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的觀賞性與辯手素質

才智咖 人氣:1.49W

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辯論賽的觀賞性與辯手素質文章,供大家參考和借鑑,更多資訊請繼續留意辯論賽欄目。

辯論賽的觀賞性與辯手素質

我們來把辯論賽的內容一個專題一個專題地剖析討論下。今天第一個咱們說說辯論賽的觀賞性。無論說辯論的什麼方面,都回避不了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辯論是什麼”。我們這裡說的“辯論”,是指現在通常所說的辯論賽。再具體來說,是現在大陸的辯論賽。當然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港澳的高校辯論賽和我們的辯論賽也是相似之處佔大多數,暫時不細分。辯論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6年的亞洲大專辯論賽,但它的正式的開端還是1993年在新加坡舉行的第一屆國際大專辯論賽比較合理。這是個很簡單的常識,要記住了。如果有人說辯論起源於蘇格拉底或者孔子莊子,那是胡說八道。辯論在古代是一種演繹學問探索知識的手段,而我們現在的辯論賽則是鍛鍊思維與語言的一種競技。這兩種語言現象的關係微乎其微,作為辯手我們必須清楚我們自己“事業”的偉大和現實,沒任何必要和蘇格拉底攀關係。

93年在新加坡的比賽是復旦大學奪得了冠軍,這個冠軍也開闢了國內高校大學生辯論的熱潮。作為先驅和開拓者,復旦大學功不可沒。93年的舌戰獅城在國內掀起了辯論熱,各種與辯論有關的節目收視率都居高不下,於是各個電視臺都喜歡搞辯論賽了。隨後南京大學在第二屆國辯奪冠,但首都師大卻在新加坡折戟。據說教育部為此很是不平,立刻決定98年開始舉辦全國大專辯論賽,選拔最優秀的隊伍去參加國辯以保證成績。這個措施效果顯著,以後的5屆國辯裡,大陸派出去的隊伍除了武漢大學以外全部都拿到了冠軍。但是雖然是拿了很多冠軍,收視率卻一年不如一年了,贊助商就不高興了,電視臺想了很多辦法也沒法提高收視率,拉不到贊助就得賠錢而賠本的買賣誰做呀,於是到最近幾年,他們搞電視辯論賽的熱情就越來越小了。現在不僅大陸的電視臺不幹了,連新加坡那邊也不幹了。09國辯就這麼停擺了,延續了15年的華語辯壇最高賽事就這麼暫時擱淺了。

我們來分析下為什麼觀眾不愛看辯論賽了。人的審美疲勞當然是一方面,而且是很重要的一方面。93年的觀眾,沒看過什麼辯論賽啊:別說辯論賽,就是電視節目都沒看過多少。我記得93年的時候我們家電視還是隻能收10個臺多點,一多半的時間不是新聞就是廣告,看到一個節目兩隊大學生吵架,多來勁!而且那個時候大學生少啊,一年全國才招30萬,一聽說你是大學生第一反應就是了不起、精英,不像今天,嗬,一年六百萬。很簡單的道理,一個節目想要保持收視率就一定要有質量的進步和看點的增多,就是同樣的節目老看老看也會厭煩的,何況現在誰都能看出來電視辯論賽的質量不僅沒進步還退步了很多;在娛樂手段如此多種多樣的今天還想要有16年前的受關注度和收視率,那也根本不現實。

觀眾口味的問題非常簡單,誰都能聽懂。但是為什麼辯論賽的觀賞性下降了呢?關於這個問題大家眾說紛紜,大家到網上也能看到很多似是而非的文章,比如《論高校辯論賽的衰微》之類的標題,大家自己去網上搜來看看。各種各樣的觀點很多,有人說是因為辯題不行,有人說是因為賽制不行,還有人說是因為評委不行…當然更多的人說是因為辯手不行。但是前三者怎麼解決呢?無論怎麼改,都是眾口難調,改來改去越改爭議越大越改越不行;而現在沒有出色的辯手就是個大家達成廣泛共識的原因了。可是為什麼現在辯手的素質就不如xx年前、16年前了呢?這個問題大家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這個問題也有人做過另一方面的思考:國辯史上各個隊伍的辯手學歷各不相同,而大學生中顯然高年級的辯手在知識儲備人生閱歷上要厚實得多、幾個較成功的隊伍都是由高年級的辯手組成的:93年最佳蔣昌建在奪冠時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三年級研究生,四個上場隊員中研究生超過一半;99年的西安交大也是3個研究生,其中現在央視工作的路一鳴其時已是在讀博士;xx年的全程最佳餘磊是武漢大學法學院研究生,他的隊友中也有兩個武大人文實驗班四年級。xx年xx年的全程最佳、被譽為華語辯論史上最好辯手的世新大學的黃執中則曾經先後在臺灣東吳大學、文化大學、世新大學分別就讀本科,出生於1976年的他在國辯舞臺上揮斥方遒蟬聯最佳的時候已經快到而立之年…除此之外,xx年冠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3個辯手都是專業課功底紮實的大四學生,而所有別的大陸隊伍都驚人巧合地乏善可陳。我決不是說年級就一定決定了水平,但在獲取知識最快的大學期間,確實是年級越高就越有優勢。而xx年的國辯忽然限制參賽隊員的學歷、不允許研究生參賽,直接導致成都電子科大不得不急迫地鍛煉出一支年輕的隊伍,過度地利用技術去取得冠軍,很讓觀眾失望。

但要是把辯論賽越來越不好看的原因就這麼簡單的歸集到年齡學問方面,那也太不負責了。更關鍵的原因遠遠不在於此,我們也都知道,辯論賽比的不是學術、並不是誰知識更豐富誰就更能贏,在對兩方的綜合實力加準備工作加現場發揮的全面比較中,我認為知識積累最多隻能佔四分之一的權重。為什麼現在辯手看起來就是不如xx年前了呢?對此有人消極地解釋說,因為餘磊是天才,我們不能強求現在再有天才了,要想指望辯論賽復興就得等到再有餘磊這樣的天才出現。

這個解釋你們覺得怎麼樣?我說這是一派胡言。首先餘磊根本不是個天才,你們也看了他上世紀的那些比賽了,覺得咱們大一的男辯手比他大三的時候差距有多大?還真沒多大。這個不是鼓勵你們,我知道你們自己也有這個信心。餘磊當然是不錯的,但離天才還差得遠,他xx年的光鮮表現都是在千百場比賽積累中磨練出來的,他大二大三的比賽裡還不是一樣屢屢口吃、引喻失義不知所云?袁丁更差。周玄毅還是替補。但這些人在一起刻苦磨練到xx年,水平也高了默契也有了,成了十幾年來最受歡迎的隊伍,沒有之一;他們參加的xx年國際大專辯論賽也是國辯史上最經典的一屆比賽,觀賞性遠超任何一屆比賽,是不是?那些說餘磊是天才的紙上談兵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武大的辯手在臺下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看到他們很厲害就說是天才,真是不負責任。餘磊根本不是天才,餘磊的反應確實很快,但他的短板就是沒文化。當辯手尤其是男辯手,一定要有文化。像咱們的華師辯論門的祖師鄧哲學長,就是以底蘊見長的,當然他的表演天賦也是罕見的。現在外省的辯手看了xx年順爽,都很崇拜他。那是沒說的。不過可惜鄧哲真正在辯論上全心投入已經是xx年夏天之後的事情了,他大學前三年華師辯論根本不行他也沒搞過幾天。不信你們看xx年海峽華師的視訊,他的總結陳詞完全是背稿子而且背得很緊張。即使是鄧哲這樣厲害的辯手,也是在琢磨良久之後才成大器,咱們xx年順爽半決賽和決賽他的兩個結辯,可以說在華語辯論史上已經空前暫時絕後。但是鄧哲也是到了半決賽對武大才真正又成熟又興奮起來的,就在那之前12天,我們四分之一決賽打華科的時候他還把稿子背得很挫。大家都看過那場比賽的,末位淘汰那個辯題,是不是?鄧哲至今不允許把那場比賽外傳,你們看了也不要給別的學校的辯手看。你們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鍛鍊,按咱們這段時間的訓練強度要在一年內超越大四的鄧哲都是很有希望的事情。要是你們之中這樣努力的辯手多幾個,華師稱霸武漢在華語辯壇大放異彩的時代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