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等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2.34W

導語:現階段高校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學校為了“長足發展”,在教育經費有限的前提下,把工作重心放在搶奪生源、新校區建設、科研專案申報、博碩士點申報、重點學科建設等方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高校高等教育論文,歡迎閱讀參考。

高校高等教育論文

高校高等教育論文

1、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分析

高等教育大眾化讓更多的人擁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一系列問題,諸如教學資源短缺、師資力量不足、師生關係緊張、學生就業率下降、教學質量滑坡等。量的擴張必然引起質的變化,因此,目前高等教育應審時度勢,在教育理念、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建立多樣化、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模式,從而切實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2、大眾化背景下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高校不僅要為社會培養領導者和學術研究者,更要為社會輸送大批掌握高等知識和技能的勞動者。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的數量顯著增加,良莠不齊,學習需求更加多樣化,對體育教學最直接的影響是:體育場地設施短缺、教學環境更加複雜,教學時數減少,教學人數增多,教師的工作量和強度加大,風險性加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及教師的工作熱情都急劇下降,教學質量受到質疑。因此本文重點從學校、學生和教師這3個方面來進行剖析。首先從學校層面進行分析。現階段高校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學校為了“長足發展”,在教育經費有限的前提下,把工作重心放在搶奪生源、新校區建設、科研專案申報、博碩士點申報、重點學科建設等方面,對教學方面的投入相對減少。對於體育教學而言,體育場地是體育教學順利進行的基本物質條件和保證。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資料[2]表明:在教育系統中高等院校體育場地有28741個,佔全國體育場地總數的3。4%。高校的體育場地在全國層面來看數量較大,但由於學生基數大,人均體育場地較少,與美國、英國等已開發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學生人數的顯著增加,體育場地短缺的問題日益突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3](簡稱《綱要》),要求大一、大二開設4個學期共計144學時的體育課程,平均每學期需要上18周的體育課。而本課題組的調查顯示:在教學時數上各高校差異較大,有29。1%的高校開設14周,43。6%的高校開設16周,27。3%的高校開設18周。再加上體育選修課絕大部分在室外上課,極易受到雨雪等惡劣天氣的影響,教學時數根本無法保證。由於高校擴招帶來學生數量的急劇增加,在體育場地短缺、教師數量有限、排課時段受限制的條件下(體育課一般是上午三、四節,下午一、二節或三、四節),多數學校採取減少教學時數、增加教學人數、增加體育教師工作量的方法來緩解壓力。《綱要》[3]明確指出:體育課堂教學班人數一般以30人左右為宜。調查顯示,13。8%的高校教學班人數是30人,64。5%的高校是30~40人,17。5%的高校是40~50人,有4。2%的高校甚至達到了50人以上,這種做法無疑確實緩解了排課及其他方面的壓力,保證了學校教學的穩定有序開展,但是教學質量依靠什麼來保證呢?其次從學生層面進行剖析。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隨之帶來了學生就業壓力過大,很多大學生戲稱畢業就等於失業,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大多數人對學習都提不起興趣,覺得什麼都無所謂,對體育教學表現得更為明顯。由此也表現出學生選課時功利主義傾向較明顯,有的學生選課是為了獲得高分數,有的是因為教師好說話容易過,還有的是因為專案本身很舒服,不累不髒不苦。學生這種複雜的選課目的導致部分學生存在應付差事的現象,其結果是讓該部分學生不能體會到體育鍛煉的樂趣。還有些學生受到“唯學分論”的影響,上課的目的就是拿學分,60分萬歲,多1分浪費的思想比較普遍,只要不被老師掛科就萬事大吉,養成體育鍛煉習慣似乎遙不可及。學生主觀認識上的誤區再加之理論知識的匱乏,對於體育鍛煉的功能和利益相關性認識不足,上課時自然就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偷懶的絕不賣力,運動量稍大點就叫苦連天,殊不知任何體育專案如果沒有一定量的負荷刺激機體,增強體質的功能根本無法實現,這樣將導致體育教學健體性功能的弱化。最後從教師方面進行解析。由於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學生數量增加,凸顯教師數量短缺。導致師生比不合理,教師的授課任務大幅度增加,工作量和強度成倍增長,許多體育教師每週的課時量高達18~22學時,還要負責學生的早操、課外活動和體質測試等工作。此外,體育專案自身的高對抗性導致體育教學的高風險性,學生人數的增加無疑加大了體育課的風險性和複雜性,體育教師的身體和心理都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極易產生職業倦怠。另一方面,近年來的學生評教制度尚存弊端,而學生的需求又多樣化和複雜化,部分學生因為教師嚴格要求就給教師差評,而一些不負責任善於討好學生的教師則能獲得較高評價,這種評教制度以及體育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同工不同酬的現實也極大地挫傷了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還有績效考核的影響,大多教師以績效考核指標為中心來安排學習和工作。科研成果在職稱評聘、考核、職位競爭方面的巨大優勢,導致很多教師將大部分業餘時間和精力花在跑專案、跑課題上面,教學的核心地位受到挑戰,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被口號化和形式化,部分教師對待教學存在應付了事的傾向,教師教改動力不足,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教學被嚴重邊緣化,只要完成學校的教學工作量就萬事大吉。試問現在還有多少教師把課餘時間花在鑽研教材、教法、研究90後學生的特點上,如果這樣發展下去,我們靠什麼來提高教學質量?

3、大眾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創新路徑

3。1以體育教學為中心,優化資源配置

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4]明確指出,要“把本科教學作為高校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領導精力、師資力量、資源配置、經費安排和工作評價都要體現以教學為中心”。我國高等學校要充分認識到本科教學的核心地位,教學是學校一切工作的起點和中心工作,其他一切活動都要圍繞教學這個中心環節。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各高校要把教育資源配置和高校工作的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質量上來,把提高教學質量貫穿於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106昆明學院學報2014年12月文化傳承創新各項工作之中。由於受傳統文化及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教學一直被邊緣化,處於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地位。體育教學是屬於高風險、高投入、低迴報、低收益的課程,學校為了自身發展,出於各種利益考慮,對體育教學的投入相對較少。而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裝置是落實“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重要載體,是保證體育教學順利進行的物質基礎,各級各類學校在建設規劃中應給予財力和物力上的支援。根據《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5]的通知規定,國家要求的基本配備規定標準是:室外場地設施生均為4。7m2,室內場地設施生均為0。3m2。因此,首先應根據在校學生人數來進行場地器材配備,加大體育場地設施的投入,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順利進行。其次,各級高類高校要按照國家及地方對體育教師配備的具體要求,配足、配齊體育教師數量。2014年教育部《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6]通知要求:“必須為一、二年級本科學生開設不少於144學時(專科生不少於108學時)的體育必修課,每週安排體育課不少於2學時,每學時不少於45min。每節體育課學生人數原則上不超過30人”。學校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足18周的體育課,配齊體育教師,將每班學生人數控制在30人左右,切實減輕體育教師的工作量和工作強度,讓體育教師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教學及科研工作中來。學校應鼓勵體育教師響應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號召,重視體育教師的進修和培訓工作,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人才培養策略,讓體育教師不斷充電,活到老,學到老,不斷提升其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最後,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定期對各級各類學校進行督查與通報,對不符合要求的學校要給予懲罰,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檔案的.實效性和制度執行力,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高效率、高質量發展。

3。2以人文字,以學生髮展為中心,推進體育教學理念創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7]指出:“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思路決定出路,因此,首先要轉變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努力構建友好、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更要以身示範,樹立新的教育理念,由知識本位向人本位轉變,要關心愛護學生,爭取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就需要教師做好學情分析,瞭解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現在的大學生獨生子女居多,他們在父輩們的精心呵護下長大,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於是養成了他們怕苦怕累,自私自利,眼高手低,抗挫折能力和合作意識較差。當我們深入瞭解學生,掌握學生的特點後,在教學中就可以針對學生的特點,做到有的放矢,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例如,在體育教學中可採用分組教學法,將學生分成6~8人的異質小組進行合作學習,以此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讓學生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同時又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發揮他們的特長。在教學中要多用鼓勵性的語言,以達到提高學生練習興趣的目的。最後,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重視教學資訊的反饋。教師可在學期初和學期末通過匿名問卷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不可憑藉自己的主觀經驗隨意猜測,要根據反饋的資訊及時修正教學內容和方法,由單邊的灌輸傳授模式向師生互動模式逐步轉變,對於後續教學這是非常寶貴的經驗,真正做到教學相長。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在教學中要適度化學生主體地位,現在的學生怕苦怕累,稍微有點強度和運動量就會打退堂鼓,要在學習中加強意志品質的培養,讓學生認識到只有足夠的體育運動量和強度,才能更好地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更好地踐行“健康第一”的理念。

3。3教師要與時俱進,推進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創新

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中西方文化不斷進行著交流、碰撞和融合,高校已經不是過去的象牙塔,已經成為微型的社會。體育教學必須重視理論課的學習,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創新,讓學生明白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利益相關性,讓體育活動真正走進大學生的生活。教師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學生的特點,並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來設定教學內容,為學生所用,以便於學生課外自學、自練。教師要具有大膽創新的精神,與時俱進,不能墨守成規,以不變應萬變,年復一年的陳舊教學內容只會不斷扼殺學生學習的慾望和激情。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並注意教學內容的適時更新,適當刪減過時的教學內容,加入時尚元素和流行元素,深入挖掘各個專案的體育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不能用上世紀80年代的知識去教上世紀90年代的學生,以及去適應本世紀的挑戰,要緊跟時代步伐,掌握各專案的流行趨勢和最新動態,強化專業技能,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教學能力。高等教育大眾化不僅帶來學生人數和規模的擴大,尤其是入學門檻降低導致學生綜合素質下降,差異性較大。過去單一的教學模式,暴露出很多弊端,迫切需要改革教學方法,教會學生學習技能的方法比傳授技能更為重要。《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3]指出:“教學方法要講究個性化和多樣化,提倡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助活動,努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教無定法,貴在得法[8]。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踐行啟發式教學思想,深入挖掘體育教學中的隱性教育資源,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將多種方法進行優化組合,不斷提高教學效果。譬如理論知識的教學可採用啟發式教學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因為多媒體教學可提高理論知識的趣味性和觀賞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啟發式教學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習更具針對性,這兩種教學方法的巧妙結合可充分調動學生的腦、眼、耳等多種器官進行活動,做到優勢互補,可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將分組教學與合作學習相結合,鼓勵學生互幫互助,增加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合作教學的目的在於加強學生與學生間的溝通和互動,增加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教師要努力創造優美的教學環境,營造健康的體育文化氛圍,去影響和感召學生,激發學生的鍛鍊慾望,持續鍛鍊情感,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