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樹立創新意識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介紹

才智咖 人氣:8.1K

論文摘要:當前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也具有時代色彩,需要不斷創新,具體包括:一、指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二、樹立勞動即就業的觀念;三、對學生進行全程性就業指導;四、改革畢業實習的形式等。

關於樹立創新意識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介紹

近年來高校快速擴招,就業形勢逐年嚴峻.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使學生及家長都非常關心就業。如何幫助大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順利就業,已成為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適應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促進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蓬勃發展,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加強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創新意識越來越重要。

1 指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

過去大學生就業指導講“就業”的多,講“創業”的少;提供就業資訊的多,提供創業機會的少;傳授學生就業技巧的多,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少;為完成就業率指標而替學生找工作、尋出路的指導多,以發現、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為導向,從而引導學生走自主創業之路的指導少。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強,以及世界範圍內人才競爭的日益激烈,開展創業教育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一股潮流。無論是從就業形勢的變化,還是從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都要求我們轉變就業觀念。

樹立風險意識。受傳統體制影響,一些大學生容易養成凡事求穩不變、安貧樂業的觀念,一時很難適應就業風險。市場競爭是一個充滿風險的不確定過程。參與市場競爭,首先就應當有承擔風險的心理準備,風險與利益並存,敢於承擔大風險的'人,可能就是獲得最大利益的人,再用那種一業定終身的觀念來對待就業已經過時了。一個人往往在多次職業或崗位選擇中,更能感受到風險的洗禮,從而更能實現人生的價值。

2 樹立勞動即就業的觀念

2.1 轉變擇業觀

當前,大學生就業中普遍存在一個擇業觀念的誤區。即仍把工作分成三六九等,對職業和崗位的期望值過高。如只想去大城市、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進著名“三資”企業和國營大廠,不願到其它鄉鎮地區、山區或集體、鄉鎮、個體企業去就業。對於生產一線的工人等工作,覺得臉上無光,見不得人。這種擇業觀,使一些大學生對眾多的就業機會熟視無睹,甚至對一些很好的就業機會也無動於衷。因此,要教育大學生轉變擇業觀念,即無論幹什麼工作,只要是有益勞動,就應理直氣壯,就不低人一等。面子的束縛解開了,架子放下來了,就業的機會也就多了。

2.2 抓住機遇

市場經濟給人們帶來了無數的發展機遇,誰能抓住機遇,誰就有可能發展起來。有些崗位,現在看起來條件不太好,待遇也不豐厚,但卻很有發展前途,在這樣的崗位上堅持不懈幹下去,一定會有好的未來。對任何人來說,只要把自己的未來放在自己抓住機遇、艱苦奮鬥的基石上,不患得患失,就業的大門就永遠敞開在面前。如果一概拒絕那些一時薪金少、待遇差、離家遠的單位,以致失去了發展自己的機遇,這是很可惜的。"

2.3 樹立自主創業的觀念

高校應確立正確的方向和原則,指導大學畢業生樹立自主創業的觀念。當前,農村地區有很多創業機會,而且成本低,要引導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去創業。從事蔬菜、花卉種植,畜禽水產養殖,發展庭院經濟,充實城市“菜籃子”;從事農產品加工和運銷,搞活城鄉流通或承包、租賃、合資、領辦、新辦鄉鎮幼兒園、學校,提高鄉鎮教育水平。與此同時,要鼓勵大學畢業生在城市的現代服務業領域創業。如為社群居民提供各類所需服務的小企業、小公司,都是大學畢業生創業的新門路。

3 對學生進行全程性就業指導

過去許多學校和院系在畢業生的就業指導上存在誤區,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在物件上。把就業指導的物件侷限於畢業生;二是在時間上,將畢業生的就業指導集中在臨近畢業的半年甚至幾個月內完成;三是在內容上,只注重服務型指導,忽視教育型指導。這就導致了商業性的指導多,教育性的指導少;講“擇”業的多,講“敬”業的少;講面試時怎樣閃爍其詞給人留下“好印象”的多,講平時怎樣誠實守信給人留下“好名聲”的少;為學生走出校門找不到工作而著急上火憂心忡忡的多,為如何在新的社會環境中堅持大學教育主旨,培養青年學生“精神成人”而進行深刻思考並身體力行的少。實際上,這些行為都有“臨時抱佛腳”的“嫌疑”,也違背了教育自身的特定規律。教育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一定的環境。針對傳統就業指導教育的弊病,我們認為畢業生就業指導必須要全程性指導。

3.1 畢業生就業指導要有連續性

就是要把4個年級的在校大學生都納入到系統的就業指導中來,擇業準備要從進人大學校門開始,如開展系列講座,包括對新生開設的生涯講座和對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講座;邀請校友開經驗座談會;開展個人諮詢等;二是在時間上,要將就業指導時間延伸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貫穿於大學生活的始終,而不是臨近畢業才開展突擊性訓練和培訓;三是在內容上,應拓展到整個大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過程中去。作為整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和重要載體,從入學教育開始,就把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內容滲透到“兩課”的教學中去,滲透到學生活動和校園文化建設中去,滲透到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和實習中去。進入畢業階段,要對畢業生進行集中強化教育,不斷強化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及成就意識,幫助他們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認識,消除可能出現的擇業觀偏差,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擇業觀。

3.2 建立實習實踐基地,加強實踐教學

傳統的教學方法忽視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只瞭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動手能力不強,導致用人單位抱怨高校畢業生中看不中用。許多用人單位在錄用人才時,往往提出有相關工作經驗或有相關工作經歷者優先考慮的條件,面對這種要求,必須切實按照專業特點和高教規律,以創新為著力點,培養複合型的實踐應用類人才,狠抓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載體——實踐教學的建設和管理,以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去取代相應的工作經歷,縮短適應期,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用人單位歡迎的大學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