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贈白馬王彪》中的三王與曹丕的關係

才智咖 人氣:1.2W

摘要:公元220年,曹丕即位。曹植地位更不如前,多遭排斥與打擊,政治上的失意和地位的急劇變化,使他情緒抑鬱非常。黃初四年(公元223年)寫的《贈白馬王彪》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詩中的任城王曹彰、白馬王彪和雍丘王曹植既是兄弟,又同為曹丕所猜忌。《贈白馬王彪》反映了曹丕、曹植兄弟之間的鬥爭,是曹氏宗族內部權位鬥爭的藝術寫照。本文就詩中的任城王曹彰、白馬王彪、雍丘王曹植與曹丕的關係略作探討。

略論《贈白馬王彪》中的三王與曹丕的關係

關鍵詞:贈白馬王彪;曹丕;曹彰;曹植;曹彪

《贈白馬王彪》詩最早見於《三國志?陳思王傳》注引《魏氏春秋》,本無序。序最早見於《文選》。全詩共七章,酣暢淋漓地抒發了曹植複雜憤懣的思想情感。“伊洛廣且深,欲濟川無樑。”不僅是行路中的困難景況,更是作者現實生活中報國無門,屢遭打壓的真實寫照。“顧睹望城陰,引領情內傷。”兄長任城王曹彰暴死在洛陽,曹植的內心深處非常悲傷。尤其是“鴟鴞鳴衡軏,豺狼當路衢。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措辭激烈,與其是在斥責有司,不如說是曹植看透了曹丕的險惡用心。他深知曹丕才是造成他們生離死別,殊途歸藩的真正決策者。他把那些小人比作鴟鴞、豺狼、蒼蠅,其實是對曹丕極度不滿的一種表達方式,也說明他和曹丕之間關係極不融洽。念及任城王之死,曹植擔心與白馬王的這一離別再不能相會,最後在絕望中與白馬王分別。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詩中“朝京師,會節氣”的三王。

一、任城王曹彰之死

黃初四年五月,時任雍丘王的曹植和其同母兄長任城王曹彰、異母弟白馬王曹彪一起入洛陽朝見魏帝曹丕,到洛陽後任城王曹彰暴死。七月,曹植與白馬王曹彪一同還國,監國使者認為兩個藩王路上不能同行同住,於是曹植被迫又與曹彪訣別,寫成《贈白馬王彪》一詩。當時他的心情極為憤懣,自己對人生都充滿了絕望。關於曹彰的死,陳壽《三國志?魏書?曹彰傳》寫得含糊其詞:“四年,朝京師,疾薨於邸,諡曰威”。但裴注引《魏氏春秋》雲:“初,彰問璽綬,將有異志,故來朝不即得見,彰忿怒暴薨。”《世說新語?尤悔篇》則描繪的得更加觸目驚心,說曹彰是曹丕處心積慮毒死的,《世說新語》雖是小說家言,但無風不起浪,這些資訊顯然對曹丕不利。曹丕為何如此仇視這位同母弟呢?其因有二:一是曹彰黨附曹植,在曹操剛死之時曹彰曾有不臣之心,想要發動政變、擁立曹植為帝;二是曹彰手握兵權,志大才高,難以駕馭。這使得魏文帝對他忌憚頗深,必欲除之而心安。曹操彌留之際,“驛召彰,未至,太祖崩。”當時賈逵負責辦理喪事,曹彰從長安匆忙趕來,“問逵先王璽綬所在。”曹彰敢問璽綬,足以說明他對曹丕不臣服。那麼曹彰索取曹操留下的璽綬用意何在呢?裴松之注引《魏略》說,曹彰匆匆從長安趕到洛陽,“彰至,謂臨淄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見袁氏兄弟乎!’”這些言行,說明曹彰和曹植乃是一黨,三人雖同是卞氏所生,但曹彰明顯支援曹植反對曹丕。而曹彰的為人,曹操在世時就對他屢加讚賞,稱許“黃鬚兒竟大奇也”。說明曹彰志向遠大,絕不僅僅是一介武夫。對於這樣一位手握兵權與反對自己的人物,雖然是同母弟,既然與自己離心離德,曹丕也會千方百計地除去他。對於曹丕而言,這是情理之中而又理所當然的事。

二、曹植與曹丕之爭

“武帝二十五男”,其長子曹昂死後,年齡最長的曹丕並沒有被曹操看好。曹昂死後,曹操也沒有表態要實行長子繼承製。此時曹丕的長子地位並沒有給他帶來很大的優勢,他與弟弟曹植爭奪權位的鬥爭十分激烈。而且,據《三國志》載,曹丕的世子位還差點兒被曹衝所代替。衝字倉舒,為環夫人所生。他自幼聰慧過人,深受曹操的喜愛,曹操有立他為繼承人的打算,後來由於曹衝早亡,才沒有使這件事成為事實,但這件事卻對曹丕影響很大。因為曹衝死時,曹操哭的很傷心,曹丕去寬慰父親,曹操卻對他說:“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大幸也。”曹丕自己也曾說“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

這也從側面說明曹操一開始並不看重曹丕,而想在諸子中擇賢而立。曹植早年“以才見異”,深得曹操寵愛,“幾為太子者數矣”。後來鑑於許多老臣堅持“立嗣以長”,支援曹丕,曹植本人又率性而為,不善權謀,因而曹操只得放棄初衷改立曹丕為太子。這是不得已而作出的抉擇,並非對曹丕特別滿意。

司馬門事件使曹植逐漸失寵。《三國志?魏書》曹植本傳載:“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即使如此,在這一事件中仍不難看出曹操對曹植的袒護。曹植車行馳道和開司馬門是違犯宮禁的,而曹操卻只殺了公車令,而對曹植並沒有什麼處分。說明曹操對曹植並沒有徹底放棄,還是對曹植寄予了厚望的.。《三國志?魏書》曹植本傳載:“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這表明隨著時間的過去,曹操對於曹植又開始寄予了厚望。曹操是在襄樊戰役勝券在握的情況下派遣曹植參與軍事行動的,很明顯是希望他通過戰役獲得軍功,是一種經過考慮的安排。但是,率性而為的曹植竟“醉不能受命”,讓曹操的良苦用心付諸流水,,曹操只得悔而罷之。可見當時曹操還是很想給曹植一些機會的。

曹操對曹植寄予深望的態度還可以從隨侍曹操的人員的反映中得到證實。這一時期曹彰一直跟隨曹操作戰。所以他在曹操病故後一到洛陽便對曹植說:“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如果曹操沒有這樣的想法,以曹彰的性格恐怕不會會產生“欲立汝”的想法。正因為如此,在曹操逝世後曹植招致曹丕的打壓,就在情理之中了。曹丕即位後,馬上誅殺丁氏兄弟,剪除曹植的羽翼;命令曹植與諸候就國,把他們分散開並嚴加管理。黃八年級年,曹植被貶為安鄉候。同年,又改封為鄄城候。黃九年級年,又立為鄄城王,但食邑由原來的萬戶,減少到二千五百戶。黃初四年,改植為雍丘王。後來魏明帝也多次變更曹植的封地。曹丕父子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變更曹植的封地呢?當然是害怕他久居一地會形成自己的勢力。在曹丕父子的猜忌和打壓下,曹植最後鬱鬱而終。

三、白馬王及其封號問題

《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楚王彪》 :“楚王彪字朱虎。建安二十一年,封壽春侯。黃八年級年,進爵,徙封汝陽公。三年,封弋陽王。其年徙封吳王。五年,改封壽春縣。七年,徙封白馬。太和五年冬,朝京都。六年,改封楚。”

由此可見,曹彪在黃初四年的封號是吳王而非白馬王。黃初四年曹植不可能稱異母弟曹彪為白馬王。題目或為後來所加。

嘉平元年,兗州刺史令狐愚與太尉王凌謀迎彪都許昌。事敗彪自殺。曹丕死了那麼多年,還有人想擁戴曹彪以抗衡司馬氏。可見當初曹丕對自己兄弟的擔心與防範不是沒有道理。皇族宗室確實對在位的統治者威脅很大。所以曹丕要限制諸侯王的自由,還派有監國使者,,不准他們私自交通。

綜上所述,曹丕由於權位繼承人的地位來之不易,對宗室兄弟防範極嚴,甚至其間有剪除異己的可能。曹植在《贈白馬王彪》一詩中曹丕的排除異己表達了憤恨之情。曹氏兄弟間的內部鬥爭是很殘酷的,且後果嚴重,致使宗室無人,以致於後來造成了政權被司馬氏篡奪的局面。王夫之說魏亡的原因是“兄弟相猜,拱手以授之他人,非一旦一夕之故也”,是很有道理的。

參考文獻:

[1]《三國志》,陳壽,中華書局,1982年。

[2]《文選》,蕭統,中華書局,1977年。

[3]《世說新語箋疏》,餘嘉錫,中華書局,1983年。

[4]《曹植集校注》,趙幼文,中華書局 1998年。

[5]《讀通鑑論》,王夫之,中華書局,19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