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三年 有點尷尬

才智咖 人氣:2.08W

工作三年,業務上手了,也有經驗了,算是老同志了吧?可是晉升的機會怎麼就不能降臨自己頭上呢?一到這時候公司的態度就很鮮明:你還年輕,晉升還差一點火候。談到入職三年就跳槽的話題,人們很容易說到入職三年這個尷尬的時期上,他們自己也弄不清,自己算是職場新人還是老同志。

職場三年 有點尷尬

    尷尬時期尷尬人

    小魏2004年本科畢業,正處於入職三年這個讓人心癢癢的時期,他說這是個尷尬的時期,處於這個時期的人是尷尬的人。今年六、七月,公司進來一批新人,小他兩屆,都親熱地稱他為魏老師,當時小魏就想,都成老師了,算是老同志了吧?誰料不知從何時開始,新人們覺得魏老師似乎比自己大不了多少,也能幹不了多少,稱呼也就悄悄變成了魏*(直呼其名),小魏感覺自己又成了新人。再到後來,大家混熟了,開始喊“老魏”了,他又覺得自己和新人一起又晉升成了老同志。

    “領導和比我先來的同事對我的稱呼倒是一直沒變,就是小魏。”小魏告訴記者,有一次省上有個創新表彰,他在各方面都符合要求,就申報了,結果領導找他談話,大意是說:“你還年輕,機會以後多的是,這次表彰就讓老同志去。”小魏一想,自己來這兒不到三年,可能是隻能算新人,也沒有意見。可又有一次,公司組織新人外出培訓考察,列出了工齡兩年以下的條件,小魏又變成老同志而失去了培訓考察的機會。

    hr眼中的三年職場人

    hr專業人士對這些入職三年的年輕人怎麼看呢?是職場新人還是職場老手?記者做了一個小型調查。接受調查的時候,幾乎所有的hr經理都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比較一致的觀點是:這群人掌握了基本的業務知識和技能,但是在專案操作和經驗上還需要時間的打磨和鍛鍊。

    “他們可以成為業務骨幹,可是若要挑大樑,還欠些火候,除非是特別突出的人。”某人力資源管理公司的hr專員helen小姐說,入職三年的職場人自我感覺比較良好,大多認為自己已經對本行業瞭如指掌,“事實上,很多人瞭解的只是看來、聽來的東西,如果真要他動手做,在具體問題的處理上容易出錯,比如不顧客觀條件就照搬原先的、比如忽視風險、比如感情用事等等,說到底,還是需要再磨鍊。”helen喜歡有想法的年輕人,但更滿意有想法且能提出具體實施步驟的年輕人。

    沈先生是一家農產品民營企業的hr經理,他認為,敢拼敢闖是三年職場人的優點,如果公司有新的專案開發,他會優先考慮用這樣的年輕人,“但我只會讓他們做副手,有實戰經驗的老同志可以在關鍵時刻給年輕人一些提醒。”沈先生的策略是牽制,他覺得三年職場人會冷不丁犯“頭腦發熱” 的毛病。

    武裝自己蓄勢待發

    helen小姐作為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專家,為三年職場人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要清楚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晉升機會,因為領導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還得腳踏實地做普通職員,“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可以不上進,你可以成為某個專案的負責人,可以成為某次活動的策劃者,可以成為全公司的業務標兵……”helen說,入職三年的人不能沒有一點想法,武裝自己應該是從入職起就在做的事情。

    其次,沒有必要非要在新人和老同志上給自己劃一個界限,“其實這個時候,你既是新人又是老同志,擁有兩類人的優點。”helen指出,三年職場人可以和新人打成一片,也可以比新人更懂得老同志們的想法,接受新資訊、新知識有渠道,結合固有的企業文化也有根基,“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為自己充電蓄力。”至於評優評獎那樣又不是千年一遇的蠅頭小利,她倒贊成小魏領導的說法,真的是以後有很多機會,用不著記掛在心上。

    第三,當你確實認為自己有充足的精力需要在更高的平臺發展時,要利用現有的平臺好好表現,做出成績來證明你的能力,“當然,如果在這之後所在公司還是無法給你更高的平臺,有機會的話,我還是贊成跳槽。”helen說,現在的社會多元發展,人們的選擇多了,在一個地方工作一輩子的人會越來越少,這和忠誠度沒有直接關係, “只要忠誠於自己的職業就ok,並不一定要一輩子忠誠於某個公司。”

    職場個案

    三年了 他為什麼沒走

    同批來的23個人剩下5人,是什麼讓他們留下來了呢?楊先生作為代表,說出了這樣的話:“每個公司都因為工作性質有不同的分工,我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很幸運。”

    有的人走得很奇怪

    在楊先生的記憶中,有幾個同屆同事走得有些莫名其妙,“有一位印象特別深刻,好像就是因為公司給他配電腦配慢了還是什麼,他就走了。但是我猜,他可能是不太滿意這裡,包括待遇和工作強度。”楊先生說的這個人是剛到公司1個月就離開了的,當時其他同屆同事還覺得這人是熬不過艱難的試用期才走的。

    在後來三年的工作中,不斷有這位同事的訊息傳來,一會兒說他當部門經理了,一會兒說他出國培訓去了,“反正大家還是挺羨慕的,說真正聰明的就是他,他有先人一步看清局面的能耐。”楊告訴記者,原來,公司的工作強度並不是只有試用期才那麼大,“轉正後壓力更大了,人家都說我們公司的人看起來陰沉沉的,我一直在努力改變這種狀況,但確實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做喜歡的事很幸運

    同樣遭遇著高強度的壓力,同樣領著與其他不需要那麼累也可以領的那麼多的工資,為什麼其他人走了而楊等5人沒有走呢?“其實他們走的原因也有很多,有的本來沒有跳槽打算的人,遇到一個難得的機會,說不定也走了;而留下來的人也有可能是沒有走的機會,還在等待。”楊好像有些傷感了,至於他自己,他認為,自己剛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還願意堅守在這個很多人看來不值得再拼命的崗位。

    “的確,在我們這一批人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明明喜歡搞研發的,卻派去做客戶維護;擅長外聯的,又安排在辦公室做文案;心細適合做內勤的,又安排去跑業務……我是幸運的,我做美術設計工作。”很多人以為是楊的碩士研究生學歷讓他在公司更有發展空間,其實,楊的專業並不是設計,而是化學,他的專業幾乎和職業無關,只是因為他有這個喜好,也願意為此付出時間去學習充電,才在這個崗位上幹得津津有味。楊承認,與其他同屆同事相比,自己幸運許多。

    還是希望收入增加

    喜歡這個工作,暫時不考慮跳槽,但是,楊也有他的希望:“既然工作強度比同行公司大,壓力比其他同行大,為什麼在收入上拉不開差距?”他認為,一個行業的龍頭企業,領先的不僅僅是業績,也包括員工的福利待遇。他透露說,他們公司原先的福利確實是高於行業內其他公司的,“但是多年沒有改變,而其他公司則迎頭趕上來,我們公司當然也就失去了優勢。”

    “你就不想晉升嗎?”對於記者的提問,楊笑了一下,他說,自己的專業不是設計,因此這個工作對於他來說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而且,他對自己的部門經理心服口服,他說,起碼要達到經理那樣的水平,自己才有資格談晉升,“而且,我也不是想當官的人,當普通職員做喜歡的事,這樣挺好。”楊表示,人和人的活法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削尖了腦袋想要鑽進管理層,有的人則醉心於小職員的逍遙自得,而他屬於後者,雖然因為各種原因達不到“逍遙自得”的境界,但他覺得,專心享受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用管其他雜事,那就是一種小幸福。

TAGS:職場 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