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商學院高等教育的比較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4.69K

【摘 要】 本文以歐洲商學院為例,對德國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教學管理、學術創新和就業指導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探討,結合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提出了一些改革的設想和選擇,以利於更好地開展國際學術交流,不斷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水平。

中德商學院高等教育的比較研究論文

【關鍵詞】 中國;德國;高等教育;差異

經過30年來的改革和開放,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正從一個開發中國家成為一個世界經濟強國。這樣的發展速度對我國現有的高等教育體制提出了新的挑戰。與經濟發達的德國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高等教育水平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一、辦學理念

在辦學理念方面,是追求“大而全”還是“小而精”?中國與德國有比較明顯的差異。我國1977年開始恢復大學聯考制度,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增加,帶來了從1999年開始的高校擴招,每年進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人數逐年上漲,隨之而來的就是高校的合併和擴張,有些高校為了提升為綜合性大學,不顧自身的實際情況,採取將許多專科院校或職業學校合併進來的方式,達到所謂的“大而全”模式。其結果是導致這些學校失去了原有的專業特色,教師師資力量缺乏,教學質量下降,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影響。

德國歐洲商學院的特色是“小而精”。該商學院在德國每年的招生人數只有250人左右,正式在校生的規模在1 000人左右。除此之外,該商學院每年另招收100個左右來自世界各地的交流生,其覆蓋的範圍廣泛,從美洲到澳洲、以及亞洲和非洲都有學生來這裡進行交流學習。由於與世界眾多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所以每個正式在校生都有一次出去交流的機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所修的第二外語去選擇自己的交流學校。辦學理念強調專業化和市場化,是該校最獨特的辦學模式。試想,如果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學校有能力為每個學生提供這樣的國際交流的機會嗎?

 二、教學管理

(一)課程設定與選課

我國大部分高校為學生開設的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類。必修課是每個學生根據不同的專業在大學期間必須完成的課程,而選修課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在規定的課程範圍內自由選擇完成的課程。在必修課的選擇上學生幾乎沒有任何自由,必須按照學校的規定在固定的學期和固定的上課時間來完成,只有所有的必修課全部通過才可以畢業。雖然高校已經實行了學分制,規定學生在就讀期間完成規定的學分即可畢業。但很多情況下,學分制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學生並沒有自由安排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課課程和上課時間。

在選課時,學校會提前一兩天讓學生進行預選,但預選的目的只是測試計算機資訊系統以及讓學生熟悉選課流程,課程的開設時間和班級容量早已固定下來,很少情況可以根據學生的預選資訊進行調整,所以這些選修課也缺乏應有的自由選擇的彈性。

德國歐洲商學院在基本的課程設定上是按模組和單門來設定的。按模組設定的課程,其一個模組裡包括兩門或兩門以上相關聯的課程。比如國際會計這個模組其開設了“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ccounting”和“Group accounting”兩門課;而財務管理這個模組開設了“Corporate Finance: Valuation and Restructuring”、 “Corporate Finance: Risk Management”、 “Corporate Finance: The Advisory Perspective”三門課。這種課程設定方式的優點是其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學生在確定了自己的興趣方向後,可以對這方面的知識有一個系統而完整的學習,由於按模組設定的這些課程其關聯度很高,所以學生在整個模組學習完成後,更利於對這些知識的融會貫通。而按單門來設定的課程,是單獨的一門課程,如Value-based Management。這些課程的獨立性較強,每門課程的完成都能使學生對該課程所涉及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該校的課程不但按模組和單門來設定,而且每門課都有詳細的介紹,包括課程的主要內容、所要完成的任務等。由於對課程的介紹比較詳細,所以學生在選課時,就可以大致瞭解這些課程所涉及的知識,從而可以決定這些課是否是自己感興趣的,對選了這些課程所需完成的任務也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瞭解,在以後的學習中可以更好地制定自己的計劃,盲目性降低了很多。該學校也實行了學分制,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各個課程模組或單門課程,只要達到學校規定的學分即可。

除了致力於這些基本課程的優化設定,歐洲商學院還十分重視學生對第二外語的學習。由於該校的學生每人都有機會在第四學期到合作學校進行為期一學期的學習交流,如果學生選擇了非德語和英語系國家的學校的話,就有必要提前進行第二外語的學習,為此學校開設了中文、日語、法語、義大利語等外語學習班。這樣不但便利了學生在到達交流學校後的學習和生活,而且學生多掌握了一門語言可以增強在以後工作中的競爭力。

歐洲商學院會在下個學期開始前兩個月左右就讓學生預選課程,學校教務處會根據學生的預選課資訊來進行合理的調整。如果選擇某一門課程的人數大大超出了學校的預計時,學校會增加班級數而不是簡單地擴大班容量。因為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他們都會將班級人數控制在20人到30人左右,單純地擴大班容量會影響教學質量的。例如“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ccounting”這門課在預選時的人數大大超過了學校的預計數,學校在一個班的基礎上另外增加了兩個班,分為ABC三個班,三個班的教授是一樣的,但上課時間不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課程表來合理安排自己該課程的上課時間。

(二)教學方式

我國很多高校對每門課使用的教材都進行了規定,有些課程即使學校沒有規定,也會由任課老師來指定教材。這樣做雖然方便了學生購買教材,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的經濟負擔,而且由於有了固定的教材,使得有些老師在教學方面強調精讀教材,限定了學生的學習範圍,突出了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

歐洲商學院的課程,除了第二外語課程外,都沒有指定的教材,教授在授課前都必須精心準備自己的講義,學生在每次課結束時都會拿到下次課的講義,方便學生進行預習。由於講義的內容都比較濃縮,所以學生能夠清楚地瞭解到每次課的重點所在,而且如果要完全理解講義的.內容,除了上課要認真聽講外,課後必須進行大量的資料搜尋和閱讀。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也開闊了學生的眼界。

(三)授課方式和教學內容

在我國大部分高校,每一門課程一般由一個老師來授課,其教學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教材上的理論知識。

在歐洲商學院,幾乎每一門課程都會由本校的教師和校外人員來共同講授。這些校外人員來自知名企業、會計師事務所、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課程的安排是大部分的課程由校內的教師來完成,這些校外人員會來學校擔任一到兩次課的專題講座。講授的內容都是這些人員自己公司的案例,所以這些內容會幫助學生把理論的知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學生通過與這些人員的接觸和溝通,對畢業後的就業也會有很大幫助。

(四)考試形式和內容

我國大部分高校的考試形式大都採用閉卷考試形式,而且都是根據考卷的分數來決定學生對這門課的掌握程度。雖然有些高校對這種考核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也是平時的成績佔10%~30%,最後的試卷成績佔70%~90%。考試的內容一般離不開教材的內容,學生只要在考試前把教材看懂就能得到高分。我國高校在考試中,比較注重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知識點的識別和再現能力。所以考試的題目很多都是選擇題和計算題。在這種考核形式下,導致很多學生背公式或例題的能力很強,但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比較差。 歐洲商學院幾乎每一門課程的考核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平時的Case study成績,另一部分是期末的考試成績。教授上課時從來不點名,更不會據此來評價學生平時的努力程度。因為他們沒有指定的教材,學生必須要每次都來上課才能學到每節課的知識,而且也才能拿到下次課的講義。這種無形的約束使得學生必須自覺地參加每一次的課程。平時的Case study的成績在總成績的比重中要佔到30%到50%。教授選擇的案例一般都比較新,而且有時候就是來給學生授課的校外人員所在公司的案例。學生拿到案例的資料後,按每組5到8人自由組合,自行決定組長,大家就案例的問題進行多次討論後決定出最後的解決方案和所要完成的任務,然後由組長把任務分配給各組員。在學期結束的前兩週,會有一次專門的案例陳述課。每個組指定一個或幾個組員就該組的解決方案以PowerPoint或Excel的形式向全班同學進行演示。演示結束後教授和其他同學都可以就其陳述的解決方案提出問題,該組同學必須就這些問題作出回答。教授會根據解決方案、對方案的陳述和問題的回答綜合給出一個評分,作為Case study的最後成績。對於最後的考卷內容,其題目也大多數是開放性的題目,所以論述性的題目佔了大多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不必死記硬背書本上的知識。計算題在某些科目的考試中也會出現,但其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字,而是讓考生自己舉一個關於某個知識點的例子來計算說明。這種考試方式貌似簡單,但其實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學生可以不死記硬背書本上的知識點,但卻必須有一個完整而深刻的理解。只有對這些知識掌握得遊刃有餘了才可能表達地清晰而正確。

三、學術創新

自1990年起, 歐洲商學院每年都會舉辦一次研討會,與傳統的學術研討會不同的是,與會者並不是來自各高校的學者,而是來自德國以及歐洲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的高層代表。他們舉辦這一研討會的目的是讓這些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和對研討會感興趣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為與會各方討論有關的政治和經濟問題提供一個平臺。同時在研討會舉辦期間,一些世界知名的企業和銀行要召開一系列的宣講會和招聘會。

這樣的研討會有如下三個好處,第一、能夠讓學生的眼界更加寬闊,可以接觸到一些前沿的知識。這些專家的討論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新思想和新觀念,為學生的創新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突破點。第二、能夠接收到企業的最新資訊,與知名企業的管理人員進行近距離得接觸,讓學生在工作前就對這些企業和銀行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在將來找工作時能更好地找準自己的定位。對這些企業來說,這樣的研討會也為各自宣傳自己的經營理念,塑造企業形象,吸引優秀人才,向競爭對手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第三、由於是學生來組織這次活動,所以學生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能夠得到很大的鍛鍊,而且可以將自己的新想法融入進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

傳統與創新相結合使得歐洲商學院的研討會越來越成功。

四、就業指導

歐洲商學院在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方面有一套比較完善的制度。首先,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實習的機會和資訊。由於該校與企業的合作比較良好,所以一般都能得到企業招收實習生的最新資訊,學校在得到這些資訊後,都會由負責就業指導的老師發到學生的電子郵箱裡。學生在得到這些資訊後,就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和合適的實習職位進行申請。其次,學校會定期舉辦就業指導會議。學校會請就業指導專家來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一些必要的資訊,如在擇業中應注意的事項、在面試中應注意的問題等等。最後,學校會經常開展職業訓練專案。報名的學生都會得到和專業的培訓師一對一的面談機會,通過面談培訓師會根據你的性格和特點幫你找到你的職業定位,並幫你制定一條合理的職業發展道路。

以上的比較顯現了我國當前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借鑑德國歐洲商學院在辦學中的一些創新做法,結合我國的國情,我們應作一些更深層次的思考,以儘快完善我國的高等教育體制,提高全民的教學和文化水平,使教育能夠更好地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 鄭少男. 對法、德兩國高等教育的觀察與思考[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7,(3).

[2] 劉寶存. 大學理念的傳統與變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3] 國家教育發展中心. 已開發國家教育改革的動向和趨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999.

[4] 張朝陽. 德國大學生就業指導研究及啟示[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3).

[5] 德國歐洲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