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

才智咖 人氣:2.1W

論文摘要: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中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長期以來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從逆反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內涵、表現形式、形成原因、防治對策等幾個方面對現有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利於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

論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

論文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述評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現象是長期以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界關注的一個問題,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就有研究者涉足此問題,發表了眾多相關研究文章。但直到今天,逆反心理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熱點問題,陸續有不少成果得以公開發表。本文擬就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研究作述評,以利於深化對這一問題的研究。
  
  一、關於逆反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內涵把握
  
  逆反心理作為一種心理現象客觀存在,但學術界對逆反心理的理解和界定可謂眾說紛紜,尚未有統一的界說。“逆反”一詞,來源於英文negativism,《英漢辭海》解釋為:1.否定的態度、懷疑主義,一種心理狀態,特點為對幾乎所有一切別人肯定的事物照例持否定、懷疑的態度;2.違拗症、抗拒症。一種拒絕所要做的事,按所要求的反面去做,或任意做某件與所要求的事不同的事的傾向。此處的界定,把逆反心理既歸結為心理狀態又歸結為行為。國內多數學者也持同樣的觀點,如有學者認為,逆反心理是指個人受到社會群體或其他個人的壓力後,對其價值取向不予評判而表現出來的不滿或反感,甚至不考慮原因後果而採取的對抗行為。有的學者則把逆反心理看做一種特殊的固有反對態度,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對人對事對思想等社會現實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但也有一些研究者認為,逆反心理僅限於心理狀態,並不是既包括心理又包括行為的現象,儘管包含了一定的行為傾向,但並不包含著行為本身。只有逆反的行為傾向堆積到一定程度時,這種傾向才會轉化為逆反行為。還有人籠統地把逆反心理稱為一種心理現象,指出所謂逆反心理“即是指客體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種背離主體期望目標的反向力量,從而阻礙態度轉變的一種心理現象”以上種種定義,均有其合理因素,但筆者傾向於對逆反心理作一種態度反應的理解。
  逆反心理作為一種特殊的反應態度,主要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意向三大要素構成的。有研究者指出,認知是受教育者態度的基礎,在對態度的作用中,認知主要對逆反心理起準備和導向作用。情感是逆反心理的第二個構成要素,指人們在心理上對認知資訊內容的一種情緒體驗,即喜悅(愉快)或煩憂、反感,它在逆反心理中起決定的作用。具體地說就是人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當理解掌握了某一資訊或觀念時,一般會感到一種滿足、充實和愉悅,而對不理解的資訊和觀點,一般會感到疑惑、焦慮和煩憂。將這些對新觀念、資訊的情緒感受與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所儲存的知識內容、態度加以比較,當原有的不良情緒不能有效地克服和剔除時,不良情緒就會愈加強烈,從而導致產生去抵制有關教育管理的內容和資訊的行為意向。當這種意向傾向越來越多時,逆反心理就會逐漸轉化為一種逆反行為,為此,作為逆反心理的第三個構成要素的行為意向在逆反心理中的作用也就顯而易見,即:它是逆反心理轉化為逆反行為的準備,它直接受逆反情感的作用和影響。有研究者進一步指出。在逆反心理的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大構成要素中,對資訊的情緒體驗,是逆反心理的內驅力,即現實生活中理通情不通的現象,情感因素在逆反心理的心理構成中佔據著主導地位。
  逆反心理有一定的心理基礎。有研究者指出,逆反心理的心理基礎有三種:一是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求知慾是好奇心的心理動機,某事物在被禁止時,最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尤其是在只有禁止而又不加以任何解釋的情況下,更容易引起人們的各種猜疑、揣測、推度,以及追根究底。二是人們的好勝心理,這種心理在青少年時期表現得最為突出,如青年人的偏執、好表現自己,好標新立異、與眾不同。三是生活定勢作用的影響,這指在一定的客觀形勢影響下,形成的某種定向認識。
  從特徵的角度講,有研究者指出,逆反心理具有反向性、二重性、盲目性、突出自我性等特點。也有研究者提出,逆反心理從不同的角度看具有不同的特點,從結構來看,逆反心理是認知、情緒和行為傾向三者的有機統一;從特性來看,逆反心理是社會依存性與相對獨立性的有機統一;從作用來看,逆反心理有積極與消極之分;從存在來看,逆反心理是相對穩定性與可變性的統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由於教育內容、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及教育情境等因素產生的與教育目的、方向相反或抵抗的一種反應態度。有研究者明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屬於態度範疇,是個體對外界態度的一種持相反方向的反應,是受教育者在原有心理定勢支配下,對不符合原有心理指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資訊所持的抗拒心理,或對內容相同、形式單調的資訊過量傳播所持的牴觸、反抗的心理傾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一系列複雜心理活動過程的結果。首先是教育內容(外部資訊)在特定的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理解相關的資訊,並將所接收到的資訊及其所帶來的觀點和態度與受教育者原有的認知結構(包括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觀點)相比較;再次,經過比較分析作出新的態度反應。如果受教育者經過分析比較之後與原有的認知相悖就會產生抵制或抗拒,長此以往,進而產生逆反心理。
  二、關於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表現形式的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從根本上講在於受教育者與教育者在價值認識、目標追求、實踐指向等方面不是趨同,而是發生偏離甚至完全背離,彼此由教育“軸線”上對應的兩端發展為對立的兩極,但在現象層面、在表現形式上是多樣的,從不同的角度和視野可以對其作不同的分類。
  有研究者把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分為超限逆反心理、信度逆反心理、禁果逆反心理、自主逆反心理等四種類型。所謂超限逆反心理,是指刺激的強度過大、過強,過於集中而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物件逆反的心理;信度逆反心理指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在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對資訊源信度的懷疑、否定的一種逆反心態;禁果逆反心理指教育客體因為禁止而更加註意某種事物而產生的逆反心理,表現在越是不準乾的事,越是要做;自主逆反心理指思想政治教育物件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威脅,而為維護自尊心所產生的逆反心理,當外界的壓力使受教育者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時,他就會反其道而行之。可見,這裡是從產生逆反的原因的角度作出劃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