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漢俄語言對比研究的意義

才智咖 人氣:9.98K

當代語言學不管是生成語法學派,還是認知語言學派,怎樣分析漢俄語言對比研究的意義?

簡析漢俄語言對比研究的意義

[內容摘要]本文簡要論述了漢俄語言對比研究的現狀、意義以及角度。

[關鍵詞]漢俄語言對比研究 意義 現狀 角度

對比語言學是上個世紀50年代形成的一門獨立的語言學學科,而國內主要是從70年代後期隨著呂叔湘等先生的相關論文的發表,才逐漸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經過三十年的耕耘,對比語言學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並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總的看來“對比語法成果相對薄弱”。近些年來,由於各種原因國內俄漢語言對比的狀況相對於英漢、韓漢來說,的確不夠活躍,不僅研究方法和手段比較落後,而且研究深度和廣度也亟待加強。這種情況對漢俄對比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說它是機遇是因為還有這麼肥沃的一片科研沃土供我們開墾,說它是挑戰是因為這項研究可供借鑑參考的前人研究成果相對來說比較少,這是一項具有嘗試性和探索性的工作,難度比較大。但是,這是一項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限於篇幅,關於研究現狀只能就所涉及的研究範圍和層面作一簡略的概述,不能展開述評。希望通過我們的大致梳理,能夠對今後的研究方向、角度有所借鑑。

一、語言對比研究的意義

當代語言學不管是生成語法學派,還是認知語言學派,以及現代語言型別學派,它們的研究目標就是要發掘語言的共性規律。這就需要明晰語言的共性和個性。語言共性和個性的發掘是建立在語言的對比基礎之上的,而這都離不開實實在在的具體語言的對比研究。要搞清漢語和俄語的異同點,就要進行對比。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只有比較,才能看出各種語文表現法的共同點和特殊之點。”

通過對比分析研究語法是我國老一輩語言學家的一個優良傳統,也是現代語言學界的共識。趙元任先生很重視語言的對比研究,他被聘去美國任教之後,論著多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中之一便是越來越深入地闡明中國語言的特點,比較中西語言的異同。呂叔湘先生對通過對比研究語法更是重視,不僅提倡和外語對比,而且主張共時和歷時的比較,普通話和方言的比較。“要認識漢語的特點,就要跟非漢語比較;要認識現代漢語的特點,就要跟古代漢語比較;要認識普通話的特點,就要跟方言比較。”馬慶株先生倡導的語義功能語法也提出要“共性個性並重”,沈家煊先生也主張將漢語納入世界語言變異的範圍內來考察。

搞對比研究符合現代語言學的發展趨勢。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對比語言學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成為“現代語言學三個明顯的發展趨勢之一”。使得“語言對比研究是當代語言學科的重要增長點,是大有發展前景的分支學科。……有助於發現一般漢語語法學者難以發現的語言共性和有關語言的個性”。

關於語言對比包括俄漢對比的意義,歸結起來大致有三點:一是理論價值,對比可以幫助我們探討不同語言的內在規律,同時也能更好地認識語言之間的共性和個性,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僅可以對目前已有語言理論進行檢驗、補充或修正,也是新的語言學理論提出的前提和基礎。所以,趙元任先生說:“所謂語言學理論,實際上就是語言的.比較,就是世界各民族語言綜合比較研究得出的科學結論。”二是實用價值,可以促進本體研究和第二語言教學。母語干擾是第二語言學習的一大障礙。通過語言對比,揭示語言之間的異同,可以減少或避免由於不恰當的語際類推所造成的語際錯誤,從而提高學生第二語言的運用和交際能力。另外對機器翻譯也有好處。三是社會意義,語言對比研究不僅是一項具有重要學術意義的課題,同時它還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目前世界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強,各國、各組織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越來越多,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世界上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為了在新的世紀使我們的漢語更好地走向世界,同時也為了進一步密切同各國的交往,加強語言的對比研究也越來越迫切。語言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因素,語言的多樣化符合中國的世界多極化的國際戰略,所以加強漢俄語言的對比具有政治意義。

二、漢俄語法對比研究的現狀

雖然總體上看漢俄兩種語言的對比研究相對而言還顯得薄弱,但近十年來它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對比的層面越來越廣,對比研究的層面不再侷限於語言系統內部,諸如語音、詞彙、語法、語義等方面的對比,還擴充套件到語言體系之外,進行篇章對比、修辭對比、語言文化的對比,尤其是後者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興起以來為語言學的對比研究開拓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而且這方面的研究正方興未艾。二是相關的科研論文和專著越來越多。三是對比研討學術會議的增多。

通過漢俄對比能夠對普通語言學理論做出貢獻的文章極少,但是並不是沒有。比如馬慶株(2002)通過對漢語、俄語、德語、英語等詞綴情況的對比,不僅指出漢語詞綴可以是成詞的,意義也不一定虛靈,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比根據詞綴的來源提出了一個新的語言分類角度——詞綴是自源性的語言(如漢語)、他源性的語言(如英語)、自源他源並重的語言(如俄語、德語)。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不僅要有豐富的實際研究經驗,而且還需要很高的理論素養,同時中外語言還都要精通。

語音、語調是漢俄對比中涉及最早的層面,開始於上世紀50年代。對發音部位、音節的組配及結構、語調型別、重音、節律等方面進行了對比描寫,就其對比角度而言主要是從生理方面(比如發音部位)、物理方面(音高、音強等)和社會方面(如心理學、民族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諸葛萍等(2001)的《漢俄語音對比實驗研究》,該書採用了儀器實驗分析和資料統計的研究方法,避免了傳統的口耳之學的弊端,得出的結論也更可信、更客觀、更科學。另外趙愛國、姜雅明(2003)的《應用語言文化學概論》一書是從語言文化學的視角來探討外語教學中語言與文化、語言與交際、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相互關係等。書中的很多章節都是以俄漢比照來寫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還嘗試從文化價值角度對漢俄語音、語法、詞彙對比等作了詮釋。

語法對比涉及的面最廣,既包括構詞、詞法、句法,也涉及到詞序等方面的對比研究。

構詞對比包括構詞的形態、型別、手段、方式,以及兩種語言字首、字尾的對比;另外還涉及到縮略詞語的構成對比。從稱名和語義層面對俄漢語進行對比角度新穎、令人耳目一新,這方面的代表作是陳曦(2007)就俄漢義稱名對比、俄漢詞稱名對比、俄漢語稱名對比和稱名的其他範疇四個方面對俄漢稱名進行了研究分析,具體包括積極型詞語描寫、隱喻義稱名、義稱名與詞義特點、語義造詞、準固定語、通義詞語與專義詞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