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理工科大學生學習倦怠成因及防範策略論文

才智咖 人氣:1.84W

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理工科大學生學習倦怠成因及防範策略。

淺析理工科大學生學習倦怠成因及防範策略論文

關鍵詞:學習倦怠;成因;防範策略

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培養,始終是高校的工作重心。根據在校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依據專業要求,就業前景展望,制定合理的學習培養方案,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成長教育。這不僅是高校的責任,也是社會的渴望。

當前,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高校學風建設效果較差,學生學習自主性不高,學習熱情低下,“混學業”現象嚴重,極大地阻礙了高校提升教育質量的程序,影響了學生的成才率。理工科大學,更由於自身學科的專業要求,學習更具專門性,大學生學習倦怠形勢嚴峻。縱觀理工科大學生學習倦怠成因,有來自學生個人、高校本身、社會影響三方面的因素。

一、學生個人因素(個人管理)

社會不斷進步,也時刻影響著在校大學生。發達的通訊裝置,良好的聯絡條件,新時代的大學生再也不是“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象牙塔尖裡的人。縱觀當前在校大學生特點,我們會發現如下現象:在校大學生多為90後,他們早熟,有主見,自我意識突出,對異性關注度提升。當前,大學生責任意識強烈,努力自我規劃,但囿於自身認識及條件,並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使其信心低落,對自我產生懷疑,甚或迷茫。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當前大學生自主自信,創新意識增強,思維活躍,不拘一格,追捧新鮮事物,但缺少人生經驗,在對社會認知上存在從眾心理,繼而造成很多大學生養成激憤心理。究其原因,一部分,當前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快消費品時代,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成長程序,學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執行力與自我規劃意識脫節,例如現下的沉溺網路,集體逃課,拖延症等。

價值觀多元化發展趨勢,大學生正處於自我意識養成的關鍵時期,自我意識增強,對權威機構、傳統價值觀念出現一定程度的牴觸,對當下學校教育方式和內容表現出不滿;他們人際交往更加廣泛,網路世界的快速發展,通過QQ、社交網路、聯誼活動等途徑,大學生交際範圍擴大許多,更多的交際是通過虛擬空間完成,缺少了身邊的友情關懷,使大學生更易陷入虛擬的想象和依賴。

二、學校管理

理工科院校相對來說專業設定比較集中,除過“兩基”課程外,人文社會科學課程設定較少,在經考察的六個專業中,人文社科專業課程不到四門,人文社科選修課也比較少,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的乏味性。從學生構成上來說,理工科院校,男生比例佔絕大部分,同學之間交流更多的話題就是網路遊戲。由於男女比例懸殊,理工科課餘生活內容比較單一,多是體育運動。個別學生選擇了孤處,久而久之,脫離了集體生活。另一方面,通訊手段及網路的發展,使遠距離交流變得更加方便,學生也越來越重視網路連線,缺少了與身邊人的交流,導致學生性格雙重性,一方面在網路中揮灑自如,一方面在現實中處處拘謹。

學校學生管理水平較低,管理模式比較陳舊。當前高校師生配比較低,尤其是直接參與學生管理的輔導員隊伍亟需加強,學生管理仍處在傳統的管理階段,學生校內活動缺乏實時有效的引導和監督,學生處罰機制執行不嚴格,對學生不能起到警醒作用。

三、社會影響

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大學生學習倦怠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學習沒有壓力;二是對所學專業沒有興趣;三是就業壓力過大;四是受外界影響過大。

社會多元化發展,學習不再是通向成功的獨木橋,大學生對學習的期望值變低。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追求經濟成功的價值導向,極大地刺激著人們向社會要效益的心態,快節奏,近功利的'心態充斥著社會內部,這樣的社會氛圍也必然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也不再是“板凳坐的十年冷”。

在學生個人、學生管理、社會影響三者作用下,學生學習倦怠性不斷增強,要改變這一現狀,也必然需要從這三方面著手。要做到個人自覺、學校管理、社會引導三方面的結合,從而改變大學學習倦怠這一現狀。學生個人層面上,應結合自身要素,要認識到成功不是千篇一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闢蹊徑的成功路徑;學校層面上,要不斷加強學生日常管理與引導,營造學習氛圍,調整課程設定,開發學生興趣課程,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要加強人文社科類課程的設定,加強學校各種管理制度的貫徹執行,引導學生建立自我管理意識,同時,加強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使每一位大學生都能學而有成,學而有用;社會層面上,營造尊重學習、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摒棄急功近利的社會心態,建立多元的成功觀,摒棄“讀書無用論”。

參考文獻:

1、束強.90後大學生的特徵及班主任工作策略[J].改革與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