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電子商務對國際分工的影響

才智咖 人氣:2.86W

電子商務是以資訊網路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電子商務”,“電子”是一種技術,是一種手段,而“商務”才是最核心的目的,一切的手段都是為了達成目的而產生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電子商務對國際分工的影響,歡迎大家分享。

論電子商務對國際分工的影響

[摘要] 國際分工是國際貿易和世界市場的基礎。電子商務將是21世紀世界經濟的主流,是影響當今國際貿易發展的四大主要因素之一。電子商務促進了國際分工的深化。國際分工的格式的重心已經開始從產業間分工向產業內分工和產品內分工轉變,從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轉變。這種分工的變化為我國對外貿易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在保障外貿規模不斷髮展的同時,要爭取更有利的外貿條件就要不斷進步研發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和裝備製造能力。

[關鍵詞] 電子商務 國際分工 產業鏈

國際分工是指世界各國之間的勞動分工。它是社會分工發展一定階段,國民經濟內部分工超越國家界限發展的結果,是國際貿易和世界市場的基礎。國際分工是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主動力。它影響著國際貿易地區分佈、國際貿易的地理方向、國際貿易利益。研究國際分工的特徵和變化趨勢對於制定國家外貿政策和外貿發展規劃具有重要意義。國際分工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萬而發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特點。

著名治理學家彼得·德魯克(2002年)以為“資訊革命的真正革命性影響才剛剛被人們感覺到。而激起或助長這一影響的不是‘資訊’,不是‘人工智慧’,也不是計算機或資料處理對決策、政策或戰略所發生的作用。它是電子商務,即網際網路作為傾銷渠道的出現。這是10年前或15年前人們實際上始料不及的事情,它正在深刻地改變著經濟、市場和產業結構;改變著消費才細分、消費者價值和消費者行為,崗位和勞動市場。”德魯克指出,電子商務對資訊革命的意義與鐵路對產業革命的意義相似。徐正華和馬智勝(2004年)以為電子商務是影響當今國際貿易發展的四大主要因素之一,廖玉麟(2000年)以為電子商務將是21世紀世界經濟的主流。本文擬分析電子商務對國際分工的影響,並在此基礎上總結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分工的特點和我國的對策。

一、國際分工理論

分工產生的內在動力是人們對經濟效率的追求,斯密以為,分工和專業化的發展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分工的好處在於獲得分工經濟和專業化經濟,從而得到生產效率的進步。他的“盡對上風理論”解釋了貿易產生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論證了分工能給貿易雙方帶來好處。

分工的外在動力是科技進步。科技革命促進生產力迅猛發展,生產效率大幅進步。產業已開發國家不得不向國外尋找和建立原材料產地和產品市場,擴大了國際分工。運輸和通訊技術的發展又為這種分工提供了物質條件。

勞動分工依靠於市場大小。斯密提出“勞動分工取決於市場範圍”的觀點(即斯密定理),他以為“分工起因於交換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總要受交換能力大小的限制,換言之,要受市場廣狹的限制。市場要是過小,那就不能鼓勵人們終身專務一業。由於在這種狀態下,他們不能用自己消費不了的`自己勞動生產物的剩餘部分,隨意換得自己需要的別人勞動生產物的剩餘部分。”揚格進一步深化了斯密定理,提出了“勞動分工取決於勞動分工的水平”,即揚格定理。這不是同義反復,由於首先勞動分工取決於市場規模,即市場對某種產品的需求足夠大時,中間產品才可能被分離出來,這是斯密定理的內容。但同時市場規模又取決於勞動分工,由於一方面市場很依靠於購買力,即實際的收進水平,這種收進水平又依靠於勞動生產率,而勞動生產率又依靠於分工的發展;另一方面勞動分工使生產鏈條上出現越來越多的專業化企業,在市場上進行交換的中間產品越來越多,而且這些生產鏈條的環節之間也在相互促進,從而使市場規模擴大。在這種勞動分工與市場規模的相互促進、迴圈演進的過程中,引起了報酬遞增並終極導致經濟進步。

勞動分工的水平還受到交易效率的制約。一方面分工進步了勞動生產率,人們能在更短的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另一方面產品價值必須通過交換才能實現。交易是需要用度的。分工越發達,交易次數及總交易用度越高。人們必須比較交易用度與分工的好處。假如交易用度超出分工的好處,人們不如自己生產而不分工。交易用度是由交易效率決定的,交易的效率越高,用度越低,反之,交易用度就高。因此,交易效率越高,分工的水平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