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刺激的教育策略

才智咖 人氣:1.08W

在當代的中國教育,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嚴,有些方面,個人感覺有些不理解,“刺激”教育策略。比如,因為“未成年保護法”的原因,假設地震了,老師不能當“範跑跑”(應當“頂樑柱”),學生違紀了,即便嚴重的違紀,不能進行所謂的“體罰”,否則違反職業道德(就感覺學生欺辱教師,你也得忍著,跟他說理)……總之,複雜之心情難以一時言明。

淺談刺激的教育策略

但根據當今教育的現狀,在不違反所謂職業道德的情況下,一些有效的教育措施也須提上臺面,否則教育難以達成效果。

本文所提的“刺激”是指令人不愉快或者不舒服的.外界刺激。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當今的青少年學生倍受家庭和社會的寵愛。但是青少年時期是人生最脆弱最孤寂無助的時期,這個時期,他們思想敏感,感情豐富,情緒不穩定,控制能力差,遇到一點點小事便驚慌失措,愛走極端。這本來是青春期的正常現象,但如果引導、教育不及時,就會成為釀造人生悲劇和社會危機的隱患。從生理和心理角度分析,缺乏“刺激”教育是當今青少年身心日趨脆弱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等從事教育管理之人應該掌握和使用“刺激”的教育方法,以期幫助引導學生健康地成長,教育文摘《“刺激”教育策略》。

一、受批評。

有的青少年學生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就是從小讚揚多、接受批評少,即使犯了錯誤也不受批評,傲氣隨著讚揚和自賞不斷升級,和周圍人的距離;越來越遠。其實,人的成長離不開批評就像離不開表揚一樣,要使學生懂得,人們最反感高高在上,沾沾自喜的人。

二、增勞累。

現在的青少年學生除完成學習任務外,幾乎和勞累無緣,在家裡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家務活一般由父母全包了;在學校裡參加公益勞動微乎其微,有的學生上學連走路都不多,這就形成好逸惡勞,脆弱自私惡習的重要原因之一。學校應該安排必要的勞動時間,並要求完成勞動任務。

三、設困難。

由於溺愛,諸事由父母或老師包辦代替,所以青少年容易把複雜的事情想得非常簡單,因為他們很少遇到困難的事,結果造成學生缺乏進取心,意志薄弱,膽小怕事,不善於克服困難。班主任要教育學生懂得如何迎接困難和挫折的挑戰,以適應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

四、給挫折。

由於父母和教師過分的保護,使青少年學生不用受挫折的滋味是什麼,但受挫折是在所難免的,所以一旦受挫折,就缺乏心理承受能力。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學會改變思維方式,調整情緒,有意設定挫折,增強其經受挫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