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通用15篇)

才智咖 人氣:2.06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通用15篇)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

最近,我讀完了一本書,書中的主人公真讓我敬佩!

她是一個可憐的小女孩。從小雙目失明,兩耳失聰,看不到春天美麗的花朵,聽不到鳥啼蟲鳴,無法感知世界是這麼新奇、有趣和美妙。她的童年雖然和別人不一樣,但是她卻以自己的方式感受、體會著童年的快樂。

她也是一個堅強的小女孩。她雖然不能像其他人一樣學習、做事,但是她沒有被打倒。憑著自己的智慧,考取了哈佛大學,創作了14部著作,還掌握了英、德、法、拉丁、希臘五種文字,成為了一名女作家和教育家。她覺得,知識取代一切,不管你遇到了什麼困難,懂知識就一定可以成為一名成功的人!

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夏秋冬,實際上,有87年她都在無光、無聲和無語的境界中度過的。但她卻在美國的各地和世界任何地方為盲人學校募集基金,還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十大英雄偶像呢!

海倫·凱勒之所以那麼出名,就是因為有安妮?莎莉文老師這位知識的傳授者。莎莉文老師的教育方法跟別的老師截然不同。她讓海倫融入到自然中去,自己探索大自然的樂趣,從中發現道理、知識。等海倫長大後,莎莉文老師還讓海倫去參加演出和演講,還次次陪同。

讀完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遇到了什麼困難,擋住了你前進的去路。但千萬不要灰心,我們要向海倫·凱勒一樣,克服困難,勇往直前,這樣才能成為像海倫·凱勒一樣的真正的成功人士!

快快和我一起閱讀吧,這本書的名字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2

自從我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後,被主人公海倫·凱勒頑強的毅力,生活的勇氣深深震撼。

海倫十九個月大的時候,一場大病使她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從此生活在無邊的黑暗之中。海倫的父母為她找來了一位家庭教師——莎莉文小姐教她學習,可對海倫來說,學習多麼困難啊,每學一個字,她都要摸著莎莉文老師的面頰,感受發音時的顫動,還要體會嘴的運動和麵部表情,每學習一個句子都要重複無數次次這樣枯燥無味的過程!就這樣,在他人的幫助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她竟先後進入賴特·赫馬森聾人學校和劍橋女子學校學習,並考入哈佛大學,開始嘗試寫作,最終自強不息的她竟成了世界有名的殘疾人教育家,並被認為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生活中的海倫多麼希望自己有三天光明呀(其實我們讓無數光明的日子悄悄溜走了):第一天,好想看到老師父母親人朋友的臉龐;第二天,她想明亮的雙眸欣賞太陽和月亮的光輝;第三天,她有太多的東西要看,她要把萬物都看在眼裡留在心裡……她是如此的渴望光明,渴望生活中的一切!這真讓生活在光明中的我慚愧!

我從海倫·凱勒的身上學到了面對殘酷的現實如何去勇敢地接受挑戰。她不僅用行動證明了戰勝命運的勇氣,還告誡人們要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

海倫·凱勒是挑戰命運的勇士,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3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今天,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感覺就像一位高智尚者和我談了一次長話,同時我的心也被海倫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中,體現出海倫·凱勒不服輸的精神。雖然她在自己19個月的時候得了一場大病,導致雙而不能傾聽美妙的音樂、眼睛無法欣賞美好的事物|嘴巴失去了說話的功能,但在她六歲的時候,安妮·莎莉文老師走進了海倫·凱勒的生活,教海倫·凱勒認字。當海倫·凱勒會認第一個字“水”的時候,他無比地高興。自從海倫學會了第一個字,海倫·凱勒就不斷地識字。十年後,海倫·凱勒讀遍了各國的名著,並精通五國語言。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照亮了海倫·凱勒心中的燈,照亮了他的內心世界,用他的語言也架起與世界溝通的橋樑,從此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海倫的生活如果沒有朋友的幫助、鼓勵,海倫?凱勒就會永遠黑暗世界裡寂寞、孤獨,海倫?凱勒因為很用功,所以進步非常大。又經過十年不懈的努力,海倫憑著她那堅強的意志,考入美國哈佛大學完成了她的大學學業。,

讀完這本書後,我似乎長大了。我從書中明白了做事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和不斷進取的精神。所以,我要以海倫·凱勒為榜樣,刻苦學好各門科學知識,將來為國家、為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4

美國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苦難是最大的財富。”一開始我覺得苦難是痛苦和悲傷,為什麼是財富呢?直到讀了這本書。

本書的作者———海倫。凱勒竟然是一位又聾又啞的人。聾啞人既不能說話也不能聽,那她的世界是黑暗無聲的,多麼恐怖。知道她的身世,不禁為她捏了一把汗。一開始脾氣暴躁的她,經過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和照顧,海倫脫變成一位哈弗大學的畢業生。讀到這裡我不禁讚歎起來,連我們這些耳聰目明正常人都只能奢望的哈弗大學,卻被一個聾啞人考上了。我開始沉思,我們並不笨,也不是不願意學,那為什麼我們只能奢望呢?答案就是她本人的一句話:“只有聾子才會珍惜聽覺,只有盲人才能體會從見天日的幸福。”然而像我們這些正常人眼睛和耳朵無所謂的感覺著景色和聲音。我們不會留意生活中的平凡。也不會珍惜我們擁有的感官,更不會因我們擁有感官而心存感激。直到我們失去它們才會後悔。來吧!讓我們珍惜每一天,珍惜身邊的每一樣事物,珍惜我們擁有的一切,要心存感激。讓自己的每一天活得更加精彩。

像富蘭克林說得那樣,上帝給人們帶來苦難不是讓家庭充滿悲哀,而是更好的運用自己的特長,給別人送去意想不到的快樂和驚喜。苦難是最大的財富。我們應該樂觀生活,積極努力。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5

當花兒滿山遍野地開著,在陽光下綻放她甜美的笑容;當鳥兒在樹林裡嬉戲,演奏她優美的樂曲;當路邊的小草頂破泥土的束縛,張望這美麗的世界。當潺潺的泉水流出山澗時;當和煦的陽光灑滿大地時……這一切是多麼美好,但海倫卻看不見。

光明象徵著美好和希望。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我們就是幸運女神的青睞者,當她給我們第一縷陽光時,我們就擁有了這個美好的世界:陽光、藍天、白雲、青山、綠水……

海倫凱勒卻是沒有得到幸運女神之吻的人,她被幸運女輕輕的“踢”了一腳。

海倫的童年,是一個無聲無色的童年,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優美的聲音,唯有黑暗帶給她的孤獨和憂傷。一場重病奪取了她的光明,隨後她也失去了聽力。於是,她從一個天真快樂的天使,沉淪為一個性格孤僻的女孩,沒有誰能理解她的痛苦,從此,她一蹶不振。

我認為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一定會為你開啟一扇窗。這時,上帝就派了一位天使來拯救海倫,她就是莎莉文老師。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海倫站起來了,她不再沉淪,不再氣餒。雖然她雙目失明,但她用手去觸控石板上的凹凸不平的字跡,有時手指都磨出了鮮血,但她仍然堅持不懈。雖然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她卻昂起頭向前走,絕不向厄運低頭,不管前方有多少荊棘,她都披荊斬棘,就算受傷也不輕言放棄。因為她心中有一個信念:既然選擇了遠方,註定要風雨兼程!

正因為她有這種不服輸,敢於與命運拼搏的精神,她與莎莉文老師一起走上了通往成功的道路。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海倫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同時,她也去幫助和她境遇一樣的兒童。或許,幸運女神奪走她的光明,就是要賜予她堅強,而且,這種堅強在苦難和磨練中歷久彌堅。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困難中汲取教訓。記得有一次考試考差了,晚上一個人偷偷哭泣。父母安慰我,從哪裡摔下去的,就從哪裡爬起來。不要氣餒,要與困難鬥爭到底,要做生活的強者。

失敗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是孕育成功的養料。只要我們在厄運面前不低頭,只要心中有堅強的信念,勇敢的向前走,就像海倫凱勒一樣,沒有氣餒,沒有畏懼。就一定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6

這幾天,我如飢似渴,讀了好幾本書。這些書如甘露滋潤著乾旱的“土地”,與陽光溫暖了我的心,故事中的人喜,我喜;故事裡的人憂,我憂,故事裡的人對困難不屈服,我的心也為之顫動。這些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是一位聾啞的教育家,被認為20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1.在她生下來19個月後,一場大病奪走了她的視力和聽力。從此,她聽不見美妙動聽的聲音,看不見絢麗多彩的世界。8歲時,父母為她找了一位家庭教師——————莎莉文小姐,海倫在他們的幫助下,考上了劍橋女子學院,最終考入哈佛大學。

海倫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應為她擁有知識,但她又盲又聾,學習如登天一樣難。剛剛進入劍橋中學時就遇到了麻煩。老師上課時,海倫卻沒有得到凸版的課文,由於班上學生太多,老師也沒法提供特殊的照顧,但她仍沒有放棄。最終考上了哈佛大學。

面對殘酷的現實,海倫不放棄,有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人類是可以戰勝命運的。她就像一顆星星,一顆最亮的星星,著亮後人前進的方向。

我能結識這位偉大的女性,我真高興,讓我們像海倫一樣,抱著明天就是最後一天的態度做一個真正的強者吧!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7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一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讀完後對海倫-凱勒十分佩服.

海倫-凱勒一生下來的第六個月就發高燒,生了一場大病,燒退後,病魔卻把她的聽覺和視覺帶走了,從此生活在無聲無色的世界中.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她通過長時間的刻苦學習,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考上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美國哈弗大學克利夫學院,幸福的光環最終還是肯定了這位不怕苦、不怕累的海倫-凱勒.連大作家馬克-吐溫都說“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

我看到書的末尾寫如果有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人,看看他們的容貌看看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第二天她要去博物館看看人類的進化和歷史的變遷,看看那栩栩如生的名畫.第三天想要過一下正常人的平常一天.我看到這裡感到非常驚訝,我們天天生活在這個光明的世界裡,這些要求也未免太簡單了,所有這些都輕而易舉就實現了.可是你想一想海倫-凱勒每天都生活在那黑暗無聲而又冰冷的世界裡,能看到這些都覺得很幸福了,她覺得這一切是那麼的新奇,那麼的美好!其實這一些美好的東西就在我們身邊.

朋友們,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所有的,千萬別等到失去才學會珍惜.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8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生命都是一個奇蹟!——題記

快樂地活著,是對生命的點綴;堅強地活著,更是對生命的熱愛。每一次開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就為海倫而感動,為生命的堅強而震撼。

翻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直到最後一頁,我的心一直不曾平靜,感慨萬分。這本書是海倫·凱勒的自傳體小說。海倫由於小時候生病導致聾、啞、瞎等疾病,她也曾因這個現實而暴躁過,對上帝的無情而忿忿不平。但後來,她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樹立了樂觀向上的態度,依靠非人的毅力,竟奇蹟般地取得種種成就,她以自己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美國哈弗大學,又在美國進行巡迴演講,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還寫了《我生活的故事》、《石牆之歌》等書。

記得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是啊,海倫·凱勒在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歲月裡,被磨鍊成一個如此勇敢、堅強的女子。一個正常人簡簡單單做到的事,她幾乎要花幾倍的努力才能做到,有時甚至怎麼也做不到,可她卻不氣餒。她渴望光明,渴望聽到那些美妙如詩的聲音。這些是對於我們來說,很容易,但對於海倫這個殘疾人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異想天開。海倫還有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就是希望上帝能給她三天光明。第一天,她想看看讓她生命變得有價值的人;第二天,她想看看光的變化莫測和月出;第三天,她想探索與研究。這個夢想對於海倫來說是難如登天,而們們擁有的是無數個三天的光明,我們都用來幹什麼了呢?我們對生命充滿感恩了嗎?我們用明亮的雙眸去看四季的花開花落了嗎?我們用靈敏的耳朵去傾聽潺潺地流水,清脆的鳥鳴了嗎?我們沒有!

海倫告訴我們,命運是可以用雙手去改變的,命運掌控在自己手中,生命本身就是最大的恩賜。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珍惜。

海倫讓我學會了勇敢和堅強。記得那次我帶領校籃球隊去縣裡參加比賽,在一場比賽中,我的腳有三處地方受傷了,可謂是傷痕累累啊!痛得我講不出話來,但我想起了海倫,於是,我堅持,我勇敢,繼續上場打比賽,我自己勇敢的表現而欣慰。

多數時候,對於人類來說,需要的並不是權力,並不是地位,需要的是意志上的頑強,不能向命運屈服,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要有樂觀向上、敢於創造奇蹟的精神!

其實,不僅國外有這樣生命的奇蹟,中國也有,就像汶川大地震,有些被困者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竟奇蹟般的活了下來!有一位小朋友叫林浩,他被爸爸救了出來,他爸爸拉起他就走,但小林浩卻說:“爸爸,我不能走,因為我的同學們還在裡面呢!”他跟大人們一起救出一個又一個同學;還有一位被困者,為了活命,竟然把自己的尿液拿來解渴,為生命贏得一線生機;有些人甚至在廢墟里埋了八、九天還活著……這些,都是對生命最高的禮讚,這就是生命的奇蹟!

讓我們像海倫一樣用心去擁抱未來,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蹟!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9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美國的凱勒寫的,裡面的內容讓我回味良久。

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叫“海倫.亞當斯”的女孩,出生不久後就得了重病,病魔奪走了她的光明和聲音。有一天,父母請了一位老師,名叫莎莉文。從此,莎莉文老師就一直陪著海倫,直到她長大。

書裡面有一個章節令我思緒萬千,是《抄襲風波》。本章講述了海倫因為自己寫的《霜王》小說,剽竊了《霜王》小說,海倫那時非常絕望。誰都會犯錯,這場風波讓海倫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人生就是這樣,有高峰,有低谷,有一馬平川,有激流險灘,勇敢走到最後才是王者。

我想到了爺爺。年輕的時候就因工傷,一隻眼睛看不見,另一隻眼睛只能看見一點東西。但他沒有向生活低頭,勇挑重擔,把爸爸培養成人,讓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現在每天都樂呵呵的,幫我們做家務、帶妹妹,他就是我心中另一個“海倫”。

想一想我自己,擁有一個完好的眼睛,卻不懂得保護它。一到做眼保健操的時候,心裡就一百個不情願,不願意保護眼睛,更不願意保護其他器官。現在,我從文中吸取了教訓:好好珍惜自己的眼睛吧!同時,也要好好保護身體其他的器官,為了能夠更加貼近這個美好的世界。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0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敬佩海倫的奮苦求學,自信、懂得感恩的精神,我喜歡莎莉文的對喪失聽力和視覺孩子的愛心、耐心、細心……

海倫她雖然沒有聽力、視力,但她沒洩氣。她用自己驚人的毅力和艱辛作出很多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她到處演講為盲聾人的工作和生活四處奔波,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這讓我對海倫非常吃驚,驚訝一個盲聾人竟能這樣真是奇蹟。

我曾經做過一個小遊戲,用手絹把眼睛蒙上到院子裡去走。開始我覺得很好玩,但到後來就覺得難起來,像掉進了萬丈深淵,手腳不聽使喚。所以當看到雙目失明的海倫還喜歡親近和感受大自然,在大自然老師那裡學到豐富的知識,我感到很慚愧。雖然我有時也去山裡玩,視力還是1.5,但都沒有海倫那樣深刻的體會。

當然從海倫的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海倫對莎莉文的感激和喜愛,莎莉文老師對海倫的教育是從遊戲中讓海倫不知不覺中找到知識。她幫助海倫開啟了走向世界的心靈視窗,她讓一個盲聾女孩學會了五種語言,並考上了常人可能考不上的哈佛大學。所以我也想學莎莉文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人應該以怎樣的態度來面對生活”。我想在這本書裡,海倫已經給了我一個圓滿的答案。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1

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

——題記

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光明,給人智慧,應該說知識本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觸控到了人類的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能懂得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蹟!

海倫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也許正是因為知識才使得海倫如此幸運,也許正是因為莎莉文老師才使海倫如此幸運。“水”是海倫認識的第一個字,在這之前她的生活是枯燥的,世界是黑色的。但她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下用心感覺,感覺到了知識的魅力,此後就開始了對知識的汲取,後來的後來她奇蹟般的掌握了英,法,德等語言並且畢業於哈佛大學。

海倫最終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而有的人呢?每天懶懶的生活,懶懶的工作,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的不公。而我們學生總是覺得時間太短,不夠,但魯迅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

現代社會,人要靠知識才能生存。沒有知識的人是不可能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的。所以珍惜一切,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2

在暑假期間,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讀完後對海倫·凱勒十分佩服。

海倫·凱勒一生下來不久,生了一場大病,病魔把她的聽覺和視覺帶走了,從此生活在無聲無色的世界中。

海倫·凱勒這樣一個殘疾人,竟然創造出如此多奇蹟。她向我們展示出殘疾人的尊嚴和偉大,給我們看到殘疾人的與眾不同。

人的一生總會有挫折,總沒有萬事一切都如意,就像海倫·凱勒,她依然樂觀向上,勇敢抬起頭,向著新生活,向著明天精彩的生活出發。記得我5歲的時候, 第一次學騎自行車,跌倒一次又一次,膝蓋痛了一次又一次,在媽媽的安慰、鼓勵下,我不但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更加堅強、努力去學,最後終於學會了騎自行車,嚐到了成功的快樂!

這篇文章同時讓我明白要學會珍惜時間。一寸光明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只有珍惜時間的人,才不會留戀時間,而那些虛度光陰的人,到頭來必然要後悔。珍惜現在,才能擁用美好的未來,珍惜不是享受,珍惜是奮鬥,奮鬥是最好的珍惜,奮鬥才能擁用美好的明天,才能讓生命煥出燦爛的色彩。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學海倫·凱勒那樣堅強面對所有的不如意,堅信只有不放棄,自強不息,平凡的人生會綻放出不平凡的生命花。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3

亦或是人的慾望無止境吧,對自己擁有的,往往忽略了去珍惜,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我們一遇不順心的事,往往會怨天尤人,在我們沉淪嗟嘆命運的不公時,是那麼的無辜,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其實,真的該靜下心來想一想,是不是認真的對待了自己的生命。

靜靜的回想所走過的路,其實沒有多少什麼事是真的不能挺過的,傷心的、難過的、高興的、欣喜的、沉重的、輕快的,在我們的心路歷程中經過的太多了,但閒暇之餘不妨回顧一下,真就是那麼的令人興奮的忘乎所以抑或是悲忿的痛不欲生嗎?

有這樣一個女孩,她名叫海倫·凱勒,年僅19個月就失去了視力、聽力和說話能力的人,這樣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重度殘障者,用自己對生命的態度,創造了震撼人類的偉大奇蹟:在她的恩師安妮·莎莉文的教育和幫助下,她不僅學會了讀書、寫字和說話。通曉五門語言,並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學4年的學業,在她的一生中,都在為改善盲聾人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四處奔走,廣籌善款,創立慈善機構。

她所遇到的困難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在她身上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她沒有停下來埋怨上帝的不公,也沒有停下來悲慼命運的捉弄。但而是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克服了困難,用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創造了人生的輝煌。她善待自己的生命,珍愛自己的生命,讓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燒得光亮照人,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她身上沒有對上帝的質詢和責難,而是正視現實,珍惜擁有。其實命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作為凡夫俗子,我們總是會在一些事上過多的糾結,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怨天尤人,不能自已,與海倫相比,我們每個人都是幸運的,都是上帝的寵兒。對照海倫,我們會無語。

倘或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複製的,我們的人生歷程都是上帝已經設計好的,那我們還能有多少激情和希望,填鴨式的生活只會讓我們更加頹廢,那樣如看到一望無垠的大海,最初給人的是無盡的想象,但如果它僅僅是一汪死水,波瀾不驚,難免會失去吸引力,讓人視覺產生疲勞,失去探求的慾望。

因而上帝是仁慈的,他在賦予生命的時候,就已經種下了一個因,終是結什麼果,那得看你對待生命的態度,他沒有把所有的生命按照其預想的軌跡機械的重複,而是給予了很多的變數,也就是這樣世界才顯得如此的多姿多彩,也正基於此我們才會不斷的去奮鬥、不斷的去創造,讓自己的生命能夠煥發出更多的光彩,我們的奮鬥也便有了更多的情趣。他給我們每個生命的是一張潔白的紙,同時賦予了我們無窮的想象和創造的空間,讓我們用自己的生命歷程和自己的悟性去感受生命,書寫生命的意義,發掘生命的價值。真正懂得生命價值的人,會善待自己的生命,會用心去感悟,超然於自己的驅殼,他們會在種種磨難的考驗中悟出生命的真諦。

“坐著說不如起來行”,珍愛生命,就應該用我們有限的生命努力奮鬥,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尊重生命,是對待人生的一種態度。環視茫茫寰宇,大凡能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有所作為的人(於他們而言已經超越了對自我認知的範疇),無不選擇了對生命的尊重的態度,生命不息,奮鬥不止,而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耀想讓別人怎麼去發現他們,追逐他們,崇拜他們,但他們創造的價值不得不令人們對他們崇尚。能夠做到寵辱不驚,超然物外,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達到物我兩忘是一種修養。

多少個不眠之夜,我曾在苦苦追尋生命與靈魂根源中迷失了,人類的先驅已經用他們的努力探求了生命的起源,可我們的靈魂緣何而起,試問蒼穹,何人能解?兩個有生命但無意識的.細胞,經過神聖的溶合,就能創造生命的奇蹟,而他的意識是緣何而擁有的呢?當我們身體的機能已經完全喪失的時候,當我們的軀體僵直,迴歸自然的時候,我們的意識,我們的靈魂又歸於何處?我由此而懂得了生命的神聖,對生命神奇的探討,許會成為我們永恆的話題吧。生命的探究對於我們本身就已經充滿了無窮的魔力,只有善待生命,珍愛生命,才能讓生命之光更加燦爛。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4

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一種花,向日葵。其原因並非它產有瓜子,也並不是因為它的體格壯碩,真正打動我的,是向日葵那種蓬勃向上的生機和永遠向著太陽盛開的性格。

生命從不卑微,哪怕是一朵即將凋零的花,曾經也綻放過美麗的瞬間。曾經有一個偉大的女性,她被殘酷的命運的丟棄在理黑暗而無聲的世界裡,與世隔絕。她的世界只有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

但頑強的她卻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

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

她的生命就像向日葵一樣,經得起風吹雨打的考驗,永遠向著明亮那方。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經這樣誇獎她:“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能和戰無不勝的英雄拿破崙·波拿巴相提並論的女性,可見的海倫是多麼的了不起啊!她用不屈不撓的奮鬥之筆,譜寫了她那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她的一生不僅載入了歷史,同時也在向命運宣告:我要打敗命運!

安妮 老師是海倫·凱勒思想的解放者,而海倫則是我思想的解放者。

杜甫曾感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那種快感是多麼酣暢淋漓啊!我也蠢蠢欲動,想要一飽爬山的樂趣。

剛到山腳,抬頭仰望這山頂,在雲層的上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顯得那麼遙遠。我飛快的奔上臺階,蹦跳而上。一階一階一階……不想通往山頂的旅程。時間在我的爬山中滴滴答答的流逝,汗水也在我的爬山中滴滴答答的往下滴。摸一把汗,溼了手,我不禁打起了退堂鼓,但轉念一想,我是衝著登上山的頂峰而來的,又怎麼可以知難而退、不戰而敗呢?一鼓作氣,我又一步一步的開始奮力向上爬。抬頭向上一望,曲曲折折、漫漫長長的石階,我又不禁灰心喪氣了,對這座山發起了牢騷。雖然說我爬的山,比不上泰山那麼高,但是,爬起來也很累,所以一直有人從我旁邊走過,我也逐漸落在了隊伍後面。

這時,一陣山歌大合唱突然響起,我看見一群膚色較黑的挑夫一邊唱歌,一邊挑著擔子,邁著輕快而又敏捷的步伐向上爬著,似乎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肩上挑著是上百斤的擔子。我和這一行人成了鮮明的對比,連流淌著的汗珠彷彿也在證明“我是溫室裡的花朵”,想到這兒,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剎那間,我頓時恍然大悟,明白了海倫凱勒的真正用意,不用怨天尤人,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我要像一株向日葵一樣,讓生命向著太陽,轟轟烈烈,瀟瀟灑灑的盛開!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5

當我再次開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傳記時,一股偉大的力量也再一次震撼我的心靈。我震驚於一個女子何以有如此驚人的毅力和勇於征服困難的精神。這是世界上罕有的。

這本傳記主要講的是:被稱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海倫·凱勒。在她十九個月大時,一場大病奪走了她的視力和聽力。但她憑著驚人的毅力,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學會了英、法、德、意等五種語言,因為她能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竟考入美國哈福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後來還成為一位著名的作家,一個世界聞名的人物。

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傳記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頭腦裡一切的思維仍沉浸於書中。這讓常人很難想象到,一個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被稱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的人,竟是一名雙目失明,聾啞之疾的弱女子!她以一個女子坦蕩的胸懷,容納了生命的不幸,也容納了更多生命的恩賜。她的眼睛雖然看不見,但她心靈的眼睛永遠是雪亮的,她感觸生命的美好,抒發了心靈的感悟,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人類是能夠戰勝生命的一切。而這,又憑著些什麼呢?答案很簡單,憑的就是海倫·凱勒驚人的毅力,頑強不屈的精神。

古今中外,具有海倫·凱勒這種頑強不屈的人還有很多。就像“從墳墓中爬出來的世界冠軍”——蓋·德弗斯。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1992年8月1日,巴塞羅那奧運會女子100米決賽中,美國選手蓋·德弗斯取得掛冠。但在一年前,她曾被確診為患了一種“身處墳墓”一樣可怕的病。她的頭髮大把大把地脫落,雙手不停發抖,左眼幾乎失明,雙腿浮腫,而且不能站立,只能用雙膝爬行。但厄運並沒有擊垮她,她每日都堅持掙扎跪著爬行。醫生勸她如不停止這種愚蠢的行動,兩天後將鋸掉雙腿。蓋·德弗斯寧死不願放棄運動,最終不但能重新站起來,還成為了巴塞羅那奧運會女子100米決賽的冠軍。蓋·德弗斯之所以能奪得冠軍,憑的也是這種不屈不撓、勇於征服困難的精神。如果當初她放棄了努力,向困難舉白旗,那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功。

蓋·德弗斯的偉大事蹟,又讓我想起愛爾蘭的著名作家布朗,他同樣也具有頑強不屈、勇於拼搏的精神。

布朗一生下來便患有癱瘓症,不能說話和走路,身體也不能動彈。一次偶遇,布朗見妹妹用粉筆寫字,從中使他受到啟發。此後,布朗學著用左腳寫字、打字。經過努力,布朗在48年短暫的一生中,共創作五部小說,三本詩集。這些,全部是靠一隻左腳的腳趾打成的,他每打一張紙不知要消耗多少精力和時間。布朗的一生寫下來的每部著作,都無不印滿了他艱苦跋涉的生命足跡。即使是一個健全的人,也不一定有如此輝煌的業績。他成功的原因,同樣也是因為他具有這種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的精神。

相比之下,我又想起了自己。我不禁感到自慚行穢。作為一名剛剛踏入中學生活大門的我,學習壓力比以前大了許多,自己也好像比以前懶惰了,每一遇到靈活難解的題目,就總是退縮。但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傳記後,我的腦海裡就總是浮現出海倫·凱勒的身影。他彷彿是在啟示我說:“孩子,你要學會堅強,勇於面對困難,向困難征服。有志無足走遍天下,無志有足寸步難行啊!”

“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顆偉大的心靈對話。”的確,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傳記後,我從中學到了更多的道理,明白了生命的可貴。而人生的高峰永遠歡迎那些有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勇於征服困難的人,他們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強者!這些道理已成為了我生活上的動力,指引我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