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畢業論文 -論未來財務報告畢業總結

才智咖 人氣:2.49W

        一、未來財務報告目標 未來財務報告目標將繼續鎖定在為企業各相關利益者決策提供快捷靈敏的相關財務資訊(這些資訊已包融解脫受託經管責任所需的資訊),並真正使提供有關現金流量的數量、時間分佈及其不確定性的資訊這一目標成為可以操作的目標。此時,財務資訊的質量特徵仍然要堅持可靠性、相關性、及時性與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與相關性的權衡中更偏向於相關性。歷史(事後)資訊滿足可靠性,同時也是相關性的基礎;未來預測(事前)資訊滿足相關性,同時應強調對預測資訊的規範,儘可能提高預測資訊的可信度和可靠性。達到這樣的境界之後,相關性與可靠性的矛盾就減緩了,它們的關係應該是相輔相成的,誰會需要不可靠的相關性資訊呢? 至今人們將會計分成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大分支系統。財務會計專司對外報告責任,而管理會計專司對內報告責任。但我們應該知道對內、對外會計資訊均由企業會計系統生成,過去只在企業內部報告的預測資訊已經對外報告了,這說明管理會計提供的資訊早已不侷限於企業內部,財務報告早已“借用”了管理會計資訊,正是財務會計利用了管理會計的特長——提供相關性預測資訊。從這裡,我們得到啟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對內、對外分工的界限不是絕對不可逾越的,在未來兩者融合的程度將會越來越大,即管理會計“外化”為財務會計的成份將增加,而且我們不用擔心管理會計的消亡,因為管理會計會開拓新的“疆土”。其實,這種行動在財務報告中已有所體現,例如其他財務報告的職工報告、增值報告、環境報告等無一不與管理會計相關,而且它們本身就是管理會計研究的內容。當然,其他財務報告中的許多內容仍處於披露的初級階段,還未成為絕大多數企業的一致行動。未來應改變這種現狀,以真正讓財務報告目標得以實現,那麼未來的會計才會在學科與職業的“群星”中更加閃爍與輝煌。

會計畢業論文 -論未來財務報告畢業總結

二、未來財務報告內容 為了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未來財務報告的內容將更加複雜與豐富,並隨會計環境的變化與要求而不斷創新。

1、 堅持財務資訊的核心地位,通過非財務資訊提升財務資訊的價值 未來企業的競爭講究核心競爭能力,那麼會計作為一個職業的話,它的核心競爭能力表現在哪裡呢?我們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就表現在它能提供財務資訊,而非非財務資訊,這也是會計之所以成為會計的本質特徵,是以區別於其他行業的“資本”,譬如區別於統計。 現在,人們談到財務會計的侷限,勢必觸及財務會計不能提供非財務資訊,並得意於戳中了財務會計的短處與“痛處”,於是開出的“藥方”是財務會計要將精力放到提供非財務資訊上去,至少也要做到財務資訊與非財務資訊並重。我們對此有不同看法。 財務會計提供非財務資訊,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我們千萬不要誤以為資訊均出自會計一家之手,其實企業的資訊可由企業內各種子系統生成與釋出,例如統計資訊系統,技術資訊系統、物流資訊系統、人事資訊系統,甚至利用新聞報道與新聞釋出會等。因此,財務會計資訊系統,更多的是實行“拿來主義”,而不是親自去“生產”非財務資訊。現行的做法是,在財務報表附註中以及其他財務報告中納入了大量的非財務(包括定性)資訊,人們便誤以為財務會計理所當然可以“生產”並報告非財務資訊了。而我們則認為,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即使這些非財務資訊經會計人員之手弄進了財務報告中,也並不表明這些非財務資訊就是或應當由會計來“生產”,會計只是藉助這些非財務資訊來輔助說明與解釋財務資訊,幫助資訊使用者更準確地理解與運用財務資訊,從而最終提升了財務資訊的價值。因此,更實事求是地說,財務報告應是企業會計人員與企業其他有關人員“合作”的成果,財務報告中的許多內容是非會計性質的東西。基於這一認識,我們就認為財務報告只是公司報告的一個主要部分。這也可以成為解釋西方國家的上市公司對外披露資訊的報告不稱財務報告而稱公司報告或年度報告的理由。由此,我們預見未來的會計應在拓展財務資訊的深度與廣度上下功夫,並“拿來”非財務資訊為增加財務資訊的價值服務(會計在“生產”財務資訊時的“副產品”是個例外,如對會計政策的揭示,是會計“自產自銷”的非財務資訊)。甚至還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會計計量技術的.進步,如今只能以非貨幣計量的資訊,今後也將能以貨幣計量。

2、在不放棄歷史成本計價資訊的同時,以公允價值計價的資訊將大大豐富財務資訊的內容並提高財務資訊的相關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使用者需求的變化,隨著現代交通和通訊技術的發展,相互分割的市場正在走向世界一體化,以交易價格為基礎的傳統歷史成本計量屬性不再是唯一可靠的資訊源,公允價值的逐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觀性已得到越來越多人士的承認和運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現行會計準則的制訂過程中,都已開始較為普遍地使用公允價值概念,連我國已在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等具體會計準則中引入了這一計量屬性。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財務報告中,能用歷史成本計價且不失可靠性與相關性的資訊仍佔一席之地;用歷史成本計價但既失可靠性又失相關性的資訊,肯定要被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所取代;用歷史成本計價雖具可靠性但難保相關性的資訊,則可用公允價值計價後的資訊作為補充資訊同時提供;最終,當公允價值計量的資訊既可靠又相關時,公允價值將全面取代歷史成本(或許歷史成本也成為公允價值的選擇之一)。會計從現在開始就要認真探討的是,以何種技術與方法來找到公允價值,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概念階段而難以實際操作。在知識經濟時代,當公允價值計量技術得以妥善解決之時,一個嶄新的以公允價值為代表的計量屬性為基礎的會計資訊系統絕對不再是“紙上談兵”。到那時,囿於歷史成本計量而無法進入財務報告的資訊將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方式進入財務報告之中,從而大大增加了會計計量的物件,並豐富了財務資訊的種類和數量。

3、企業無形資產和人力資產將成為未來財務報告的重心 工業經濟依靠資本和生產型人才,對有形資源的佔用和使用是工業社會環境中企業得以持續經營之根本,這在客觀上決定了傳統會計系統必須圍繞企業有形資源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來展開。隨著以技術為動力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必須依靠知識和知識型人才,從而轉向對技術和人才的開發、利用和爭奪,以創造未來現金流量和企業市場價值來確保競爭優勢。在這種發展趨勢下,無形資產和人力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而有形資產的比重則相應地大大下降,如美國許多高科技公司的無形資產已超過總資產的一半以上。對此,會計不能漠然視之,必然要轉向對無形資產和人力資產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以增強會計資訊的有用性,因而必須實現財務報告重心的轉移,及時準確地報告企業無形資產和人力資產的價值。現行財務報告雖然涉及到了這方面的內容,但報告得不詳細、不全面,甚至是有重大遺漏,例如:美國微軟公司的市值大大高於其帳面價值,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幾乎沒有報告微軟公司巨大的無形資產與人力資產價值。當然,會計界已在無形資產會計與人力資源會計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要進入操作階段仍有許多難題未解決好,也許這是一個跨世紀難題。會計同仁應迎難而上,在開發未來財務報告模式時,著重解決好無形資產和人力資產的確認和計量問題,將對企業價值產生重大影響的無形資產和人力資產通通納入財務報告範疇,最好是全部在基本財務報表中予以表述。可見,會計的發展任重而道遠,但會計同仁似乎已沒有選擇的餘地,必須選擇做解決難題的先驅者,總不能拱手相讓去做追隨者。這也可以說是一場會計陣地的保衛戰。

4、突破會計主體假設,同時報告與會計主體資訊相關的關聯方資訊 基於會計資訊用於評價經營受託責任用途的考慮,會計主體的確立是傳統會計系統的一個重要前提,而工業時代企業組織垂直控制的特徵也為這一前提的確立提供了它所必須的外部環境。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組織的結構正在朝網路化、扁平化甚至虛擬化方向改變。這種改變使得會計主體假設開始失去其既有的合理性。除此之外,無形資產和人力資產的合理報告在客觀上也需要突破單一會計主體的範圍,因為無形資產和人力資產的先進性和價值需要與其他企業的同類資產相比較,才可以進行合理的衡量;企業還是社會中的企業,一個企業的失敗可能引發“骨牌(多米諾)效應”而泱及相關企業,所以評估一個企業時還需要相關企業的資訊,比如該企業上游與下游企業的資訊,即對整個企業價值鏈的關注提出了這種資訊需求,藉助相關企業的資訊,以便更充分地說明一個企業的真實狀況。這些改變在客觀上要求會計資訊的披露突破傳統的空間範圍限制。因此,如何恰當地提供一個主體及其相關方的資訊,也代表著未來財務報告的一個發展方向。

5、增加相對值資訊,提高財務資訊的可比性 以絕對值資訊表述某一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是現行財務報表所提供資訊的特點之一。當財務資訊的用途更多地偏向用於各種各樣的決策而不是侷限於財富分配,財務資訊揭示的範圍不再侷限於某一特定的主體,等等,那麼以絕對值揭示資訊的傳統方式就必然會遇到相對值資訊揭示的挑戰。因為在某種意義上,相對值表達的資訊具有更強的可比性,從而能更好地滿足決策的需要。在近二十年的財務資訊披露發展的歷程中我們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證券監管機構已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能夠直接用於投資決策評價的相對值資訊,如一些重要的財務比率(每股盈利、資產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等)。隨著財務資訊決策用途重要性的進一步加強,隨著會計主體範圍的逐步突破,我們有理由相信,以相對值資訊揭示的方式一定會演變為未來財務報表發展的主流,當然絕對值資訊仍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