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體驗教學

才智咖 人氣:1.32W
芻議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體驗教學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抽象形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數學教學 自主探究 情景體驗 實踐體驗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抽象形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國小數學教學,學生認知的構建與知識的獲取之間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學生認識過程與知識結構不能協同發展。
        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後,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己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釐米,求圓的面積。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釐米,問題迎刃而解。
        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二、提供學習材料,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
        (一)、在學習之前教師要留心關注學生值得體驗的內容。國小生由於缺乏生活的經歷,有些知識學習起來有些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這些知識之前,組織學生觀察、收集生活中相應的學習素材,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比如,在教學長方體時,讓學生每人設計一個長方體模型。這樣讓學生在親手製作的過程中主動請教,互相學習,學到了很多知識。在正式上課時學生就感到很輕鬆了。原本感覺很難講授的知識,學生卻學習、理解並掌握得非常好。讓學生親身去體驗,學生的思路打開了,上課時學習熱情會非常高,也學得格外輕鬆。
        (二)、在課堂上開放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體驗。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學教育與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數學學習內容必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國小數學教學內容大多數可以聯絡生活實際。在教學中,教師只有把教材與現實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離不開生活,體會到數學的用途,才能很好地把數學與生活掛上鉤,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      三、提供學習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
        (一)、提供學習機會,讓學生在玩耍中體驗。愛玩是國小生的天性,是他們的興趣所在。促進人們素質、個性發展的最主要途徑是人們的實踐活動,而玩正是國小生這個年齡階段特有的實踐活動形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把教材中的'一些新授的知識轉化成“玩耍”的活動,創造這樣的氛圍以適應和滿足兒童的天性。這樣有利於幫助他們學習。
        (二)、提供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動手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操作,學生可以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多讓學生動手操作,創造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體驗學習的一種方式。比如,在教學“圓柱體的表面積”時,可以學生觀察圓柱體的模型,先看整體,再分析圓柱體的各個組成部分;接著讓學生動手操作,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硬紙把它捲成筒,即為圓柱的側面,再把側面展開。這樣反覆幾次,讓學生在操作中觀察、思考展開圖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什麼部分?寬是圓柱的什麼部分?然後讓學生討論歸納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它的長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是圓柱的高。”在學生有了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交流並推理出結論:
        長方形的面積 = 長 × 寬
        圓柱的側面積 = 底面周長 × 高
        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經歷了觀察、實驗、猜測、驗證和推理的學習活動,並最終通過相互合作交流得出了結論。人人都參加到學習中去,使學生清析地認識了圓柱表面積的求法;而且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數學情感都得到了和諧的發展。
        四、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說數學”。
        這裡的“說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達、爭辯,在體驗中“說數學”能更好地鍛鍊創新思維能力。
        總之,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鍊思維,在思考中創造,培養、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當然,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然而在新課程中,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裡去,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