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個人生活角度的個體道德建構

才智咖 人氣:1.77W

摘要:從個人生活的角度看,做人優先應該是個體道德建構的起點,這個起點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個人人格的確定性,即人格獨立和講求誠實守信;二是作為個人品質的尊重和寬容。合理生存和合意義相統一的生活構成個體道德生長和完善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的個體自我意識推動個人完成從生存到生活的心路歷程。對適意的生活方式的踐履體現著對人生意義的開拓,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肉體和靈魂的統一。

論個人生活角度的個體道德建構


關鍵詞:做人;合理生存 合意義生活 生活方式 個體道德
  
  從個人生活的角度談個體道德的完善,意味著把個體道德的建構放在個人生活的環境之下來思考。現代社會條件下的個人生活在生活方式、生活內容和生活觀念上已經不同於傳統社會和計劃經濟時代,他們的生活是立體的,交往是全面的。在這種個人生活的格局中,個體道德應該成為生活內部的生成,是基於生活的,為了生活的。
  一、生活中的“做人”優先:個體道德建構的起點選擇
  生活和交往主要關涉“做什麼樣的人和如何做人”的問題,前者是人格問題,後者是尊重和寬容問題,這兩者應該成為私人生活和個人交往中優先考慮的價值規約。改革開放以來,個人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內主體性有了比較大的提升,個人生活的自由、自立、自主程度也顯著提高。在這種變化之中,我們尤其要強調生活和交往中的“做人”問題,強調個體價值觀中的“人格”地位,同時以尊重和寬容的態度處理好做人和做事的關係。
  1.追求人格的確定性是人在生活和交往中應遵循的首要道德要求。
  “每當歷史的重大發展、轉折時期,人的問題、人格問題尤其被反覆地重新提出。”因此,在社會發生重大變遷的背景下,思考“人格”問題,特別是把人格問題放在人的生活和交往的領域來思考,是對“人”重新把握的需要。隨著個人生活的日益豐富,人際交往的日益複雜,促動個體以真正的“人”的身份和資格進入生活和參與交往,仍然是當前個體道德建構所面臨的難題之一。
  以“人”的資格生活首先就應當保持獨立的人格。獨立人格強調個人意志的自主性,它是人之為人的普遍的基本的資格要求。孟子曾言:“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彰顯的就是獨立人格,具體而言,就是獨立的道德人格,它反映的是人在道德面前的自覺和自主。毋庸置疑,資本主義伊始,人在經濟上、政治上的獨立人格已日漸顯現,並隨著社會的發展日趨成熟。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帶動和民主政治的推動,為國民的個體意識和獨立人格觀念的增強創造了條件,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現代社會的貨幣和權力所建構的社會制度系統下,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金錢化和官僚體制化,生活中的人們也日益受到金錢和權力的控制,生活和交往的意義、價值在很大程度上被扭曲。這造成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經濟上、政治上的.人格獨立並沒有造就人們獨立的道德人格。實際上,人的獨立性和平等性除了獲得經濟上、政治上的表現之外,更應當獲得道德上的表現,尤其是應當在人們的交往中得到確證。否則,獲得經濟和政治上獨立的人仍然只能淪為金錢和權力的奴隸,這樣的人仍然遠非真正意義上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恪守誠信尤其是“人”的生活準則和交往準則。“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春秋穀梁傳·僖公二十二年》)人作為社會性的存在,總是生活在永不停歇的交往之中,他所應當具備的最基本的和首要的人格品質就是誠信。因為語言是形成交往理性進而達成生活意義的媒介,人如果不能做到誠實和守信,語言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交往就不會成功,而一種有意義的生活也就不可能建立。所以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即是說,缺乏誠信的美德,人就無以為人,也就會喪失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根基,如果一個人“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顧,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苟子·不苟》)。誠實和守信,作為人格的意義,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