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與機制論文

才智咖 人氣:1.89W

〔摘要〕面對學生心理問題不斷增多和我國部分地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現實,文章提出當前亟待解決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如何建立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機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機構和課程等方面去構建立體的“網路式”教育模式;從心理健康教育預警、干預和保障等方面去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只有通過層層的教育網路和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才能保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構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與機制論文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網路;模式;機制

近年,許多學子們正當青春年華,卻因為各種理由,輕易放棄生命。當人們為年輕的生命痛心時,教育者更應進行反思。其實,這幾年許多學校基本上都開展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一些地區或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只流於形式,表現為:只有少許應付,沒有形成常規;只有單打獨鬥,沒有全員參與;只有事後救火,沒有提前預防。筆者認為:當前學校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機制。

一、構建“網路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構建全員參與的工作者網路

應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的網路體系,使其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該網路體系的主體包括領導、教師、班主任、教輔人員和學生等。這些人員根據不同的分工要求建立起一種群眾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形成資訊暢通的網路,從而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解決。

1.建立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領導小組的管理責任。一般做法是成立由學校主管領導負責的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和科任教師為主體的工作機制。

2.設立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確立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工作人員的主要責任。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應該配備若干名的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並且應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幹、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學生心理健康和心理諮詢工作隊伍,定期選送一部分專兼職教師到權威培訓機構去培訓、深造,做到人人有證上崗。

3.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能。班主任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更是發現、跟蹤有心理問題學生的最直接的一支隊伍,所以,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程度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至關重要。應有計劃、分期分批地對班主任進行系統的心理學知識培訓,使他們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並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深入細緻的談心活動及心理輔導活動。

4.要求其他學科專任教師、教輔人員和學生幹部都參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他們也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成員。要求這些人員在與學生或同學接觸時,發現問題及時報告或幫助解決。

(二)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構網路

應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構網路體系,使其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機構。

1.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各級機構,形成校級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系部心理健康輔導站和班級心理健康宣傳小組(建議每個宿舍定一名成員)三級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網路。要支援學生成立心理社團組織,發揮學生互助和自助的作用。並且心理社團組織與上面三級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可形成四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網路體系。

隨著學生數量的日益增加,心理健康指導中心並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建議建立各級心理健康輔導站,設立班級心理宣傳小組,形成校級、年級、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網路。年級心理健康輔導站要由一位經過系統培訓的班主任負責,負責系部學生心理健康宣傳和教育計劃的制訂、實施,及時發現並推薦學生到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協助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對本年級需要干預的學生進行跟蹤和輔導。班級心理宣傳小組主要是協助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和年級心理健康輔導站進行心理健康宣傳,及時發現並向年級心理健康輔導站報告本班級有心理問題苗頭的學生。心理社團組織是由關注心理健康和熱心於普及心理衛生知識的學生自願組成、學生自主管理的學生社團組織,是一個協助學生個人成長、促進其潛能發揮的健康樂園。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機構與學校其他教育機構的緊密聯絡,充分發揮學校其他教育機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電視、校刊、校報、櫥窗、板報以及校園網路的功能,大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特別是新形勢下學生把網際網路作為溝通與瞭解資訊的主要渠道,並且網上身份隱蔽,學生願意說真心話。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利用網際網路如校園BBS這一平臺,在網上掌握實情,根據學生反映出來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儘可能地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同時,可利用網路來改變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個環節中。

(三)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網路

應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網路體系,使其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保證。

1.應重視顯性課程的建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應由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的教師開設全校性心理健康輔導課,開辦網上心理健康欄目,舉辦心理健康講座,並將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課納入學校教學計劃中給予落實。普及心理學基礎知識,從學生入學即開設課程和有針對性的講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學習到心理知識,掌握自我心理調節的技能,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

2.應充分發揮隱性課程的作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動文化的建設。學校的物質文化建設主要是校園環境的建設,校園環境是整個校園文化的主要載體,賞心悅目的校園環境可使學生樂觀進取、身心愉悅。美麗的校園建築,先進的教學裝置,豐富的報刊雜誌,經常性的廣播、電影、電視導向能為校園文化向高層次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德育背景和育人環境,能使學生在理性層面上受到啟發,在感性層面上產生共鳴,從而達到調節學生行為、美化人格、淨化心靈的作用。

3.應該加強人文思想教育,促進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實現高情感與高科技的結合以及人文氣質與科學精神的合璧,改善學生人格品質和健康心理培養中的薄弱環節。人文思想教育除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外,應有計劃地聘請一些著名科學家、藝術家、社會學家等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為學生開設系列講座和報告,深化科學知識和人文精神的學習,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

4.學校的制度文化建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學校內的各種行為規範、文明公約和校規校紀對建立和諧的校園能起到保證的作用,對學生的文明行為能起到規範的作用。例如學生宿舍的制度文化的建設,應該改革過去的宿舍管理體制,充分調動學生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將宿舍建設成為具有生活、娛樂、教育等多功能的文化小區。這樣一方面可以營造輕鬆、民主、和諧的氛圍,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增強歸屬感,使他們關心同學、熱愛班級、熱愛學校,心理上有所依靠。

5.學校的活動文化建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補充。應要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健康宣傳日或宣傳週、心理劇場、心理沙龍、心理知識競賽等活動的作用,通過這些活動營造積極、健康、高雅的育人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生活質量,提高學生們人際交往能力及社會適應性,使學生在健康活潑的校園文化中健康成長。

二、建立有效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一)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預警機制

心理健康教育預警機制是通過家庭、學校、社會各方形成合力來預防學生心理危機的發生,其作用是及時發現和識別潛在的和現實的危機,以便採取措施,減少危機的突發性和意外性。

1.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及資訊跟蹤監控制度。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狀況普查資料,諮詢檔案的彙總、分析、評估。新生入校後必須統一參加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組織的心理測試,中心應給每一位參加心理測試的學生建立心理檔案,並根據指標統計得分,劃分為心理疾病、有待觀察、心理健康三種類型。根據評估結果,對問題突出的學生採取個別引導和幫助,對帶有共性的問題開展有計劃的專項宣傳和引導活動,並建議學校相關部門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

2.加強專業教師的諮詢和指導。心理諮詢專業教師在值班、諮詢、上課、宣傳、講座、答疑過程中發現問題學生時,應當熱情、耐心地進行引導和幫助。如發現學生存在明顯的幻覺、妄想及嚴重的行為障礙等精神疾病症狀時,應當及時與學生管理部門聯絡,陪同患者到相關醫院進行診治。

3.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生管理工作之中。學生工作處、年級等學生管理部門及班主任,應當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之中,開展深入細緻的活動,幫助學生解疑釋惑,緩解其經濟、學習和生活方面的壓力。在班級設立心理健康宣傳員,他們每週向班主任彙報,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做到有問題早發現。學生管理部門發現學生出現嚴重心理問題時,應及時引導和介紹學生前往心理諮詢機構尋求幫助。

教輔服務部門的人員直接接觸和管理學生的日常生活,當發現學生出現行為、心理異常時,應及時向學生管理部門和學生心理諮詢機構反饋,以積極引導和防範,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

(二)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預機制

心理健康教育干預機制是通過家庭、學校、社會各方形成合力來輔導、矯治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其作用是及時輔導和矯治現實的心理問題,採取措施,減少心理危機的發生。

1.建立學生三級危機干預系統,對有心理疾病及需要進行危機干預的學生實行動態管理。三級危機干預系統根據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把干預物件分為心理危機高危物件(一級)、心理危機重點物件(二級)和心理危機日常關注物件(三級)進行干預。一級干預主要針對心理危機高危物件,通過個別諮詢、轉介、追蹤等措施達到使學生心理康復,提高其對環境的再適應的目的。二級干預主要針對心理危機重點物件,通過個別諮詢、小團體輔導等措施來提供危機調適。三級干預主要針對心理危機日常關注物件,提供訊息或適當的環境來預防心理危機的發生,以增進個人健康。主要的工作是:建立有益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學校環境;舉辦全校性身心保健活動(健康課、團體輔導、文藝活動等);對教師、教輔人員提供諮詢與協助。上述提供干預的主體包括專業諮詢人員、相關教師、教輔人員和家長等。

2.建立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報告制度和心理諮詢中心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分級報告制度,建立心理危機治療體系、阻控體系、監護體系和救助體系,做到心理問題早發現、及時預防和有效干預。

(三)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機制

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機制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現持續而有成效地發展的保證。學校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成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規劃、組織、協調工作;應該提供安全、舒適、完備的辦公場地和裝置,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應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項經費,用於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培訓、宣傳教育、專家諮詢,心理健康普查等;學校應制訂、下發一系列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類檔案,心理諮詢與輔導中心內部也應制訂相應的管理規定、工作職責和服務宗旨等規範性制度,從不同側面確保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目標、有計劃、有秩序地進行,早日步入良性執行階段。

學校還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培訓分為校外專業資質培訓、短期專業培訓和校內自主培訓。學校應要求教師通過心理諮詢師培訓,獲得心理諮詢師的資格證。此外,鼓勵教師參加國家級和省級心理培訓。同時,學校每學期可舉辦一至兩次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學生工作隊伍,來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