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銀行的業務外包:問題與建議

才智咖 人氣:9.49K
我國銀行的業務外包:問題與建議
銀行業務外包是指銀行通過契約將原內部工作交由他人完成,是銀行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重要工具,也是銀行主動調整戰略、實現核心價值的有效手段。按照銀行外包業務的內容有資訊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和知識處理外包(KPO)。
  
  一、銀行業務外包的國際趨勢
  
  近年來,商業銀行出於戰略規劃、控制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增強核心競爭力等原因紛紛擴大了業務外包的範圍,使得銀行業務外包發展迅速。至2004年,金融行業業務外包的規模增長超過20%。金融研究和服務公司Tower Group(2006)調查表明:全球最大的1 5家金融服務企業資訊科技專案的外包業務的金額預計將從2004年的1 6億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38.9億美元,年均增長率將達到34%。隨著國際銀行外包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出現了3大發展趨勢:
  
  (一)外包範圍不斷擴充套件
  
  銀行外包形式的發展演繹著銀行業近30年來經歷的巨大變化和挑戰。銀行業務外包首先從資訊科技外包(ITO)開始,主要涉及銀行通訊網路管理、銀行資訊系統管理、應用系統開發和維護、系統備份、災難恢復、自助服務、呼叫中心、網上銀行等新型業務處理系統以及資料分析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業務流程外包(BPO)是將業務的整個執行過程外包,例如整個IT系統,而不是某項具體的任務。它所關注的是支援銀行內部的運作和客戶的後端服務,通過進行業務流程的優化組合,提高整個業務的生產效率和競爭力,在更大的範圍內獲得利潤,銀行需要通過重新設計商業流程獲得更高的商業價值。隨著世界銀行業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各個層面上更加專業的知識,銀行業務的不斷創新使得銀行光靠自身的研究開發已不足以在競爭中取勝,於是很多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將研發環節外包給專門的研發中心,即知識處理外包(KPO)。高校和科研機構籍以發揮自身優勢,為銀行提供知識處理外包服務。
  
  (二)外包服務商身份轉變
  
  隨著外包內容由資訊科技外包(ITO)到業務流程外包(BPO),最後趨於知識處理外包(KPO),外包服務商的地位不斷變化,銀行與外包服務商的關係由傳統的服務提供者向發包機構的戰略伙伴轉變。具體體現在:一是發包商和外包服務商的合作趨於長期性,通過戰略外包往往為了達成一項或幾項長期戰略目的,二是戰略外包的標的相對模糊、需要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且數額往往較大;三是發包銀行為了更好地發展自身核心優勢銀行業務,將內部與該外包業務相關的人員進行同步剝離,精簡機構,集中人力於核心優勢業務;四是越來越多的銀行選擇把某塊業務整體委託給第三方經營,而自己不再從事該項業務。
  
  (三)離岸業務外包發展
  
  Deloitte會計事務所報告顯示:2003年全球67%的金融服務公司中已設有離岸業務機構,另有13%的公司表示正計劃向海外轉移部分業務,估計在2004年後的5年內,美國金融服務業將有3560億美元(佔此行業成本的15%)的業務外包到境外,2010年將達到4000億美元,佔整個行業總產值的20%。大金融機構利用離岸業務外包的比例遠高於小金融機構,並且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設立了自己的離岸業務中心。金融研究與服務公司也預測,出於成本節約、競爭優勢及全球化服務的需要,金融機構離岸外包在未來8~10年內將以15%的速度增長。
  
  二、我國銀行業務外包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隨著我國銀行業與世界的接軌,部分國內銀行開始嘗試涉足外包業務,主要集中於IT相關業務、信用卡業務。除ITO業務外,有些銀行開始嘗試BP(),人事用工、信用卡的銷售、後臺處理、理財業務宣傳、市場開拓、貸前貸後調查等業務也出現了外包的趨勢。就近年的發展趨勢來看,國內金融機構業務外包仍處於起步階段,有待逐步完善,短期內推行銀行外包仍面臨巨大阻力。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