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材料的引航

才智咖 人氣:2.48W
  【論文關鍵詞】;課文;課外閱讀;生活
  【論文摘要】
在作文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學生寫作缺乏材料的問題。本文談到從課文中尋找寫作材料,從課外閱讀獲取寫作材料,從生活中獲取寫作材料三種途徑,以幫助學生解決“無米下鍋”的問題。

  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多年,最讓我感到頭痛的是學生的作文難以提高的問題,許多學生從高一到高三,作文寫來寫去水平都沒有提高,常常是言之無物,特別是寫議論文的時候,許多學生都是泛泛而談,即便用上一兩個例子,也是很陳舊的或者胡編亂造的例子。據參加大學聯考評卷老師反饋:近年來大學聯考作文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議論文選取的例子幾乎都是愛迪生、貝多芬、愛因斯坦、牛頓、海倫·凱勒等幾個人,按照老師以往訓練的“模式”“填寫”作文,明顯帶有套合牽扯的跡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學生缺乏寫作材料,二是學生不會運用心中原有的材料。要解決學生“無米下鍋”的問題,我們必須帶領學生先找到“糧食”。我在這些年的教學實踐中,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從課文中尋找寫作材料
  
  讀寫結合是我國廣大語文工作者認同的理論。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中心顧振彪先生認為:“以課文為寫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苦,可以直接投入寫作訓練,尤其利於培養思維能力。”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教師應竭力在教材內容中為學生尋找他們進行思考和概括的事物。”從課文中尋找寫作材料有許多好處,首先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選自古今中外名家精品,高度典型地概括反映了當時的生活內容。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到知識,提高思想認識,塑造理想人格,還可以讓學生從書本中獲取許多寫作素材,掌握寫作之道。其次課文中的內容是經過老師講授,學生參與學習鞏固過的內容,學生對它們比較熟悉,理解、運用起來更加容易與寫作的要求相吻合,選取的材料能更準確地表情達意。而且在有限的寫作時間裡,學生從課文選取材料顯得更直接更迅速,適合考場作文訓練。
  那麼,如何從課文選取寫作材料呢?作為語文老師,平時就要要求學生做好材料的積累工作。
  1.筆錄工作。
  每個學期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專門的本子,對課文內容做分類記錄,①名人名家類,例如,愛國人物形象有屈原、文天祥、陸游等;革命者形象有魯迅、李大釗等;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有哥白尼、布魯諾、居里夫人等;頑強與命運作鬥爭,實現人生價值的有貝多芬、海倫·凱勒、史鐵生等;熱愛世界和平的有史懷哲、馬丁·路德·金、羅素等等。②名言、格言類,例如,孟子的“捨生取義”,李清照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歐陽修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魏徵的“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荀況的“鍥而不捨”、“學不可以已”等等。③摘抄課文中有文采的句子,側重是對偶句、排比句和自己喜歡的句子。
  2.熟讀、背誦工作。
  要求背誦的篇章一定要強化學生背熟,例如,《勸學》、《六國論》、《過秦論》、《阿房宮賦》、《遊褒禪山記》等,往往這些篇章中有很多寫作素材,我們必須要求學生在平時做好背誦的前提下,有側重地思考記憶一些內容。例如《勸學》這篇文章,關於學習的重要性有“學不可以已”;學習需要積累的有“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習要堅持不懈的有“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強調學習要專心的有“蚯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學習要不斷對自己反省檢查的有“君子博學而日參省呼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等素材。像這些材料都是極好的寫作“糧食”,是寫議論文很好的論據。
  3.提煉課文原有的素材,深化文章的主題。
  好文章貴在有自己的風格和創意,學生必須深入開掘課文原有的題材,讓他們寫出自己的真知灼見,而不是拘泥於老師講授的內容。例如,我上《勾踐滅吳》一文,安排學生作文《我心目中的勾踐》,發現學生賦予勾踐十分豐富的內容: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富有遠大理想的偉人,毅力非凡的楷模,成功是屬於未雨綢繆的人,“計劃生育”的先師,忘恩負義的傢伙,收買人心的高手,陰險可怕的魔鬼等等。講評作文的時候,我對同學們的看法給予充分的肯定,並且讓他們交流傳閱自己的作文,使他們的思維得到啟發。課文涉及到的形象、人物、歷史英雄很多,例如,劉邦、項羽、林沖、鄒忌、趙威後、燭之武、魏徵、劉蘭芝、瑪蒂爾德、葛朗臺以及文章的作者等等。

[1]   

寫作材料的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