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才智咖 人氣:3.03W

財務會計,指的是處理以原財務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的修正為基礎的企業中出現的特殊交易和事項的相關會計理論和方法。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財務會計專業畢業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財務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財務會計專業畢業論文1

【摘要】由於國內外經濟的發展以及競爭的不斷加劇,一些企業為了生存與發展,採取各種銷售活動,對外賒銷產品、材料、勞務等,這種營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帶來了好處。但是,在促進產品銷售的同時,也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了許多的問題,由於缺乏有效的賒銷管理制度、定期清查對賬制度、信用評估機制以及財務部門不能夠及時反饋欠款資訊、忽視應收賬款管理,缺乏應收賬款管理經驗等原因,導致應收賬款增加,不但影響了企業資金的正常週轉,而且給企業帶來了壞賬風險,產生潛虧隱患,影響了企業整體資產質量。要有效核算和管理應收賬款,必須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控制手段、健全應收賬款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加強應收賬款核算。

【關鍵詞】財務管理,應收賬款,辦法

一、當前應收賬款核算與管理的情況

就當前的情況看,一些企業的應收賬款收回的難度很大甚至無法收回,這成為國內外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一般企業在對外賒銷產品、材料、勞務等的同時,也會存在一定的風險代價,這種風險會導致財務上應收賬款數量增加。客戶因一些原因拖欠貨款、使資金回籠困難,形成壞賬損失,致使企業出現虛盈實虧的現象時有發生。應收賬款的款項被對方佔用,該資產本企業無法控制,一定時期內屬於企業的“虛擬資產”,只有變為流入企業的現金後,才能夠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促進企業資金的良性迴圈。

應收賬款資金迴流企業時間長短,直接影響著企業經營效果,是企業財務管理中比較棘手的一個問題,企業管理者對此也比較煩惱。應收賬款是企業流動資產的關鍵組成部分,如何管好應收賬款,盤活企業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良好的社會信用基礎以及完善的信用管理體系直接影響著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在國外,企業信用管理屬於企業管理學的一門重要學科,研究這門學科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在西方一些已開發國家,應收賬款管理方法比較流行的做法是有價證券化和保理業務。這裡應收賬款保理是指企業將對客戶而賒銷形成的還沒到期應收回款項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為了獲得銀行的流動資金上的支援,加快資金週轉將其轉讓給商業銀行。而應收賬款證券化是一種既能控制和降低應收賬款成本,又可以充分發揮應收賬款促銷作用的管理辦法。證券化的實質是融資者把被證券化的金融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收益權轉讓給投資者,而金融資產的所有權融資者可以轉讓也可以不轉讓。

在已開發國家,企業應收賬款所佔企業流動資金的比重遠遠低於中國等一些開發中國家,已開發國家企業流動資金中應收賬款所佔的比重是20%左右,而中國則是50%以上,企業之間相互拖欠貨款,已成為影響企業經濟執行中主要因素之一。據專業機構統計分析,企業逾期應收賬款在已開發國家經濟中總額一般不高於10%,而在中國企業逾期應收賬款比率高達60%以上。因此,我們在企業管理中應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從源頭抓起,做好應收賬款事前、事中、事後控制,有效降低企業逾期應收賬款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二、企業應收賬款管理與核算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一)應收賬款管理職能設定存在缺陷

一些企業領導對應收賬款的管理職能設定沒有給予高度重視,相關職能部門責任不明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一些企業裡,部分企業領導只抓市場和銷售,不重視銷售回款,沒有有效的應收賬款賒銷管理制度,應收賬款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職責不明確,應收賬款清欠手段單一,並且無人追究因應收賬款而導致的損失。

(二)財務系統中應收賬款賬務不明確

在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中,應收賬款賬務不明確,企業的財務管理沒有發揮應有的會計監督職能,財務部門不能夠及時反饋客戶的欠款資訊,加上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缺少溝通,造成應收賬款不能夠及時清收。另外,一些企業在財務管理上並沒有建立在規定時期清查賬目的制度,或者不能堅持與不同客戶核對往來賬目,並且沒有建立的壞賬管理制度,導致應收賬款賬務不明確。這樣,就給清收貨款帶來很大難度。

(三)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

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原因有許多,首先,是企業經營環境的影響。如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些企業為了擴大市場份額,用賒銷產品手段來提高市場佔有率,只重銷售而忽視應收賬款管理,十分缺乏應收賬款管理經驗。其次,社會信用基礎比較薄弱,許多企業缺乏誠信意識,一些企業故意拖欠賬款。並且企業在銷售產品前缺乏信用評估機制,導致信用銷售壞賬的形成。還有,一些企業銷售和收款的時間差也是導致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四)缺乏信用管理機制

由於中國社會信用體系還不完備,有關政策法規尚未出臺,建立信用管理體系還處於探索階段,因此,社會信用基礎比較薄弱,很難套用國外的應收賬款管理模式。另外,中國的一些企業管理方式比較單一,在企業財務的應收賬款管理上意識淡漠,沒有采取有效的手段,建立信用管理機制。所以,中國照抄照搬國外的應收賬款的管理模式並不科學,也沒有可行性。

三、解決企業應收賬款管理與核算問題的對策和思路

(一)加強領導層對應收賬款管理的關注與重視

在企業營銷中,企業領導人應當明確應收賬款管理目標,不能僅把擴大銷售量放到第一位,片面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而忽視了企業的現金流量問題。

特別是在國有企業對領導人的考核時,應加強對應收賬款的回收,壞賬發生額等指標的考核力度,不要過分強調產銷量、銷售收入、利潤等。

(二)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責任和職能

企業的財務部門應該按照客戶所在區域建立應收賬款明細賬,這樣便於以後集中收回欠款,定期統計各客戶應收賬款明細賬中的欠款金額,檢視賬齡及各項增減變動的情況,並及時把資訊反饋給企業主管領導和有關部門,把其作為評估賒銷客戶誠信等級的依據。

此外,財務部門人員還應定期配合銷售部門同欠款的客戶進行對賬,向對方寄送對賬單,並在獲取對方對賬單時確認是否經其供銷、財務經辦人員確認、簽章等。

若發現有對賬不符的,要雙方及時查清原因,金額較大時,無法通過信函、電話查清的,可派相關人員同客戶進行仔細核對,查清原因後要及時調整賬目。

要儘量杜絕因雙方對不上往來賬而造成企業壞賬損失。充分發揮企業內部崗位管理控制的作用,定期對企業業務人員的崗位進行調換,避免出現崗位重複、職權不清的情況。財務人員在離開崗位時企業的財務、審計部門要配合相關部門,例如銷售部門,辦理應收賬款同客戶對賬,發現問題要及時查明處理,問題解決後方能離崗。

(三)健全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要想解決一些客戶應收欠款長期拖欠,很難收回這一問題,應該成立一個由財務部門、銷售部門、市場部門等相關部門組成的清欠領導小組,對陳年舊賬進行統計整理,安排專職清理欠款人員逐項進行清理。企業還需要對壞賬損失產生的原因進行詳細的分析,如相關人員有過失,還應追究相應人員的責任。壞賬的產生主要是因為企業對應收賬款管理的不合理。

應收賬款相關的部門和人員是應收賬款管理的好壞的關鍵。如果說部門人員做得好壞都一樣,那麼應收賬款的制度設計得再好,也只能是一種擺設。所以企業應對管理部門建立一定考核機制,對應收賬款工作進行評價,對有關人員進行獎懲,從而發揮他們主動能動性。

(四)建立企業自己的信用管理制度,加強核算對策

若企業建立誠信標準則較低,會加大壞賬損失產生的風險,增加收賬的費用。因此,企業應當根據本公司的實際情況來確定適宜的信用標準。

確定適當的信用標準首先應設定信用等級的評價標準,即採用一定手段對客戶信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確定評價信用優劣的數量標準,以其中最具有代表力、能夠說明付款能力和財務狀況的若干比率作為評估信用風險的指標,根據數年內公司年景的好壞情況,分別找出信用良好和信用較差兩類顧客的比率平均值,並用它作為比較其他顧客的信用標準。

此外,企業要加強應收賬款的核算,設定規範的應收賬款賬戶,按照客戶等級和名稱設定明細賬戶,按照賒銷合同建立應收賬款檔案,並且標明客戶信用等級,記載發生應收賬款的時間以及原因,並且記錄合同施行情況,標明是否有所增減變動,並且標明每筆應收賬款的賬齡。派專人負責定期檢查清欠應收賬款,建立應收賬款的監控體系,防止壞賬風險。

【參考文獻】

[1]何燕儀.論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3,(08).

[2]趙耀,喬貴濤,張健.會計準則變遷的經濟後果研究——基於資訊質量和權益資本成本視角[J]。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1).

財務會計專業畢業論文2

【摘要】企業價值理念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文章對企業價值與財務報告的定義進行了闡述,並從企業價值視角出發分析財務報告的重要性與意義。結合當前財務報告的現狀與企業價值的要求,指出傳統財務報告所存在的侷限性,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與思路。

【關鍵詞】企業價值;財務報告;侷限性

引言

在近年來國內企業上市融資步伐加快的背景下,財務報表與財務報告逐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目前,國內外財務分析主要集中於指標分析,且財務報表也主要體現在償債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資金運營等三方面。但是,在企業價值、行為成本、人力資源等新會計理念的衝擊下,傳統財務報表分析體系顯示不夠完善,傳統的財務指標分析也具有其一定的侷限性。

對此,如何結合這些新會計理念,改進與完善現有的財務分析體系顯得越發重要,對企業日常的財務管理、投資者與債權人的決策分析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企業價值與財務報告的含義

企業價值最初是一個金融學的專業術語,最早是由金融經濟學家所提出的。它是指企業的價值應該是由該企業預期自由現金流量以其加權平均資金成本作為貼現率,折現到現在的價值。其實,企業價值概念是引用了證券投資學中“股票內在價值”分析的原理,通過一定的貼現率折現到現在的價值,以判斷其內在價值。企業價值與企業的財務決策有著密切的聯絡,而且它既在考慮時間因素背景下反映了企業的真正價值,也體現了企業存在的風險與其未來持續發展的潛力。

財務報告是指反映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書面檔案,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附表以及會計報表附註等內容。一般而言,我們通常所指的財務報告即為財務報表。財務報表主要體現的是企業經營與財務狀況的重要資料和指標,通過財務報表,投資者可以瞭解企業的盈利能力與發展潛力,債權人可以明白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與長期償債能力,而企業經營管理者可以知道企業的運轉效率,並作出決策。

二、基於企業價值財務報告分析的意義

對於企業價值來說,有著歷史價值、現有價值以及未來價值之分;而在進行財務決策時,往往要考慮到企業的現有價值與未來價值兩方面因素。因此,對企業價值的合理分析就是在基於企業現有價值分析的基礎上,對企業的未來價值進行合理的預測。當然,目前國內外企業會計的計量方法還是以歷史成本法為主,所編制的財務報表也是基於歷史成本法而得出的,這對企業價值分析中的現有價值與未來價值顯然是無法達到要求的。對此,基於企業價值下的財務報告分析是現在會計計量方法的發展趨勢要求。

另一方面,基於企業價值下的財務報告分析也是滿足投資者、債權人以及企業內部員工資訊需求的目的。首先從投資者角度而言,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政策時往往需要考慮企業現有的價值與未來的發展潛力,也就是企業的未來價值;若未來價值超過現在的購買價值,那麼投資者就會做出購買的決策。其次從債權人角度而言,企業的債務一般都在1—5年左右,有的甚至更遠,債權人在借貸給企業時,考慮的也不僅僅是企業目前的資金週轉能力與償債能力,它也需要結合其他因素預測企業未來的資金鍊問題。最後從企業內部員工的資訊需求角度而言,現代用工制度是雙方互選的機制,企業聘用員工的同時,員工也同樣在“貨比三家”。因此,員工的資訊需求不僅僅是當前企業的經營現狀,而且還包括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水平,基於企業價值下的財務報告分析顯得十分具有現實意義。

三、當前財務分析報告的'侷限性與存在的問題

財務分析報告關係著企業財務資訊質量的高低,財務資訊質量越高,則做出的財務決策準確性也就越高。隨著新會計科目、新計量方法的出現,使得當前財務分析報告仍然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主要反映在財務報表的侷限性、財務分析指標的侷限性以及財務分析方法的侷限性。

(一)傳統財務報表的侷限性

傳統財務報表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背景下,以企業財務為中心,以企業財務保值增值為目標建立起來的,其以歷史成本為原則,按照權責發生制進行記賬,並以貨幣進行計量。然而在資訊科技與科技創新的帶動下,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都逐漸發生相應的變化,而原封不動的傳統財務報表在知識經濟的衝擊下逐漸體現出了其應用過程中的一些侷限性。

第一,歷史成本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價格變化。隨著知識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到來,各項資產的價格因市場供給與需求關係的不同而時刻變化,各項負債的成本也因貨幣供應量、通貨膨脹率等因素而產生一定幅度的波動。在這種情況下,運用歷史成本原則對企業所獲得的各項資產與各項負債進行計價,顯然暴露出其無法適應市場經濟價格變化的侷限性。隨著市場投資環境的複雜化,投資者、債權人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對財務資料與資訊的要求日益提高,特別是對企業未來盈利水平與發展潛力的財務資訊,而歷史成本計價顯然無法滿足投資者與債權人的這一要求。

第二,權責發生制在無形資產計量方面的侷限。在知識經濟背景下,品牌、商譽、人力資本等無形資產成為了企業塑造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一些企業斥巨資去打造企業的品牌、培養企業的人才以及塑造企業良好的商譽,這時候,權責發生制“需實際發生而確認”的計量缺陷逐漸凸顯出來。因為企業品牌、商譽、人力資本等這些無形資產基本上不會發生相應的交易活動,所以也就無法在財務分析報告中體現出來,這對於企業財務資訊的披露是一大難題。

第三,貨幣計量對企業非貨幣財務資訊的忽略。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許多與企業經營有關的經濟事項是無法準確用貨幣進行計量的,而且在資訊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企業的內外部環境瞬息萬變,以貨幣為載體的企業財務資訊已經無法滿足企業決策者的資訊要求。現階段,企業決策者不僅要看到當前的利潤水平與資金運營狀況,而且還希望能獲得更多反映企業未來發展潛力、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競爭能力等方面的財務資訊。所以,現階段對於企業財務資訊來說,非常有必要去披露一些與企業經營環境、發展潛力等方面的非貨幣資訊;而這些正是現行財務分析報告採用的貨幣計量原則所缺失與忽視的。

(二)財務分析指標的侷限性

財務分析指標是企業總結和評價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相對指標,在財務分析體系下,財務指標是企業分析與作出相關決策的重要依據。根據《企業財務通則》的規定:企業財務指標分為償債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以及盈利能力指標。

儘管這三大指標可以較為清楚地對企業的盈利水平與資金管理能力、企業的綜合實力進行相應的評價,但是現有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還是存在著一些缺陷。隨著知識經濟、資訊科技以及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企業的內外部環境發生著重要的變化,一些新型的分析指標相繼出現,例如:人力資本、市場佔有率、產品質量、行為成本費用等,而這些對企業價值評估有著重要影響的指標都沒有包含在目前的指標分析體系中。

(三)財務分析方法的侷限性

財務分析方法是企業財務分析報告的重要方面。目前,企業財務分析方法主要以比率分析法為主,通過各項財務資料的比值得到相應的財務分析指標,以此來判斷企業價值與經營狀況。比率分析法在企業的橫向與縱向比較中的確有著非常強的應用性,但也存在著侷限性。

首先,比率分析法屬於靜態分析方法,在對企業未來進行預測時往往顯得束手無策,而且就算運用比率分析法預測企業未來,其結果也並非合理可靠。這個弊端在企業價值下被逐漸放大,因為預測未來是評估企業價值的決定性因素。

其次,比率分析法最大的優勢就是克服了財務絕對值資料缺乏比較意義的弊端,在進行企業縱向與橫向比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然而,比率分析法也有著一定的弊端,那就是當面臨不同行業的企業之間比較或者處於不同成長期的企業之間比較時,比率分析法由於缺乏統一的標準而使得最後的分析結果缺乏說服力。

四、企業價值下財務分析報告的改進與完善

(一)財務報表的完善

新經濟時代對企業人力資本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人力資本也正是21世紀企業價值創造的核心要素。對此,企業的財務報表完善需要增加人力資本這塊內容,主要包括人力資本的計量方法、資訊披露等兩大方面。

目前,學術界對於企業人力資本的計量方法主要是未來工資報酬折現法、商譽評價法以及經濟增加值法三種。首先來看未來工資報酬折現法。其是指企業將職工未來的工資報酬以一定的貼現率折現到當前的價值,以這個現值作為對人力資本的補償價值,未來工資報酬折現法計算容易,理解起來也較為簡單,非常適合於企業人力資本的群體計量。商譽評價法是按照企業人力資本在過去所創造的那部分價值來作為企業人力資本價值的衡量方法,商譽評價法是基於人力資本作為企業商譽一部分的前提假設下所提出來的。從這兩個方法對比來看,各有優缺點,適用於不同的企業型別。

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強對人力資本會計資訊的披露。人力資本會計資訊的披露就是指在原先會計財務報表資訊披露的基礎上,增加人力資本會計資訊方面的披露,便於企業決策者與債權者瞭解企業內部“人、財、物”三大資源的結構。

此外,在企業價值視角下的財務報表完善還需要增加對非財務資訊的披露。有時候,非財務資訊對企業的經營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作用。目前,企業非財務資訊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企業經營戰略規劃與企業所面對的主要競爭對手、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相關資訊;第二種是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資訊;第三種是指巨集觀經濟政策、行業發展政策對企業經營發展的影響資訊。通過充分披露這些與企業發展有關的財務資訊,便於投資者深入瞭解企業目前的整體現狀。

(二)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健全

企業目前所面臨的經營環境的變化要求健全現行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通過增加企業非財務指標來彌補現有財務指標的相關缺陷。首先,在增加企業非財務指標之前,必須要確認與遵循“全面性與關鍵性相結合,層次性與相關性相結合”的原則。其次,增加企業人力資本方面的財務指標。進入21世紀,人力資本是創造企業價值的核心要素,人力資本逐漸成為了評價企業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所以需要根據人力資本財務資料與非財務資料進行計算與分析,建立一些人力資本財務指標,幫助投資者對企業的人力資本現狀進行評估。

最後,完善企業風險指標。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有財務風險、內部經營風險以及外部風險等。目前,企業風險指標主要是以財務風險為主,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惡劣與變化,企業所面臨的外部風險逐漸複雜化,外部風險是由企業外部不確定因素導致的風險,包括巨集觀經濟風險和競爭風險。這需要企業建立相應的外部風險分析指標進行評價。同時在企業價值視角下,還要求企業對經營活動指標、成本指標、關鍵經營業務指標等進行完善與披露。

(三)財務分析方法的專業化

企業價值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在企業價值概念下,企業需要對各個方面的情況進行全域性性與整體性的評價,並得出最終的結果。目前,較為適用的比率分析法在預測與評估企業未來價值過程中存在著結果不合理的弊端。在這種情況下,層次分析法以特有的層級劃分優勢在企業價值衡量與預測過程中要優於比率分析法。在層次分析法下,企業價值被劃分為一級指標層與二級指標層。一級指標層主要是指企業目前獲得的盈利水平、未來的盈利能力以及企業目前與未來所面臨的風險水平,而二級指標層主要是指企業的資金週轉能力、運營能力等。

當然,層次分析法運用過程中最為關鍵也是最為困難的地方就是要確定與評估各個指標的標準。由於層次分析法包含了企業盈利能力、風險水平、資金週轉能力等多個方面,所以其評估標準有定性標準與定量標準之分。其中定量標準又可分為計劃標準與經驗標準。計劃標準是在事先確定好的基礎上,以相關指標、計劃以及財務資料作為基數,以一定的增減幅度來預測企業財務指標的未來走勢。

經驗標準是結合企業的現狀、規律以及經驗,以專家學者的打分與建議為依據,得到相應的企業財務指標標準。定性指標標準主要是指一些不可量化的非財務指標標準。對於企業定性指標標準的評估,主要是通過對評估指標的內涵,結合企業價值取向以及巨集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來劃分指標的不同層次與需求,根據不同的層次與需求,劃分不同的等級,並賦予不同的參與權重,並運用加權平均法的方法得到最後的得分。

總之,在企業價值理念下的財務分析報告是傳統財務分析報告的升級與完善,其在傳統財務分析報告的盈利能力分析、償債能力分析基礎上,增加了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等非財務資訊。所以,分析得到的結果更為全面、客觀與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