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村建設理論看梁漱溟的儒家理想

才智咖 人氣:2.32W
從鄉村建設理論看梁漱溟的儒家理想
從鄉村建設理論看梁漱溟的儒家理想 從鄉村建設理論看梁漱溟的儒家理想

梁漱溟是中國思想史上不可忽視的人物。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經歷了一場深刻的變革: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從國民革命到抗日戰爭,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噴湧而來。在這一歷史時期,每一位愛國志士都為挽救國家於水火而傾注畢生心力。“科學救國”、“教育救國”、“體用之辯”,各種思潮相應而生。梁漱溟也是救國浪潮中的一員。他曾自言道:“我自十四歲進入中學之後,便有一股向上之心驅使我在兩個問題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問題,即人活著為了什麼,二是社會問題亦即中國問題,中國向何處去——總論我一生八十餘年(指十四歲以後)的主要心機,無非都用在這兩個問題上。”(1)梁漱溟將中國的出路與人生的意義撮合成一個焦點,從這個焦點出發構建了巨集大的文化哲學體系,而鄉村建設則是他人心向上,社會本位之理想的落腳點。
作為“最後一位儒家”,梁漱溟在儒學傳統面臨崩潰的局面下仍深刻地挖掘和高揚中國儒家理念的精華,並試圖通過鄉村建設將其變為事實;同時,他又不得不冷靜地面對西方列強對中國各個方面不可阻擋的影響,企圖將西方的“科學”、“民主”也一視同仁地納入他的建國方案。事實證明,這兩相顧及使他陷入不能自拔的矛盾中。失敗早在一開始就埋下了種子。
梁漱溟的理論中雖存在很多根本性的錯誤,但他的實踐是悲壯的。當我們回過頭來批判地看待他時,不應失卻一顆崇敬之心。因為,評價這樣一個偉大思想家時,“‘正確’與‘錯誤’的批判遠遠不是問題的全部。在很多情況下,‘深刻’與‘平庸’的劃界或許更有意義。”(2)
一、鄉村建設運動的起因與含義
梁漱溟認為鄉村運動源於當時“鄉村破壞而激起的救濟鄉村運動”(3),而鄉村的破壞又與中國社會的崩潰分不開,它實是後者的一個突出的方面。中國在種種矛盾中,“倫理本位的社會便崩潰了,而如西洋一樣的個人本位或社會本位的社會也未建立。”“在這東不成、西不就得狀態中,處處是矛盾,找不到準轍,沒法子相安。”(4)中國社會又是“以鄉村為基礎,並以鄉村為主體的”,“所以中國近百年史,也可以說是一部鄉村破壞史。”(5)梁漱溟的確看到了中國社會崩潰、鄉村破壞這一事實。有關資料表明,1924——1937年間,佔總農戶3.11%的地主佔有土地41.47%,6.38%的富農佔土地19.09%,24.02%的中農佔土地25.87%,而61.4%的貧僱農則只有20.77%的土地。(6)土地的高度集中使大部分農民流離失所,農村社會動盪不安。另一方面,在各種苛捐雜稅,天災人禍以及帝國主義轉嫁危機的壓力下,農民負擔日重,農村經濟日趨破產。梁漱溟的鄉村建設雖抓住了時代主題,但他卻沒有認識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才是導致問題的根本原因,而將原因歸結為外部文化的衝擊。他認為西洋風氣啟發了國人對固有文化的厭棄與反抗,“這厭棄與反抗,是中國社會崩潰的真因”。(7)他的這一觀點將在下文中分析。總之,鄉村破壞的現實引起了梁漱溟療救的注意,對其原因的認識又使他採取非暴力的建設的方法,以“立”為“破”。
挽救鄉村雖是梁漱溟的出發點,但他的鄉村建設卻志在全國。儘管他本人也曾多次說過鄉村建設運動就是鄉村自救運動,可事實上所謂鄉村建設“實非建設鄉村,而意在整個中國社會之建設,或可雲一種建國運動”。(8)“鄉村建設運動實是圖謀中國社會只積極建設的運動。”(9)
二、鄉村建設運動的依據——對中國的分析
那麼,是什麼使梁漱溟為中國社會開出這樣一張藥方呢?對中國傳統社會和他自身所處時代的中國社會的分析與認識是他鄉村建設理論的根基。在對中國社會的分析中,他的文化哲學思想貫穿始終。
1、 對中國傳統社會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