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探索

才智咖 人氣:2.08W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伴隨當前新課改應運而生的1門新型課型,它是當前課程改革探索的重要課題,也體現課程發展的趨勢。美術綜合實踐活動是以美術知識為載體,把其他形式的內容整合在1起的1種課程模式。實踐證明:開展美術綜合實踐課,有利於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加強學科整合,使美術課教學內容更加科學、實用和合理;有利於開發美術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於教師更新觀念,教學相長,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發展。然而,在農村由於受到1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美術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並不理想,如何利用農村豐厚的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應是我們每個美術教育工作的應思考的問題。解決辦法:應從認識、態度、實踐、參與、評價等方面考慮。

農村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探索

關鍵詞:探索綜合實踐新課型問題解決

新1輪課程改革實施已幾年了,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是1門新的課型,是當前課程改革要探索的1個主題,也是課程發展的趨勢。作為1名美術教師,加強美術學科的綜合,指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學到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全面提高,是美術課程發展的需要,也是課程改革的需要。然而,在農村由於受到1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的並不理想,如何利用農村豐厚的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探索1條適合我們農村課程發展的教學模式,是我們每個美術教育工作的應思考的問題。作為1名農村美術教師,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農村中國小要上好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應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解決認識問題

什麼是綜合實踐課?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有什麼價值?如何開展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如果教師連這些問題都不清楚,要想指導學生上好這門課程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不能做“糊塗師傅”,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那麼,怎樣才能對綜合實踐課有個科學的認識呢?《美術課程標準》在說明為什麼要設定“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時指出:設定“綜合。探索”,旨在跨學科的角度,彌補學科課程的不足之處,並更有效地運用各科課程資源,促進學生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充分發揮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由此可見,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將學科知識具有的內在關係和美術學習內容及其他形式的內容整合在1起,1種課程模式,它以美術為載體,通過學生的探索,瞭解美術與其他學科的差異和聯絡,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係,發展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能通過探索開闊視野,拓展想象的空間,激發學生的探索未知領域的慾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2、解決態度問題

由於受傳統課程觀的影響,美術課屬於“小3門”,是副科。在農村中國小,由於過分強調所謂會考主科,美術課常常受到學科歧視。有許多學校在美術教學方面投入資金過少,造成美術教學用具短缺;又加上農村學校中缺少專業的師資力量,有些學校為了響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雖開設了美術課,但由於缺少專職教師,便臨時抓差,把那些被認為不能勝任“主科”的教師安排帶美術課,這也影響了那些專職美術教師的情緒,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別說是綜合實踐活動課了,就是正常的美術課也常常被其他老師“借”去。自04年以來,為了調研美術課在國小開展的情況,每學年開始,我都要對剛升入國中的新生進行調查,許多學生反映,他們在國小就沒上過美術課;即使上過美術課的學生對美術知識也是知之甚少。由此可見,在農村中國小美術的教育功能完全給扼殺了。那麼如何才能改變農村美術課教育教學現況,把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好呢?這就要求大家對綜合實踐活動課有清楚的認識。

(1)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有利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讓學生從過去的被動的獲取知識學習方式中解脫出來,學習也不再侷限在課堂45分鐘內,它加強了學科整合,實現了美術課程的開放化、綜合化、實踐化、活動化。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時能主動學習,樂於探究,積極參與實踐體驗,而且在學習過程中能不斷完善自我。例如:在7年級美術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在國小時對美術方面的知識瞭解很少,對美術的作用也知之甚少。為了讓學生對美術有個正確認識,我佈置了1項綜合性實踐作業:聯絡生活,調查美術有什麼作用?學生紛紛參與,雖然他們的調查角度不同,調查內容不同,但他們基本上了解美術的價值和作用。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擺脫了過去那種“客體的”、“受動的”和“依賴性很強”學習方式,主體性、能力性、獨立性在學習中不斷生成、張揚、發展和提升。

(2)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有利於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我國中國小的美術課程,長期受專業美術教育的影響,課程結構過分強調學科本位,教學中偏重技能訓練,這就造成中國小美術教育朝專業化、技能化發展,而忽視了它的社會作用和教育功能。美術綜合實踐課的開展,對於教師來說也是1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它因學科內容綜合、學生學習自主、教學方法靈活、教學評價多樣合理,對傳統教學提出了挑戰。當我們教師面對這1新生事物時,必須改變了學科本位的思想,樹立教育素質觀、學生自主觀、能力和應用觀,這也正是新課改所倡導的。

(3)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有利於教師開發校本資源

美術綜合實踐課的開展,使美術教學內容不再受制於課堂,侷限於書本,它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大自然賜予我們豐富的、獨特的自然材料,尤其是在我們農村,利用自然材料不僅可以豐富和貼近學生的生活,也可以解決農村學生美術材料購買的困難,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對自然的熱愛等情感。如在我們阜陽,這裡歷史悠久,人文蔚盛:在文化方面,這裡是書畫之鄉,是歷史名人管仲故里、甘羅的家鄉;在自然風光方面,這裡有湖天1色水上公園8裡河、有與杭州西湖齊名的潁州西湖;在民間藝術方面,這裡有享譽中外的“東方芭蕾”花鼓燈藝術,是聞名全國的剪紙之地,有獨具特色的臨泉肘歌等;在自然資源方面,這裡的農村4季如歌,鳥語花香,處處孕育著原生態藝術。這些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教學資源,都可以成為教師開發校本教研課程的好素材。例如,我在教學時,就曾用泥土上過雕塑課;用樹葉上過裝飾課;用麥秸上過編織課。學生在利用這些資源學習時,因內容貼近生活,也會投入更多的熱情和精力去關注,他們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增加了能力;同時感受到了美術和自己的關係,噢,原來美術就在我身邊!這樣的教學,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於構建“鄉土”美術課程,豐富校本教研內容。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農村中國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對促進學生髮展,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改變教學條件,都有1定積極作用。因此,對於綜合實踐活動課這門新型課,大家要積極對待,要改變態度,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將新課改理念貫徹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唯有新理念的指導,才會有新的教學實踐。

3、解決實踐問題

許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綜合實踐活動課“難”上。難就難在它的結果不是預設的,而是通過實踐活動生成的;它的方法是多樣的,結果也不是唯1的。怎樣讓學生通過實踐得到有價值、有意義的結果,這是我們在引導學生參與[綜合。探索]活動時要解決的問題,怎樣解決,教師的引導是關鍵。因此,我們教師要加強綜合實踐方面的學習和實踐。首先要明白綜合實踐課是什麼、綜合實踐要探究哪些內容、學生通過實踐應達到什麼目標,以及各學段的教學活動如何設計與開展,要做到胸有成竹。以筆者為例,由於本人所授課程為國中美術內容,我必須清楚7——9年級學段綜合實踐活動要安排什麼內容。《美術課程標準》只是從大的方面作指導:調查瞭解美術與傳統文化環境的關係,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記錄、規劃與製作;通過跨學科學習,理解共同的主題和共通的原理。具體安排什麼活動,還需要我們認真籌劃設計。我們在實際教學時,可以因地制宜,根據學生的學習層次和本地區的特點,選擇1些基礎性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內容進行設計教學。如在中央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後,我讓學生對農村進行1次綜合實踐調查,併發揮想象畫出自己認為比較理想的新農村藍圖。學生在對農村居住條件、生活水平、道路設施、交通工具、通訊資訊、文化氛圍等方面進行調查後,充分發揮了想象,描繪了1幅幅“新農村”景象。這樣的活動,不僅培養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也讓學生增加了建設家鄉、美化家鄉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社會責任心和責任感。因這些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容易達到學習目的。其次,教師要有指導學生科學選題的能力。綜合實踐課不是美術課內容的重複和提高,也不是多個活動的簡單拼湊組合,它是1門以綜合性為主,以學生自主活動和自主探索為主要特徵的課程。因此,教師在學生自主選題的基礎上要正確引導,所選課題要實用、具有可操作性,能促進學生自身發展和能力提高;再次,教師要有合理利用評價機制的能力,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評價中:多元的評價,恰當的鼓勵,最能反映教師的教學機智。這樣的機智從哪裡來,就要求教師平時要加強綜合實踐方面理論的學習,並且還要多與學生交流,傾聽學生的實踐體會,豐富自身指導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感和能力,教學相長。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在實施時要有科學的依據、合理的安排、可行的操作。我們不能因追求形式而譁眾取寵,不能為了形式的綜合而捨本逐末。

4、解決學生參與問題

從多年來的課改經驗可以看出:課程只有適應學生的發展,才有利於社會的發展,才有利於民族素養的提高。怎樣才能適應學生髮展呢?全新的課程改革已經構建了全新的課程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美術課程標準》也始終貫穿著這個目標,它體現在教學內容上不再要求學科知識專業化,積極倡導學科知識綜合,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自我發展的能力。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以這種理念為指導,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探索,為學生提供了發展的平臺。

(1)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精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著名物理學家丁肈中先生在《應有格物致知精神》1文中對我國的學生現狀進行了分析,他認為中國的學生大都偏向於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抽象的思維而不願動手。用這樣的教育出來的學生往往是功課成績好,而在研究工作中所需要拿主意時,就不知所措。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生缺乏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智。綜合活動課的開展不僅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時學會了“格物”,而且能“致知”,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2)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綜合實踐課是新課改催生的新課型,它對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重要的作用。學生除了在探究中培養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外,還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也是解決問題能力形成的基石。馬克思說過:“1個缺乏想象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愛因斯坦也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美術綜合實踐課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方法之1,學生通過參與美術綜合活動課學習,訓練了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發散性,最大限度地開發了他們的創造潛能。

5、解決評價問題

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們對美術教育的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評價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合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對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1定要制定合理的評價方式,既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又要加強教師、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的評價。特別是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影響很大,我們不能僅用簡單的“好”或“不好”去評價,要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鑑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尤其要加強形成性評價,強化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及內在的激勵作用。例如,在學生參與每次實踐活動時,我們都制訂詳細的評價細則,從學生參與的態度、參與過程的表現、參與效果及綜合成績(包括活動計劃、記錄、

自我評價)等方面全面評價,讓學生通過合理的評價,能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以利於學生的發展。

總之,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學生主動探索自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自主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體驗生活、體驗快樂的過程。學生學習時,主動參與,樂在其中,不僅豐富了美術學科的教學內容,也拓寬了美術教學的閾限,在情感方面得到充分的體驗。

“格物致知,以踐育美”,這就是幾年來我對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體會。

參考書目:

①《美術課程標準》

②《美術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

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郭元祥,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④《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李永正主編,東北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版

⑤《新世紀教師素養》,張行濤,郭東岐主編,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

⑥《新課程新理念》,主編,東北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版

⑦《中學文科研究性學習指導》,王鼎巨集主編,東北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版

⑧《美術新課程教學法》,張行濤,周衛勇主編,開明出版社2004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