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論文

才智咖 人氣:1.08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論文

內容提要: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是當前我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項重要任務。其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設計出一整套制度來對其進行規範和制約。審計作為公司治理的一種重要制度安排,其自身的獨立效能否得以實現和保持,又成為重中之重。公司治理與審計價值耦合,對於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實現公司治理的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公司治理;審計;價值耦合

一、問題的提出

審計從其產生的第一天起就承擔著對財務報告鑑證的職能。這是以包括財產所有者、經營者等利益相關者各方承認並接受審計人員具有獨立性特徵為前提的。審計獨立性是審計理論和實踐中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審計獨立性是評價審計客觀、公正不可缺少的標準。審計承擔起服務社會公眾的責任,必須以審計保持獨立性為基本前提。學術理論界對審計獨立性的討論由來已久。在此,介紹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

1.公眾利益說。美國會計學家利特爾頓曾說:“職業會計師在這一聯結關係中,可以發揮重要的協調機能。他們的任務是把複雜的原始資料改造成對不同利益集團都有用的形式,他們具有一項重要的社會使命,即儘可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以確保他們的報告獲得所有利益集團的接受。”這一觀點是從建立一個平衡各方利益機制的角度來討論審計獨立性。

2.核心價值說。這一觀點是從審計職業的內在性來討論審計獨立性的,指出:審計獨立性應成為審計人員的核心價值,並把其作為一種職業修養。

3.程式公平說。這一觀點是從審計過程來考察審計獨立性的。即將治理中的程式公平理論(最早由美國約翰·羅爾斯提出)應用於審計獨立性的研究。通過審計程式的設計,使其符合程式公平的原則,以此來實現審計結果的公平性。

上述三種觀點儘管是從不同視角來討論審計獨立性問題,但以上幾種觀點,都暗含了這樣一個思想,即獨立性是用來保護公眾利益的。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維護有關利益各方即社會公眾利益上,公司治理的目標與審計獨立性的目標是趨於一致的。

二、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要解決好公司治理問題,對日常經營過程的監督是一項基礎工作,而審計就是一種較為有效的監督方式。審計作為公司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完善公司治理中發揮作用才能實現公司治理與審計價值耦合。李維安(2003)指出:“各國在考慮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問題時,都會涉及到審計監督機制的建立及其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地位問題。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審計監督安排由外部審計監督和內部審計監督兩方面的內容組成。”

(一)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隨著國際上財務醜聞的不斷出現,基於公司內部治理的內部審計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我國,由於一股獨大這樣一種不合理的股權結構,內部審計對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

1.有助於形成合理的公司內部組織結構。公司治理目標和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有賴於在公司內部形成合理的組織結構。合理的公司內部組織結構應達到兩方面的要求:一是合理界定公司內部各組織主體間的責、權、利。二是在各組織主體之間形成合理、有效的制衡關係,即在公司內部的決策層面形成股東大會與董事會之間的相互制衡關係,在公司內部的執行層面形成董事會與經理層之間的相互制衡關係。在上述制衡關係中,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人三方關係人由於各自對公司經營管理的影響力不同,以及獲得收益的方式不盡相同,可能造成他們為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損害他人的利益。為了保障各方利益不受侵害,必須建立起相應的監督機制。

2.有助於形成合理的公司內部決策治理結構。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既要對不道德或背叛行為進行治理,也要對無效行為進行治理。目前,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公司治理結構與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的關係,而忽略了公司治理結構所應形成的最重要的機制———決策機制。大部分公司失敗不是由於權力制衡出現問題,而是由於公司治理中的決策機制存在問題、決策過程缺乏監督機制,無法及時糾正錯誤的決策。決策治理結構的目標是要實現科學的決策。為了保證董事會決策的科學性,各國在公司治理實踐中都做了一些積極的嘗試,例如,在公司董事會中引入獨立董事制度。許多國家在公司治理實踐中,還在董事會或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同時確立了審計委員會與內部審計之間的資訊溝通與制約關係,內部審計向董事會負責。作為決策的諮詢機構,對公司內部審計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做出專業判斷,並提出處理意見。制定內部審計基本政策的方案,對決策中可能觸及的違規等問題進行事前控制或提出解決方案,供董事會決策之用。這就使得審計在內部決策治理結構中的作用,由決策後監控變成決策前或決策過程中的監控,從而大大提高了公司決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