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科護士心理健康情況的調查及應對措施

才智咖 人氣:2.08W

   目的:瞭解心內科護士的健康水平,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心內科護士心理健康情況的調查及應對措施

  方法:採用90項症狀清單(SCL-90)對我科護理人員進行不計名測試。結果:(1)被試在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四個因子明顯高於國內常模(P<0.01)。(3)精神緊張源主要由於護理工作的高度風險性、家屬對醫療服務的不滿意及繼續和知識更新。結論: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應引起高度關注。應對措施:(1)培養愛崗敬業精神,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2)轉變觀念,適應新形式下對醫療服務的需求;(3)合理處理好工作與學習的關係;(4)以多種形式參與減壓活動;(5)經常參加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活動。

  隨著我國水平的快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僅對健康的意識增強,而且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也隨之提高。加之醫療體制不斷深化改革,護理人員尤其是從事老年人的護理及健康工作,日常的工作中承擔較多的職業風險性,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問題。

  1  物件和方法

    1.1  物件  被調查者均為我科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護理人員。

  1.2  調查內容  90項症狀清單[1](SCL-90);

    1.3  調查方法  將護士集中在一起,現場,受試者根據自身實際情況, 採取不計名形式獨立完成。

    1.4  90項症狀清單(SCL-90)的內容  90項症狀清單共有90項,要求受試者根據自身情況,評定最近1周對自身影響的實際感覺。每一項有五級平分,即沒有1分,極輕2分,中度3分,偏重4分,嚴重5分。該量表共有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

    1.5  及結果分析  總分為90個單項分相加之和,因子分分別為各因子所包含的單項分相加之和。總分反映了病情的嚴重程度,因子分則反映了症狀群的特點。

    1.6  問卷   共發問卷16份,收回有效資料數16 份,有效率為100% ,具備較好的代表性。

  1.7  一般資料  在16例中, 程度:中專1人,大專6人,本科9人;婚姻狀況:未婚7人,已婚9人。

  2   結果  

  臨床護士(SCL-90)評分與國內常模比較,臨床護理人員在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四個因子得分較高,與國內常模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他們存在較大的心理問題。

  3  討論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在本身及條件許可範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而並非指絕對十全十美的狀態。人是心-身-境相互影響的統一體,即人作為一個生物體,不斷地與自然和社會環境相互作用,具有複雜的心理活動,同時人的心身、身境及心境之間相互影響,密切聯絡。人以心身作為統一體來應變一定現實生活環境變化。科學家在研究維護健康人的因素時,就已經注意到某些心理上的工作負荷引數。眾多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健康與工作時的社會心理因素有關,工作環境對軀體的刺激可引起疾病,多種因素可導致心理不健康,一個人能否有健康的心理決定於一個人對社會環境和工作負荷等的承受能力及適應能力。國外有關此方面的研究報道認為:職業責任大、工作繁重、壓力大、地位低、護患關係緊張等是常見的心理應激因素。護理人員由於職業的特殊性其所承受的壓力已成為一種職業性的危險[2]。國內張氏[3]、劉氏[4]等對護士心理健康的潛在因素進行了大量研究,結果是當外部壓力過大,超過心理承受的能力時,便會產生心理問題,嚴重時影響身心健康。本研究的結果是護理工作由於其服務物件的特殊性,經常面對病人的痛苦與死亡等不良刺激;護理人員為減輕病人的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日夜工作;臨床護士人員缺編,多變的應激環境,使護理人員應激源增加;有效支援系統的不足和護士多種角色與病人多種需要使護士經常發生內心的衝突等均易使護理人員心理失衡。可以說,張和劉氏的研究與本研究的結論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