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師範院校物理文化教育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1.58W

摘要:論述了結合物理學史教學對學生進行物理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礎上,從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和科學精神,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認知與思維訓練,以及科學美的薰陶等方面探討了在物理學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物理文化教育的途徑。

高等師範院校物理文化教育研究論文

關鍵詞:物理學史;科學工作;文化教學

物理文化是人類的科學文化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歷代物理工作者、物理學家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在高校對物理專業的學生進行物理學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物理文化教育,能讓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瞭解人類是怎樣通過探究自然而推進科學文明的發展,並由此培養學生形成適合現代社會需要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政治觀,這對於他們畢業後走向教師工作崗位,做好物理文化素質教育能起到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作用。

一、在物理學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物理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師範校院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合格的教師隊伍,學校教育不僅在文化傳遞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學校教育具有創造文化的功能。特別地,高等師範院校既是教學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因而對文化的創造具有獨特的優勢。作為物理專業的學生,文化基礎好,思想活躍,富有創新精神,蘊藏著極大的創造潛能,因此在物理學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物理文化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幫助他們掌握物理科學研究的方法,為他們在未來的教師職業生涯中施展才華,傳播物理知識,應用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結合物理學史教學對學生進行持久而有序的物理文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在物理學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物理文化教育的可行性

科學研究是高校直接創造文化的主要渠道。通過物理學史的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創造物理文化的傑出物理學家。他們的創造成果大都是在大學生涯中完成的,更有甚者,奧斯特在講臺上偶然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這個重要的物理現象。在物理學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物理文化教育,使他們在學習物理科學知識、開展科研專案的合作、撰寫科研論文的過程中激發創造性,體現物理文化的批判創新精神。

三、在物理學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物理文化教育的途徑

(一)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和科學精神

物理文化活動有助於打破封建迷信,激發好奇心、求知慾,培養科學的革新精神。在物理學史的教學中,我們通過物理學家如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薛定諤的成長經歷及他們對自然現象的解釋,例如,用萬有引力解釋行星的運動,用電磁學理論解釋電磁相互作用,用波粒二相性解釋光的本質,用量子力學解釋物質的微觀運動等,通過了解科學的解釋過程消除頭腦的疑團,填補人的精神空白,使學生產生一種充實感,成為一個有思想追求的人。

(二)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認知與思維訓練

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神話、宗教、藝術、哲學、科學等,但唯有科學的認識最系統、最豐富、最嚴密,因為它有邏輯性、實證性、精密性等鮮明的特點。物理知識體系是對自然認知的典型代表。通過對物理學史的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在物理學家的眼裡,自然是客觀的、發展的、統一的、和諧的、可以理解的,正是這種堅強的信念,激發他們探索自然奧祕的強烈願望。對自然界的凝視、深思和主動探索,使得他們得到了內心的自由和寧靜。而認知成果使人類更聰明、更有力量,能夠創造出更好的'物理成果。通過物理知識體系的系統學習,使人們清楚地理解巨集觀世界執行的規律,懂得自然現象的因果關係,隨機事件的統計規律,物質深層結構的微觀運動狀態,高速運動情況下的時空聯絡,物理與能量的聯絡,電與磁的統一本質,低溫下物質電磁效能的變化等。因而人的視野更開闊,更富於理解,更有條理,更嚴密。通過介紹物理學家的思想和方法,例如科學觀察的方法、實驗的方法、抽象的方法、歸納的方法、建立數學模型、物理模型的方法,培養和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創造才能。

(三)對學生進行科學美的薰陶

科學美與物理文化創造有著很大的聯絡。許多物理學家用美的觀點來指導物理學的研究,在科學創造中獲得美的享受。物理學之美包括現象之美和理論描述之美。比如優雅的鐳射束,彩色的牛頓環,奇妙的原子光譜,這些都是現象之美。再比如盧瑟福的原子結構行星模型,將巨集觀世界與微觀世界進行美妙的類比,而放射性元素按指數規律衰變的描述,精確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物理學的理論公式後,通常給出一個既簡單又漂亮的數學結構,比如反映時空聯絡的洛侖茲變換,反映電磁學規律的麥克斯韋方程組,量子力學對於微觀粒子規律的刻畫,將複雜隱祕的自然規律表達得樸實無華,給心靈以極大的愉悅。這些學習和了解,就是接受科學美的薰陶,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位。總之,只要我們在物理學史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物理文化教育,完全可以利用有限的時間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顏振珏.物理學史新編[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2.

[2]吳宗漢.物理學史與物理學思想方法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