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任職教育課程教學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2.68W

一、科學制定任職教育課程教學目標

高等院校任職教育課程教學的論文

隨著國家經濟迅速發展,新興專業和理論不斷推陳出新,對人才使用的需求也在不斷髮生變化。我國高等院校目前正處在改革的關鍵環節,如何在傳統學歷教育的基礎上,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提高現有培養人才適應未來崗位任職的能力,已成為當前高等院校任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只有科學制定高等院校任職教育課程教學目標,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借鑑國內外成功經驗進行創新,才能確保高等院校任職教育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在制定高等院校任職教育課程教學目標過程中,可參考教育學大師泰勒的經典著作《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泰勒在這本著作中指出要構建科學的課程教學體系,必須在課程教學目標上明確四個重點,分別是: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什麼,怎麼樣去達到,如何組織開展,如何確保達到。根據泰勒的研究理論,我們認為高等院校在制定任職教育課程目標時,應主要關注對教學物件的研究、對教學物件未來所從事崗位的研究以及相關教學專家的意見。在綜合分析考慮以上三個方面內容後,才能使制定的任職教育課程教學目標具備較高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創新完善任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

一是要在傳統的`學歷教育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任職教育是目前高等院校新興的一個教育領域,但其課程教學內容不能標新立異,不能與傳統學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完全脫離。應在系統梳理傳統學歷教育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人才實際需求和教育物件未來任職崗位的具體特點,開拓性的運用創新手段和方法,實現高等院校任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完善。二是要在突出學習能力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教學物件能否迅速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變化,適應未來任職崗位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進步,關鍵在於教學物件在校期間是否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因此高等院校在設定任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時,應著重考慮培養教學物件良好的學習觀念和習慣,使其在進入社會後,能迅速掌握崗位任職實際情況,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和能力,從而在實際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三是要在提高心理素質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現代社會不僅需要知識技能水平較高的應用型人才,更需要心理素質過硬,能正確看待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難,迎難而上的成熟型人才。但高等院校畢業的學生大多沒有社會經驗,心理素質脆弱是存在的普遍現象。在一遇到困難和打擊時,他們就容易產生退縮和逃避的念頭,往往需要很多年後才能慢慢鍛煉出相對堅強的心理素質。因此高等院校在設定任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時,應重點突出對教學物件心理素質的培養和鍛鍊,著力解決青年學生生理成熟與心理髮展滯後的矛盾,心理預期過高和承受能力較弱的矛盾,探討如何通過創新完善任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來達到錘鍊和提高教學物件心理素質的目的。

三、優化設定任職教育課程教學專業

高等院校在開展任職教育過程中,必須對現有課程教學專業進行優化完善,以教學物件未來從事崗位任職方向為出發點,突出教學物件崗位需求,加快高等院校任職教育課程教學專業的更新變化,以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和各行業專業實際需求,適度開設新型任職教育教學專業方向,有力充實任職教育課程教學專業新理論和新技能,全面拓展任職教育課程教學專業理論深度和技術含量。具體來說,應主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工作:一方面應結合未來崗位任職實際需求,確定主幹核心專業。由於高等院校畢業生未來從事崗位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工作環境不盡相同,從事的具體工作任務分工不盡相同,因此應多方調研、綜合考慮,結合大多數高等院校畢業生未來崗位任職的共性特點,探討資訊化條件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具體思路辦法,科學設定主幹核心專業,以增強高等院校任職教育的針對性,滿足教學物件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應以完善能力素質為目的,重點建設實踐專業。實踐專業是指和教學物件未來任職崗位緊密聯絡的專業,主要側重於培養教學物件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是將教學物件所學知識轉化為技能的有力支撐。因此,應在高等院校任職教育課程教學專業設定過程中,將實踐專業作為一個提高高等院校畢業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新型增長點來看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建設。在具體專業課程設定上,應增加實踐課程所佔比重,突出情景模擬教學和案例教學。其中情景模擬教學主要對如何開展工作設定假想問題、進行場景模擬,讓教學物件設身處地的感受實際工作中會面臨的困難,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案例教學則是根據教學物件未來任職崗位實際情況科學設定案例,培養教學物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參與意識,讓其有案例經驗可參考,有成功失敗的教訓可學習,從而全面提高高等院校任職教育課程教學專業的針對性和實踐性。

四、開展新型任職教育課程教學評價

長期以來,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就是改變傳統觀念下的學科本位論,該論調強調學科的統治地位,要求必須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科專業知識所具備的系統性和嚴密性,造成高等院校教育課程設定體系臃腫不堪,課程知識體系與實際需要脫節,培養造就出來的學生理論功底很紮實、實踐能力卻較差,也不能很快適應社會實際需要,普遍存在學無所用的現象。這種情況的存在是與高等院校任職教育的目標相悖的,為提高教學物件的綜合素質能力,適應經濟社會和不同行業崗位實際需求,必須對這種理念進行變革。具體來說就是要開展新型的任職教育課程教學評價:一是理清評價主次順序,任職教育課程評價必須以專業技能為主,學科知識體系以及相關價值觀念培養評價為輔。既然高等院校任職教育是面向社會實際需求進行人才培養,就必須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在教學物件已學習完相應學科知識後,就不需要再對相關內容進行重複教學,因此在開展相應評價時也應做相應調整。二是明確評價機制,任職教育課程教學評價必須以社會和教學物件的意見為主。要改變傳統以教學專家意見為主的評價機制,以社會實際適用度和教學物件實際滿意度為主,以專家、教師的意見為輔。三是科學運用評價方法,任職教育課程教學評價必須實現方法多元化。可綜合採用填寫調查問卷、召開座談以及進行定量分析等多種方法,形成定量與定性分析、過程和結果分析、社會效應與教學物件滿意度分析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