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化視閾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

才智咖 人氣:2.23W
網路文化視閾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
摘要:當前,網路所形成的虛擬空間有著同真實的社會完全不同的特質,它給人的心理造成的衝擊是十分明顯的。要解決高校學生網路孤獨、人際關係障礙、網路迷戀等心理問題,必須樹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積極培養和塑造大學生的網路心理素質,大力加強校園網路的規範化和法制化建設,積極構建有利於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和諧校園環境。
    關鍵詞:網路文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網路文化視閾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
 網路技術是把雙刃劍,網路作為現代科技文明的象徵和標誌,也像其他人類所發明、創造的科技文明一樣,在給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資訊處理、情感交流帶來極大的便利的同時,也給人類社會生活帶來了危機。網際網路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伴隨著網路性心理障礙的出現而提出的。簡單的說,網路心理健康就是人們在使用網路時保持積極的心態,離線時能夠保持心理的平衡,能夠較好地把握虛擬與現實之間的關係,在虛擬性與現實性之間以現實性為主導,線上時和離線時能夠保持人格的統一,離線時身體沒有明顯的不適應。
 二、網路文化視閾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成因管窺
 健康心理,表現為人與社會環境的互動中行為適應,而人在對環境的良好適應中,個人能力得到發揮、發展、完善了自己的健康心理特質。
 (一) 網路文化視閾中高校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1、網路孤獨,自我封閉
 一些學生由於青睞網上交往這種匿名、隱匿性別和身份的形式,常常上網向網友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沉溺於網路的大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與他人、社會接觸的機會,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需要,容易加劇自我封閉,造成人際關係的淡化,使人趨向孤立、冷漠和非社會化,人與人之間缺少信任感,從而導致人性本身的喪失和人性的異化。 
 2、 人際關係障礙
 不少大學生常常處於矛盾之中:一方面不願敞開心扉,自我封閉,與同學交往小心翼翼;另一方而又迫切希望參與社交,得到友誼。這對於溝通不良,有性格缺陷的高校學生來說,必然會產生難以解除的矛盾。
 3、 網路迷戀,學習動力不足
 一是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認真;二是學習態度不端正,對所學知識興趣不濃,缺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三是缺乏進取心、畏難情緒嚴重;四是學習行為不良,逃課、作弊現象頻繁;五是學習觀念保守,缺乏學習的自主性。
 (二) 網路文化視閾中高校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1、大學生的心理髮展的不穩定性,易受網路不良因素的影響
 大學生中相當一部分人還不善於正確處理自我完善與社會發展需要的關係;容易主觀、片面、固執、過於自信地分析複雜的社會現象;情感發展方面有較大的情緒性和波動性;意志水平的發展也是不平衡和不穩定的,在處理關鍵性問題或採取重大行動時往往優柔寡斷或草率或盲目從眾等。 
 2、虛擬的網路世界角色混亂,造成了人際情感的疏遠和缺損
 一些大學生沉溺於網路之中不能自拔,從而阻斷了社會情緒體驗的渠道,使自己在人與機交往中逐漸變成了情感冷漠的機器,造成了情感的迷失,對現實社會生活中他人與社會的幸福漠不關心。久而久之,必然引起情感的匾乏和冷淡,進而產生各方面的焦慮。 
 3、網路沉溺帶來的人格障礙,影響了大學生的獨特個性
 有些大學生因沉溺於網路遊戲,以尋求精神慰藉和內心宣洩,會誘發大學生的人格障礙,脫離了現實社會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和溝通,上網的大學生最終還是會感到孤獨、寂寞,上網不但沒有減輕緊張,反而會更加焦慮,對現實社會更加冷漠,最後必將被機器所同化,正常的個性更無法形成。 
 4、網路虛擬世界中的道德失範,對大學生學習、生活和心理產生影響
 網路中人扮演了一種虛擬的角色,在網路交往的平等性得到強化的同時,必要的道德特徵卻遭到弱化。網路資訊傳播的超地域性導致大學生價值觀的衝突與迷失。網路交往也可能造成大學生道德情感冷漠,網路中各種資訊、垃圾也使大學生道德意識弱化。大學生因好奇心強、易衝動、自律性較差而造成的道德失範現象和問題日益顯現。
 三、網路文化視閾中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
 面對新時期日益嚴重的'大學生網路心理問題,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調整思路,拓寬視野,才能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既要注重大學生的網路心理教育及其素質培養,著力提高他們的網路道德素質和選擇網路資訊的能力,引導他們正確看待網際網路的積極影響和負面效應,樹立正確的網路觀;另一方面,又要加強領導,保持網路優勢,大力開發德育資訊資源,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與網路技術的結合,積極推進思想政治工作進網路的工作,大力加強校園網路的規範化和法制化建設。
 (一)澄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上的誤區,樹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仍存在不少誤區。如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所謂的“調適”、“治療”,而是通過有效的危機干預排除心理障礙,著力幫助全體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優化個性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項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 
 (二)積極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網路心理素質。
注重對大學生實施網路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培養網路心理教育的主體。網路心理教育主體包括網路心理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兩個方面。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當代大學生網路心理的教育、轉化和引導工作,幫助其解決存在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要認真研究大學生的心理動態和心理變化,注重啟發和引導大學生自覺接受心理幫助與服務的能動性,引導他們成為自我心理教育的主體。 
 二是建立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系統。要善於利用資訊網路技術拓展心理教育的空間和渠道,通過開展網路沙龍、開闢網路論壇、舉辦網上徵文等網路心理教育活動,直接讓大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要加強校園網路資訊資源的開發。
 2、加強大學生的網路心理健康素質的塑造和培養
 加強大學生的網路心理素質培養,應採取如下措施:開設心理學選修課程,根據大學生實際心理問題舉辦心理培訓班;加強高校心理諮詢的投入和研究,學校應對有心理問題的同學建檔案,進行跟蹤服務;校園網站應建立“學生心理線上”網頁,開設“網上心理測試”等欄目。 3、大力開展旨在提高大學生網路心理素質的校園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