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的侷限性畢業論文

才智咖 人氣:2.73W

我們正步入全新的知識經濟時代,社會財富的創造主要靠人的智慧和知識,創新精神改變著我們身邊的一切。根據決策有用觀,財務會計的目標是為資訊使用者提供決策所需要的資訊,但在新的經濟環境中,財務會計的侷限性又限制了高質量會計資訊的提供。本文就新時期財務會計的侷限性及其對會計資訊質量的影響進行探討,並提出改善建議,希望對會計資訊質量的提高有所幫助。

財務會計的侷限性畢業論文

一、新時期財務會計的侷限性及對會計資訊質量的影響

1.及時性問題

現代市場經濟瞬息萬變,會計資訊使用者往往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對市場的變化迅速做出反映,這就需要會計資訊能以儘可能快的速度在不影響使用者決策的前提下提供給使用者。但目前財務會計以下方面的侷限性限制了會計資訊的及時提供。

(1)基於會計分期假設的定期報告方式。目前財務報告是定期提供給會計資訊使用者的,尤其是年度、季度報告已經成為會計報告披露的傳統。這種披露方式實效性差,資訊提供滯後,與使用者的及時資訊需求差距很大。

(2)歷史成本計量。目前財務會計歷史成本計量占主導地位,受後續計量侷限性的影響,歷史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僅反映過去交易或事項發生時點的資訊,價格變化的影響只能等到相關的資產或負債實現或清償時才得到反映,嚴重滯後的資訊與使用者決策相關性不大。

2.完整性問題

目前會計界對會計資訊的完整性要求頗有爭議,有的觀點認為財務會計應充分滿足資訊使用者對資訊不斷增長的需求,會計資訊使用者需要什麼資訊就應該提供什麼資訊;筆者認為鑑於財務會計的本質與基本職能,一味追求所有與決策相關的資訊提供會使財務會計走向力不從心的境地,所以我們只能在財務會計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提出合理需求。不過隨著環境的改變,財務會計所提供資訊的完整性也面臨著挑戰。

(1)確認標準的嚴格限制。根據FASB的觀點,所有要素的所屬專案(包括所屬賬戶)在滿足“效益大於成本”和符合“重要性”的前提下,還要符合可定義、可計量、相關性和可靠性四個確認標準。正是這樣嚴格得近乎苛刻的標準在新經濟環境中擋住了大量對使用者有用的資訊進入財務報表,比如人力資本、自創商譽、承擔的社會責任、新的衍生工具資訊等等。

(2)貨幣計量假設的約束。貨幣計量假設把會計資訊限定在可按貨幣計量或帶有財務性質的.資訊方面,這就不能記錄和傳遞其他的非貨幣資訊。這種單純屈從於會計貨幣計量假設而放棄經濟實質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傳統會計的發展空間與發展潛力。

3.以有形資產為核心的傳統計量模式。傳統的財務會計和報告的核心是有形資產,受傳統會計固有模式的限制,自創商譽、人力資本、智力資本等無形資產得不到合理的確認與計量。而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這些資產已經開始逐步取代有形資產成為企業財富的主要來源。

3.可比性問題

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具有可比性,但財務會計的以下侷限性嚴重妨礙了該目標的實現。

(1)名義貨幣單位計量模式。財務會計建立在貨幣計量假設之上,並假設幣值是穩定的,或者假設其變化是不重要的。但目前幣值變動比較活躍,貨幣計量的結果明顯同經濟現實發生矛盾,而且我國還沒有充分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的影響,這就妨礙了資訊的前後期比較。

(2)會計政策可選擇性。我國允許企業從可以選用的會計原則和會計處理方法中選用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會計政策,不同的會計政策可能會產生明顯不同的經濟後果,這給不同企業會計資訊的橫向比較製造了障礙。 4.可靠性問題

可靠性是指會計資訊應當沒有重要錯誤或偏向,並且能夠忠實反映所要反映或理應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項。受以下因素的影響,會計資訊的可靠性受到了嚴重影響。

(1)估價技術的廣泛運用。估計和假設是會計所固有的,絕對精確的資料是我們不能奢望得到的,但大量估計的存在會使會計資訊在一定程度上失真。

(2)資料加工處理程式。在現行的財務報告模式下,需要對會計資料進行分類、彙總,最後生成綜合性的報表。加工綜合資訊的過程會導致資訊的丟失與扭曲,減少了資料資訊的透明度,為管理當局操縱會計數字進行盈利管理提供了空間。

(3)謹慎性原則的過度運用。適當的謹慎態度是我們提倡的,它可以降低過於樂觀的態度所可能導致的風險與不確定性,但不是鼓勵企業運用比實際情況更多的悲觀估計。實際上,有時我國在謹慎性原則的運用方面有些過度了,比如我國對於升值的資產甚至嚴重升值的資產出於謹慎考慮沒有進行價值調整,而且對於因使用公允價值而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也不允許在價值恢復後進行轉回,這給會計資訊的可靠性帶來了障礙。

5.可理解性問題

會計資訊的可理解性指財務報表要便於理解,並假定使用者對商業和經濟活動以及會計知識有恰當的瞭解,並且願意花費適當的精力去研究資訊。但財務會計報告的以下特點影響著使用者對財務會計相關資訊的充分理解。

(1)資訊專業化程度高。財務報告用的是會計語言,專業術語比較多。加上我國市場經濟發育程度較低,懂得並善於利用財務報表進行決策者較少,上述假設高估了資訊使用者對會計資訊的理解能力。

(2)通用報告模式。現行通用的報告模式,建立在廣大資訊使用者均可理解的假設之上,然而,會計資訊使用者是多元的,對會計知識的掌握有差異,對通用報告的理解也會不同。

二、新時期提高會計資訊質量的建議

1.加強財務會計基礎研究,逐步放寬確認標準,准許影響使用者決策的核心會計資訊進入報表;適當擴大財務會計相關的資訊披露力度,傳達企業人力資本、自創商譽、承擔的社會責任等影響資訊使用者決策的關鍵相關資訊,但對資訊的披露要加強規範,防止資訊過載與資訊汙染;明確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實際操作規定,儘量減少企業的主觀選擇空間。

2.重新引進一般購買力單位計量。改目前的名義貨幣單位為一般購買力單位,也即以各國貨幣的一般購買力或實際交換比率作為計量單位,使不同時期的貨幣保持在不變的計量基礎上。其實FASB在SFAC No.2就提出:如果環境的變動達到無法容忍的地步,也許就要選擇另一種更為穩定的計量單位(如一般購買力單位)。如今物價波動比較頻繁,重新引進一般購買力單位計量也是必要的。

3.簡化會計處理操作程式,提高會計資訊的可靠性與及時性。其實,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會計資訊使用者有足夠的能力處理分散的電子資料,我們不妨嘗試著向會計資訊使用者提供足夠的明細資料,將資料綜合處理的任務交給使用者,以便他們根據不同的需要對資料進行加工,從而提高決策的有效性。

4.提高財務報表的可理解性。在資訊的表述方式上,改變目前財務報表主要侷限於文字與表格的方式,嘗試更多地運用圖形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