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扶貧日記

才智咖 人氣:1.34W

今年很多人都寫了扶貧日記,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2016年扶貧日記,歡迎閱讀,很希望能幫到你!

2016年扶貧日記

  2016年扶貧日記(一)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天氣 晴

一套領導精心安排的辦公裝置、一副妻子細心準備的生活行囊、兩個經驗豐富的公益志願者陪著我帶著市委、市政府和部領導對扶貧攻堅工作的殷殷囑託,我來到聚寶鄉黑頂村開始履行第一書記的工作職責。

高高的黑頂山連綿起伏,世代守望著勤勞、淳樸的黑頂山人民;粗壯的大柳樹枝繁葉茂,時刻陪伴著熱情、奔放的黑頂山兒女。

沒有迎來送往的客套寒暄,支部書記調集一切可利用資源配合我們工作的開展;沒有鄉村市裡的生分疏遠,村委會主任默默的解決生活的各項困難。

打掃村部衛生、組裝辦公裝置,用最高的效率掃清工作的障礙。

15戶貧困戶、34口人,拍照片、填調查表、嘮家常,我們用真摯的情感和樸實的語言拉近了黨和人民的距離。

彙總材料、美化照片,建檔立卡為扶貧攻堅打下堅實的'基礎。

扶貧攻堅,累並快樂著!

  2016年扶貧日記(二)

陽春三月,大別山到處山花爛漫,春意盎然。而地處深山裡的嶽西縣青天鄉三槐村卻是乍暖還寒,寒氣襲人。

3月17日,根據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統一部署,我和局機關10多名職工,新年後又一次來到青天鄉三槐村,深入到各自結對貧困戶家中開展“二清楚二明確”活動,即弄清楚家庭狀況、弄清楚致貧原因,明確脫貧路子、明確脫貧時間。

上午10點,我們一行剛到三槐村部,就和等候在這裡的村幹部與結對戶熱情地打招呼,相互問長問短,村部頓時熱鬧起來,一股暖流流淌在大家的心中。

接著,我們在村會議室召開了簡短的見面會,簡要地總結與通報了去年來的結對幫扶情況。會上,鄉黨委書記說,三槐村在縣人社局的幫扶下,村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都有顯著提升;各幫扶幹部對貧困戶的脫貧、發展一直傾力支援。我代表局黨組向結對幫扶貧困戶講述了2015年所做的幫扶工作,並簡要地介紹了2016年的計劃安排,把我們所做的和準備做的事情,明確告訴大家,讓大家清楚明白。這次走訪送溫暖活動中,我們每個結對幹部個人捐資700元,由村兩委統一準備了米、油等生活用品,向結對戶送上一點心意。

隨後,我們在各自結對貧困戶的引導下,深入到他們家中走訪慰問。雖然山中坡陡路滑、崎嶇難行,但大家精神飽滿,親自揹著大米、拎著食用油,步行數公里的山路到貧困戶家中走訪,實地瞭解致貧情況,商議具體的幫扶措施。

三槐村掌形組王貽海戶是我的結對戶,全家3口人,家庭收入來源主要是靠他做建築砌匠的一點工資和一點茶桑收入,收入微薄。他家致貧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孩子上大學,入不敷出,開支較大,家庭很貧困。我和鄉黨委王書記步行4裡多山路來到他家,看到我們來後,王貽海同志熱情地接待我們坐下。我向他詳細詢問了家裡情況,認真聽聽他們有什麼具體要求。我很高興地聽說孩子學習很上進,家裡目前雖然較困難,但孩子畢業後,就會負擔減輕。看到他家空閒地較多,我建議他們今年多養幾頭黑豬,多種點土產品,我幫助銷售,一起共同渡過眼前的困難。王貽海告訴我,今年他準備搞種養業,養殖3頭有機黑豬,利用豬糞養泥鰍;準備開挖一口漁塘。看著他興奮的樣子,我感覺到他家致富很有希望。我當即表示,幫他一起聯絡專案,讓他好好謀劃清楚報到村裡,叮囑他保重身體,有什麼要求及時和我聯絡,我會盡力提供幫助的。不知不覺已到中午,老王熱情地留我們吃飯,看到他們忙前忙後,不忍多打擾,就告辭返回了村部。回來的路上,踏著新鋪的泥土,吃力地爬上山坡,我看到老王家房頂上飄出裊裊炊煙,心裡感到暖暖的,心想:春天已經來了,收穫碩果的金秋還會遠嗎?

  2016年扶貧日記(三)

3月14日 星期四

今年,市委組織開展 “學寧鄉經驗,實施加速趕超”作風建設主題活動,活動要求有關部門聯村聯企,領導聯點聯項,幹部聯戶聯人。今天上午,局領導研究確定把聯村事項的點放在排掌村,排掌村是我局對口建設的扶貧點,現在已進入扶貧工作第二個年頭。作為建扶工作幹部,我從心底裡為之高興,聯村點的確定再一次彰顯了局領導對扶貧工作的領導和支援力度,更能夠為排掌村多做些實事。

3月15日 星期五

昨天市局確定了作風建設活動聯村點,主管領導系統工會王瑞良同志決定今天到村裡去調研貧困戶情況。上午10點,我和王主任一起乘車前往村裡,經過1個多小時路程的顛簸到達了漣源石馬山鎮排掌村,老遠就看見村支書樑建社站在家門口等著,我們會同村委其他主要成員村主任和祕書等一班人就聯戶幫扶工作溝通了情況。全村有11個村民小組,常住農戶312戶,人口1194人,勞動力484人,外出打工260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7戶,參保率95.1%。 2011年全村共有貧困戶159戶,享受低保73人。貧困戶中有16人殘疾,8位孤寡老人,無房(危房)戶39戶,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僅480元。

在村支書的引領下,我隨王主任走訪了10多戶村民,這些村民的房屋大多坐落在山坡上的位置,結構簡陋,家裡的壯勞力基本都到南部城市打工去了,一般只有老人帶著孫輩們留守。他們的生活過得很節儉,家居卻收拾的很整潔,老人們說要給孫輩們提夠儘可能好的生活環境,讓他們能好好讀書,讓在外打工的兒女能安心做事。我想,老人說的幾句樸實的話,就是我們祖輩們傳承下來的樸實的優良傳統啊,不管他們自己生活的多麼艱難,卻一心想著不能苦了兒孫。一路走下來,看了這許多情景,我的心底已是為之一振,止不住一種辛酸的滋味湧上心頭。



TAGS: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