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參與視角的農民政治參與制度分析

才智咖 人氣:2.55W

摘要:我國的農村政治參與制度經歷了人民公社時期與村民自治時期,受鄉鎮行政權力干預、農村政治參與制度供給不足與政治參與主體性低等多種政治系統因素的綜合影響,目前理順鄉村關係,加強農村政治參與制度建設、農民主體培育、鄉鎮政府與村民互動可優化農村政治參與制度。

基於參與視角的農民政治參與制度分析

關鍵詞:參與視角 分析 農民政治參與

一、參與民主與農村政治參與制度

作為一種新型的民主形式,“參與民主”理論在農村的政治參與制度的構建中居於獨特地位。長期以來,我國村民一直是動員式參與,村民自治的確立催化了村民的政治意識與政治熱情,他們通過行使權利參與農村公共事務的管理,提高了政治素養。然而在30多年的村民自治實踐中,村民只當家不做主,難以參與日常村級事務,村民的自治權利保障缺乏細化可操作法規。近年來,上述弊病引發多種社會矛盾,完善村民政治參與的制度保障迫在眉睫。“參與民主”理論既與經濟發展條件下大眾的民主需求相適應,又沒有從根本上威脅統治權威的利益,保持了社會穩定,因此“參與民主”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對建立健全農村政治參與制度、推動基層民主自治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制約農村政治參與制度發展的政治系統因素

1、基層黨政機構對農村政治參與越位干預和錯位管理。長久以來,由於農村法定隸屬關係模糊,鄉鎮政府把村兩委視為下級執行機構,不時干預其運轉,村兩委職能異化,這極大削弱了村民自主參與意識,妨礙了農村政治參與的良性發展。一方面,基層黨政機構為更好貫徹自身意圖,肆意干預農村選舉活動,扶植代理人,違逆廣大村民的選舉意志,激化鄉村矛盾;另一方面,基層黨政機構插手農村日常事務管理,獲取不合理收益,排斥村民信訪,管制上訪村民,村民難以維護政治自由權利。

2、農村政治參與制度供給不足。我國目前政治參與制度的供給明顯不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實踐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偏差和問題,一些具體制度尚待進一步完善和健全,村民自治代表機構選舉的不規範,信訪制度未能從根本上滿足農民政治參與的制度化要求。人大代表的素質與數量、人大的工作方式限制了人大的立法職能,導致農村政治參與制度法律的難產。

3、農村政治參與主體的缺失。

受制於傳統觀念、粗放的經濟方式,村民對政府的依賴性依然很強,認為政府應“為民做主”,無視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農民私有觀念與小農意識、功利主義的混合致使農民形成政治參與的狹隘心理,制約村民的參與意識與參與能力。許多鄉鎮政府與村兩委抵制村民的政治參與,害怕會妨礙其管理,因此村民的政治參與只是臨時性集會,尚未形成固定制度,這使參與主體的利益表達受阻。

三、農村政治參與制度的路徑建設

1、規約鄉鎮政府職權,理順鄉村關係

規約鄉鎮政府行為是促進基層政治參與發展的重要途徑,鄉鎮政府權力與職能行使必須要遵循法律邊界與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原則。通過制度化手段將非理性合法的行政行為從鄉鎮政府的職權中剝離出來,限制鄉鎮違規干預村民基於政治參與制度的合理訴求表達,約束鄉鎮機構打壓群眾正常信訪與合法維權活動,規範鄉鎮政府具體行政行為,促進鄉鎮行政管理與村民自治的有機銜接和良性互動。

2、強化政治參與的法治建設

加強法治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政府作為社群公共利益的代表者與社會秩序的維護者,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完善政治參與制度與程式,各地方立法機構應制定本地村民政治參與的.辦法與條例,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以規範鄉鎮政府與村民的行為,明確合法正常的政府具體行為與政府越權干預行為。行政機構要強化法律執行,建設高效廉潔的行政執法隊伍,提高執法人員素養,嘗試建立資訊舉報與反饋系統,對於群眾舉報及時處理並將結果限時反饋到舉報人手中。司法機構多與行政執法機關聯合執法,加大普法力度宣傳,不定期暗訪,嚴查村民賄選等行為。

3、培育村民主體意識與能力

一是通過現代媒體與科技工具加強對村民的教育與技術培訓,增強其經濟實力,引導與激勵村民參與村級事務,在政治情境中培養政治參與意識,提高政治認知力。二是培養村民的公共精神,“要使得公民自覺地參與政治,僅僅依靠他們自身的個人利益驅使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足夠的公益心,即對公益事業的關懷。”藉助多種群體活動與豐富的社會組織,動員群眾廣泛參與,增強群眾對公共事務的興趣,培育村民的自組織能力,促進集體行動。

4、加強政府與村民互動,推動政治評議制度建設

政府與村民互動的重要指標是政治參與質量,建立農村政治評議制度是衡量政治參與質量的必然要求。建立科學可量化的評議制度對於推進公平的政治參與、提高政治參與質量、強化領導人的責任意識、農村的有序執行意義非凡。在農村政治參與評議制度建設方面,可採用自評與眾評兩種方式,對幹部進行德、能、勤、績等多方面的評定,最後對農村幹部評定優秀、稱職或不稱職的等次,根據考核成績給予差異化獎金。農村受限於經濟實力與村民素質,可以設立居民意見箱,定期收集統計村民對村兩委的建議,在農村成員代表大會上宣讀。農村要根據自身實際設立評議制度,經常深入群眾家走訪,歸納整理村民的看法,並把建設性的意見向基層政府推薦。

儘管世界各種發展模式差異性極大,但是政治參與的深度演進是世界文明發展潮流。政治參與主體呈擴大化趨勢,參與方式由單一化到多樣化再到多層化發展,參與渠道擴寬是農村政治參與制度的發展方向。政治參與是參與民主的核心命題之一,公民參與是衡量現代民主的重要指標,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立足點。政治參與是實現農村善治的必要條件。俞可平認為只有通過公民參與,民主政治才能真正運轉起來。參與民主淵源於西方,20世紀80年代之後,由於參與民主理論和實踐的激進性、空想性以及極端性而進入低潮期,逐漸被協商民主取代,但是其主張保護公民個人權利、擴大政治參與的路徑對中國農村政治參與制度的建設仍有啟發借鑑意義。

參考文獻:

[1]楊靜.論現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參與[D].中南大學,2004.

[2]於峰,盧瑾.政治參與:參與式民主的核心[J].人民論壇,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