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證券公司年終獎

才智咖 人氣:1.56W

得益於去年上半年的牛市,招商證券2015年的年終獎同比漲了四五倍,但去年股災以來的弱市使這筆錢至今仍未發放。更可怕的是,裁員降薪已經在整個券業蔓延。

2017證券公司年終獎

券商過冬:招商證券年終獎一拖再拖 銀河證券“變相裁員”

每年四五月份是券商下發年終獎的時候,可今年不少券商一直拖到端午節後才把錢打進員工的卡里,導致許多券商業工作人員自5月開始便在某社交平臺上發帖作詩、“排隊”討薪。

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主因是A股成交清淡導致券商業績下滑。“一年前,我們每天有處理不完的業務,吃飯喝水都是見縫插針。但自從股災過後,無論是開戶數還是交易量都急劇萎縮,但營業部的指標卻一年比一年重,牛市累成狗,熊市窮成狗,年終獎一拖再拖。”一位券商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抱怨。

端午後,不少券商已經發放了年終獎,如中信建投、中銀國際等,但招商證券的員工仍在經歷新一輪“討薪忙”。一名營業部職員告訴本報記者,他2015年的年終獎雖然不如一些老資格員工多,但也有幾十萬,可至今仍未全部入賬。

“看天吃飯”的券商行業一年前還是烈火烹油,A股一輪暴跌後又是另一番景象:年終獎推遲發放、業績考核標準逆市加碼、通過末位淘汰來裁員、降薪……“冷風”已在整個行業蔓延。

員工討薪忙

“招賢處處說封侯,商女年年彈淚休。發白又逢今盛世,薪如畫餅使人愁。”“四處奔波拉客忙,思姑娘,念爹孃……只盼端午家有糧,不再囊中空,淚千行。”在某社交網站上,券商員工的討薪聲此起彼伏。

多家券商人士表示,往年四五月份就該發放的年終獎一直拖了又拖,因此不少同事都會上網發發牢騷,甚至詩興大發。

截至發稿,多家券商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拖欠了一個多月的年終獎在端午節的時候已經發放了第一筆,但招商證券的員工至今仍未見到獎金的影子。招商證券的內部檔案顯示,公司已於6月8日公佈了年終獎發放通知,要求各部門在6月14日前將考核分配明細表報備,但之後就沒了下文。

“公司6月8日發的年終獎下發通知,讓我們過了個比較欣慰的端午小長假,可是節後到現在,第一筆獎金還是沒有看到。”一位招商證券的內部人士透露。

今年5月,券商行業第一輪討薪現象出現後,《第一財經日報》曾向招商證券詢問此事,公司相關負責人士曾迴應稱,公司每年都是四五月份發年終獎,但需要走流程,發放時間在適當範圍內調整也是正常的。

眼看6月將過,年終獎要拖到下半年了,對於員工的第二輪討薪及何時發放年終獎,上述招商證券相關負責人士選擇了沉默。

牛熊“冰火兩重天”

2015年上半年,不少投資者爭相開戶,生怕錯過了牛市,使得整個券商行業當年的業績大幅上揚。

Wind資訊資料顯示,22家上市券商2015年的營收合計達3854億元,實現淨利潤1580億元,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都超過了之前三年的總和。此前三年,上市券商的營收總和為3498億元,淨利潤總和達1187億元。

在券商營業部工作的文傑(化名)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一般情況下,券商的客戶分別來自營業部現場、網際網路自行開戶、證券經紀人和客戶經理平時在銀行的駐點等。

“2015年所有證券公司的開戶數都是過去幾年的總和。”文傑告訴本報記者,去年上半年行情好的時候,他們要做的就是待在營業部裡,坐等長長的開戶隊伍,“開戶火爆,櫃員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經常從早忙到晚。每天的後期維護電話也是接個不停,由於工作量太大,所以網際網路開戶去年全面放開了。”

據文傑介紹,去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使他們的薪酬、年終獎也水漲船高。以招商證券為例,公司年報顯示,2014年應付職工薪酬為18.56億元,2015年暴增至71.25億元,增幅高達284%。據一位招商證券人士透露,得益於去年上半年行情,使公司2015年的年終獎漲了四五倍。

另一位券商資管人士對記者表示,年終獎和公司的大盤子有關,也與部門業績相關,看部門創收多少,資管部門主要靠產品受理費,“市場如果不好,交易少導致佣金少,使公司整個盤子變小,那每個人分到的也就少了。”

“年終獎的漲幅也與員工級別有關,每個部門薪酬差別也很大,投行、資管、自營等前線業務部門的薪酬會高一些,不過自營規模一般不大,且受市場影響會比較大,所以比投行、資管薪酬低一些。像我2015年的年終獎拿了400萬元,稅後到手只有200萬元。但相較2014年漲了約50%,我手下的員工也對2015年的年終獎比較滿意。”上述券商資管人士透露。

牛市的時光總是短暫,券商是受股災波及最大的行業之一。據文傑透露,開戶最慘淡的時候營業部可能接連幾天都沒有人來,駐點在銀行的客戶經理也很難從銀行開發到新客戶。此外,銀行的“批量開戶”又效率很低,客戶僅僅是幫銀行完成指標,也不會去做交易,構不成“有效戶”的指標,而當年產生的有效戶是營業部重點考核指標之一。

除了開戶人數驟減的外憂,券商還有客戶資產轉出的內患。不過文傑告訴本報記者,雖然每天都有不少客戶把資產轉出,但總也有新進來的,二者相抵,損失並沒有太嚴重,有些是階段性的資產流失。較為嚴重的是,股災期間客戶市值大幅縮水,這才是真正的資產流失,縮水約三成,“這不是說恢復就能恢復的”。

券商“過冬”

券商在牛市擴編、熊市縮編是一個常態。去年股市火熱的情況下,各大券商都在大規模招聘經紀業務人員,而在熊市時,行業狀況觸目驚心。

此前曝光的一組券商檔案中,有多家券商員工提供的公司最新內部政策全文、工資條、離職協議、切身經歷等。其中一份銀河證券的`離職承諾書上寫的是:自聘用之日起12個月內,完成業績指標需要3個月內引進資產300萬,且月創收不低於4000元;6個月內引進資產600萬,且月創收不低於6000元;12個月內引進資產1000萬,且月創收不低於8000元。若不能完成業績標準,將無條件向營業部提出辭職,若未按要求辭職,營業部有權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並追究本人的違約責任。

據瞭解,投資顧問的業績指標為有效戶、產品銷售量、兩融開戶數、利息收入、市場佔有率、港股通有效戶、期貨期權開戶數及佣金收入,創新業務還有新三板、股票質押、託管等。券商擴編的經紀人則純“吃佣金”。

一位券商投資顧問對本報記者表示,公司的指標一年比一年重,市場不好導致交易減少佣金下降,這對於營銷、經紀人員的影響很大,“因為他們沒有基本工資,沒有績效獎金,純粹是拿佣金的。但是佣金比例高,最高拿30%,最少的時候拿10%。”

業績考核的加重,也被業內認為是變相裁員。除此之外,券商內議論最多的則是降起薪,而降薪的主要物件是應屆生。

“今年營業部壓力比較大,為了激勵員工實行了末位淘汰。我之前也聽說過其他營業部已經在裁員了,而經紀人大多是自己主動離職的。走的大多是新人,他們資源少開不出戶,6個月考核期一到就會離職。”文傑表示。

券商裁員多與市場環境低迷、投資者交投意願疲軟有關。在經歷了2015年的“豐收”後,券商行業的年輕員工們也第一次嚐到了“三年不開倉,開倉吃三年”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