撈不到魚!”中國傳媒大學研二學生王曉強說,研究生就業形勢一年緊似一年,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感到壓力重重。

  如此的現身說法似乎更印證BLUCE考研不明智的說法,學歷在當下真的變得不重要了麼?據智聯招聘8000餘名職場新人的薪酬調查顯示,三年來全國職場人起薪平均值約在1500元左右。從此次調查結果來看,高學歷在起薪上還是具有一定優勢的。在1500元以下分佈中,高中及以下學歷的超過了八成,大專學歷也超過了四分之三,而本科學歷特別是研究生學歷在這部分的比例明顯降低。而在3000元以上的所佔比例中,研究生此項選擇居然超過半數。

  “學歷雖然不能直接證明一個人的個人實力,不過這也是很多用人單位考慮的第一因素。如想進入那些知名外企,尤其是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說,高學歷往往都更佔優勢。其次,學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說明你有較高的學習能力,這也是很多企業需要的。”李巨集飛以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我當初辭去大學教師的工作,選擇酒店業。起初,完全是兩個不相關的行業,但我覺得自己的學歷比周圍的同事要高好多,那麼我的學習能力自然應該要比他們強。結果,在自己的努力下,我在這個行業也得到了自己的長足發展。”同時,李巨集飛更談到,“當然這也並不能說學歷越高就業薪酬越高,一個人要想在職業發展中取得更廣泛的空間,還要將適合自己的專業和就業方向,將個人的興趣與能力所在與外部競爭壓力相對較小的就業方向相結合。”

  第一份工作很關鍵 “騎驢找馬”未必明智

  美國作家雷恩•吉爾森在其職業規劃叢書《選對池塘釣大魚》中寫道,生存的問題是需要發展來解決的。如果我們將著眼點始終放在生存上,也許就永遠停留在維持生存的狀態;如果我們一開始就關注發展問題,我們就將邁入嶄新的人生境界。“我覺得自己能有今天的發展,很關鍵的因素便是自己進入的第一家公司激發了自己興趣點,而且良好的公司文化給了自己很大的上升空間。”BLUCE回憶起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很是自豪。

  很多人在職業發展中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與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有很大關係。這可以說也是一個人職業規劃實施的第一步。“我不太同意‘騎驢找馬’的觀點,我覺得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建議,第一份工作對我們每個職場中人日後的發展方向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工作的每一天其實就是書寫簡歷的過程,當你發現這份工作跟自己的興趣點差距太大時,那麼進入下一站工作也很難跨越第一份工作的範疇。”

  那麼面對日益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第一份工作又該如何選擇呢?李巨集飛介紹到,首先要找好自己的興趣點,如果不是很清楚,可以找專業人員幫自己做一下職業測試,看看自己屬於多血質(活潑型)、膽汁質(興奮型)、黏液質(安靜型)、抑鬱質(弱型)中的哪類,進而找到職業切合點;然後再考慮自身條件,包括健康、家庭、人脈資源及經濟狀況等因素;最後結合所選公司所在行業發展前景、工作環境、工資待遇、培養提升機會等。這樣,即使第一份工作不是自己最滿意的,那麼當你在選擇下一站時,甚至在自己職業長遠發展的道路上,都不至於走太多彎路。

  不要輕易跨入一個行業

  從智聯招聘的職業和行業轉換意向的調查資料中,我們發現僅有23.4%的職場人打算選擇全新的行業或職業。實際上,從各個公司的職位招聘要求中,我們會發現“要求有相關專業工作背景經歷”成為必不可少的職業要求。“以前的工作經歷都註定了一個人‘職業錨’的形成,以後所從事的職業一定會圍繞著這個方向發展,即使後來的`選擇和以前的工作性質不太一樣,但肯定和以前從事的行業背景相關,可以說很難跳出這個怪圈。”李巨集飛談到,“在一個行業領域裡做到專業也需要時間的積累,而只有做到專業,才能在這一職場領域中得到更大的提升。”除此,如果沒有對自己十足的把握和職業信心,盲目的行業跨越,不僅造成時間和成本的巨大損失,更要承擔職業發展的風險。

  一旦選擇了不宜跳槽。首先,跳槽會讓你再一次花時間去熟悉新的環境,做的出業績的時間顯然要推後,使得時間成本增大;其次,如果進入新行業,由於經驗不足,職務不高,跳過去等於從頭再來,有可能喪失成功的機會成本。第三,到新環境人員不熟,遇到企業關係複雜,或許幹不長久,留下敗筆(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可不喜歡頻繁跳槽的人)。第四,人脈資源需要時間去建立,或許無法建立,缺少支援的營銷你如何發力,最終主動走人。

  不過,從有意跳槽者的跳槽意向調查中發現,職場人面對未來工作考慮中的理性思考所佔比例越來越高。職場人對於個人職業規劃的思考、對於個人發展前景的評估以及對於薪酬的期望都更加的全面和清晰,在此基礎上做出的跳槽選擇也必然會增加個人職業螺旋型上升發展的機會。

  職場上,一步登天的幸運兒永遠是少數,一個人如果能夠按照自己大體規劃方向實現螺旋式上升已經算是非常成功的了。所以,不要盲目地受周圍人的影響,關鍵還是看清自己、看清形勢,負責任的為自己做出是否要選擇跳槽的判斷。

  職業目標決定著個人發展前景

  從職業發展的階段目標上來說,一般30歲以前是職業發展的積累階段,30歲到40歲期間的職場人一般會要求在專業領域有所建樹,40歲到50歲間可謂職場發展的黃金收穫期,此後便進入職場發展的延續保持期。而談到個人的職業發展,李巨集飛認為,每個人的職業發展前景是和個人的職業目標極為相關的。誠如,對於一個沒有目標的船來說所有方向的風都是逆風,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裡,那你哪裡也去不了。

  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我們可以依據環境特點、環境發展變化、個人與環境的關係、個人在環境中的地位、環境對個人提出的要求、環境對自己有利與不利的因素等,作為制定目標和實現的參考依據,並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將自己的職業目標作為激發自己上升的動力。

  在職業規劃中,一般可設定不同階段的崗位及時間目標、知識掌握目標、能力目標和薪酬目標。崗位目標就是你各個階段所有達到的崗位層次。如用1年的時間從銷售代表做到銷售主管。知識掌握目標就是在不同的階段你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如在銷售代表階段,所要掌握的知識是終端拜訪和生動化等;在區域經理階段,所要掌握的知識就是經銷商開發和管理、區域市場促銷策劃等。能力目標就是你能真正管理多少人和多大的區域。所以不要被職務頭銜的光環繞昏了頭腦,一個企業給你一個銷售經理的頭銜,你卻只負責一個城市的一個片區,做著與業代相同的工作,這不叫銷售經理,就是個業代。薪酬目標可以給你增加一些前進的動力,也是你能力和價值的體現,所以薪酬的目標也是要定的,如第一年年薪2萬元,第四年年薪6萬元等。

  在職場上,一步登天的幸運兒永遠是少數,一個人如果能夠按照自己大體規劃方向實現螺旋式上升便是非常成功的。

  另外,切不可忽視的是,在關注自己職業規劃的時候,還要注重金融投資理財。比較一下10年前一個月掙一萬元和現在一個月掙一萬之間的感覺差距,就知道如果不用一生的時間來認真投資理財,而僅僅靠工資收入與別人競爭,是多麼的被動了。
 

做好職業規劃 高薪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