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綜述範文

才智咖 人氣:2.43W

文獻是指有歷史意義或研究價值的圖書、期刊、典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獻綜述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文獻綜述範文

一、序言

伴隨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市場更加開放,競爭日益激烈。相關領域(產業)不同程度、有條件、分步驟地放寬市場準入,大批外資企業湧入我國市場,參與市場競爭。

競爭力是市場競爭的產物。我國走市場競爭的道路不過20來年,企業競爭力的研究遠遠落後於西方已開發國家,但是伴隨市場競爭程度的不斷深入,有關企業競爭力方面的研究愈發重要。企業競爭力研究對企業良性成長壯大至關重要,也是培育與提升企業綜合實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迄今為止,國內外眾多學者和相關組織對企業競爭力的研究頗多,從不同的角度和假設前提出發,在研究物件、評價方法等方面重塑競爭力內涵,構建競爭力評價指標及體系,分析企業的優劣勢,提升企業競爭優勢。

本文瀏覽、蒐集有限的文獻資料,通過綜合、歸納、分析,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以求達到引導論文寫作的目的。

二、關於競爭力的不同定義

從目前看,企業競爭力的概念(定義)各式各樣,眾說紛紜。研究方法、內容及側重點也不盡相同。

劉曉斌在《零售企業競爭力定量評價分析》一文裡通過綜合能力論、生命論、功能論、狀態論、機制論、素質論這不同研究角度和假設前提下的六方面得出零售企業競爭力的初步概念可以簡單明瞭地歸納為:零售企業競爭力是零售企業在競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包括在服務、品牌和市場行銷體現出來的外顯競爭力,在經營能力、資訊科技體現出來的內在競爭力,以及在企業文化、企業制度等方面體現出來的核心競爭力。

賈玉花在《企業競爭力評價研究》一文中通過美國《產業競爭力總統委員會報告》,世界經濟論壇(WEF)1985、1994年《關於競爭力的報告》和日歐學者的比較研究等對企業競爭力歸納為:企業競爭力是指企業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通過配置或創造企業資源,在企業持續生存和發展方面所形成的比較能力。

這一概念體現了以下特徵:

①企業競爭力最終體現在持續生存和發展能力上,即體現在企業的目標上。

②企業競爭力是個多層次含義的綜合性範疇,不僅涉及到了企業內部要素結構和經營管理過程,而且涉及到企業的外部環境;不僅關係到了企業自身的市場佔有率和盈利能力,還關係到國家福利的多寡;不僅僅是靜態的比較能力,更是動態的進化的發展能力。

③企業競爭力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即它是動態的產物,不是靜態的結果。企業只有通過各種資源的配置,在戰略規劃,產品設計,市場行銷,採購,生產,銷售及管理過程中逐漸形成企業的競爭力。

④企業競爭力是一種比較能力。這種比較能力是以廠商的競爭為前提的。它存在三種類型:強勢競爭力,均衡競爭力和弱勢競爭力,是被評價企業與競爭對手之間競爭力的對比關係。

⑤企業競爭力是一個系統性概念。它是由市場指標來表徵,由企業內部素質(資訊、知識、創新能力、人力資本、企業文化等)來決定的。競爭力的強弱用單一指標是無法衡量的,需設計一套綜合性指標體系,對其進行科學評價。

同時該文還比較得出:“企業競爭力”是從經濟學角度進行研究的,特指企業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通過配置或創造企業資源,在企業持續生存和發展方面所形成的比較能力;“企業核心能力”更多地是從管理學的角度進行研究的,強調企業組織內部的學習、協調、凝聚功能。

從字面上來看,“企業競爭力”應當是較“企業核心能力”或“企業核心競爭力”含義更寬的概念,因為它不僅包括內部能力,還包括企業外部的產品效能、價格或成本等方面的比較及由此形成的市場份額的重新劃定能力。基於以上理由,可以用“企業競爭力”的概念統一“企業核心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或者把“企業核心能力”作為“企業競爭力”的一個組成部分,意在消除概念之爭和促進理論研究的深化。

劉忠敏《企業競爭力評價及其應用研究》一文中對比狄昂照、吳明錄、波特、錢德勒、普拉哈拉德等國內外學者和相關組織的研究成果認為,企業具備強勢競爭力或競爭優勢的根源在於企業的核心能力,同時認為企業競爭力是競爭力的形態之一,是指企業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通過配置或創造企業資源,能夠持續地、有效地向市場提供產品或服務的能力,主要體現佔有市場、創造價值、持續發展等方面與其他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比較能力。

這一定義包括以下幾層涵義:

①企業競爭力是以企業之間的競爭為前提的。

②企業競爭力概念本身並不能表明競爭力的強弱,因為競爭力是一種比較中的能力。

③企業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佔有市場的能力、創造價值和利潤的能力,以及創新發展的能力。

④企業競爭力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

⑤企業競爭力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張曉文等在《企業競爭力的定量評價方法》中認為:企業競爭力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競爭主體,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通過能力資源、制度與機制及與外部環境的互動作用,使其內外資源有效整合與優化配置,呈現比競爭對手更具優勢的良性迴圈態勢,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張東風、杜綱的《現代零售企業競爭力評價研究》中認為:現代零售企業競爭力是指零售企業在不斷整合供應鏈資源,提高效率,使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達到市場份額的擴充套件和成本被有效降低的能力。其主要體現在零售企業的內部經營管理、顧客服務、關係營銷、供應鏈管理、零售物流等方面。

三、關於企業競爭力的評價方法及其體系構建

劉曉斌在《零售企業競爭力定量評價分析》一文中運用層次分析法,把零售企業競爭力的評價因素和分析因素分成三部分,也即:

①基本要素(由外顯競爭力、內在競爭力和制度競爭力組成),

②評價要素,即在基本要素的基礎上,依據零售企業的特點,選取表示三個層次企業競爭力的要素,

③指標層,把各種評價要素的狀態進一步細化,用評價指標來表現。

由此建立的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由10個評價要素,31項評價指標構成。最後從整體、全域性出發,對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其中,對競爭力指標體系中的定性與定量採用不同的賦值方法,建立模型,歸屬資料權重,比較分析所研究零售企業的競爭力狀況。

張曉文等的《企業競爭力的定量評價方法》從系統理論的觀點出發,構建了企業競爭力的函式關係式以及企業競爭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數學模型。從能力資源、能力制度與機制和能力狀態三大方面外加環境因素構建競爭力體系。通過層次分析法結合定量與定性分析建立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11個評價要素,21項評價指標。

邵一明、錢敏《零售企業競爭力指標與評價模型》一文中以市場佔有能力、營運能力、獲利能力、資訊科技水平、人力資本這五大方面內容來設計競爭力評價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以上及細分評價指標的權重,建立遞階層次結構,根據零售企業競爭力系統中各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系統的遞階層次結構圖。通過比較判別法確定及計算各項評價指標的相對權重。並且運用綜合模糊評價的思想將各指標轉換成相應的分值,然後加權平均,得出總分,以此確定零售企業競爭力高低。從而轉換成具體的公式,進而建立模型,結合資料,最終計算得到零售企業競爭力的綜合得分。即得出零售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弱,為零售企業改善經營,抵制外資零售企業的強烈衝擊,確立競爭的優勢,縮短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

黃河在《企業競爭力的評價及提升研究》一文中建立了以財務報表資料為主要依據的評價指標體系,對企業的顯在爭競力進行評價,同時力圖反映企業未來競爭能力的真實狀況。該評價指標體系分12大類,包括企業規模、營運能力、經營安全能力、盈利能力、市場控制力、技術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人力資本、企業文化、資本運營能力、跨國經營能力、環境協調能力。各大類下又有若干小指標,共58項。

黃河在設計的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在指標設定、評價準則,尤其是度量方法上遵循指數化原則。根據資產類和過程類的分類處理原則將58項指標分為六類,且按上述六類指標將各企業的每類指標內所含的具體指標的數值進行加總並求出平均值,從而便利相互間比較。再通過將每類指標各個被評企業的平均值加總然後再求出行業的平均值,以行業平均值作為標準引數同各企業的數值進行比較。最後分別用各個標準引數與各企業相對應的綜合指標平均值相除,得出各企業六類指標相應的競爭力指數。評價體系建立及方法的運用關鍵在於權數的合理分配及方程的準確建立。

李飛、劉明葳的《中外大型零售企業競爭能力比較研究》將零售企業競爭力的內容分為作為競爭資源的核心層、作為核心能力的中間層以及作為競爭優勢的表現層,而文中著重強調中間層競爭能力的比較,也是該文的一大核心支出,文中提及的中間層比較包括業態創新能力、店鋪擴張能力、營銷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財務運作能力。

祝波、呂文俊的《商業零售企業競爭力評價體系及模糊綜合判斷》把對商業零售企業的評價指標重點放在財務指標的資料上,通過企業的財務資料,計算企業的財務狀況,從表面反映企業的競爭力狀況。

祝波、呂文俊從企業的基本資源狀況、經營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文化親和力等主因素方面入手,衍生出包含人力資源狀況、經營管理能力、營銷服務能力、市場創新、管理創新等多項評價的零售企業競爭力的子因素,從而構建了零售企業競爭力的綜合評價體系,最後運用AHP方法,確定各層級評價指標的權重,對零售企業競爭力進行模糊判斷,建立零售企業競爭力模糊綜合判斷模型,並運用層次分析法求解模型。

王桂根在《我國零售企業競爭力研究》一文中認為國內外的競爭力研究文獻中,對零售企業競爭力測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企業總體層面上,大多偏重於定性分析,沒有做出定量分析,缺乏直觀性和實際應用意義,也很難為企業提升競爭力提供依據。

因而作者採用量化的財務指標體系(選取了4個財務指標體系,即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增長能力),運用因子分析法對企業競爭力進行實證分析研究。

張東風、杜綱的《現代零售企業競爭力評價研究》中獨闢溪徑地吸收“供應鏈”理論和“平衡計分卡”原理來設計現代零售企業的競爭力評價體系,作者認為完整的零售企業競爭力評價體系由2部分構成,即服務績效(顧客服務績效+供應鏈服務績效)和內部績效,同時從從財務、客戶、流程、學習、成長4個角度形成了同樣是4個角度的現代零售企業競爭力評價的“四流評價體系,依據四流評價體系,構建了現代零售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對定性和定量評價指標分別採用多指標的綜合評價(資料標準化)和語義差別隸屬度賦值方法進行競爭力評價。

四、內外資企業的選取及相關競爭力指標比較

劉曉斌在《零售企業競爭力定量評價分析》認為,銷售額排名第一的零售巨頭沃爾瑪,它的發展運營策略、顧客策略、人力資源策略創造其驕人的業績。天天平價,始終如一、自有品牌全新感受、物流配送世界第一、營銷互補共生共容等是沃爾瑪成功的關鍵。沃爾瑪的競爭優勢在於後勤物流配送(存貨補充)能力和吸引客戶忠誠的經營能力,由沃爾瑪的例子得出競爭力具有時間性,難於評價,受影響的因素很多。進一步講,對競爭力指標體系設計,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李飛、劉明葳的《中外大型零售企業競爭能力比較研究》選取了10家進入中國的世界零售50強公司和10家中國本土最具競爭力的零售公司,著重在中間層的競爭力的五方面(創新能力、店鋪擴張能力、營銷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財務運作能力)進行差別比較研究。最終得出中外零售企業的均值和最優值。

劉星原的《零售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_兼析中外零售企業的競爭力》從中外零售企業出發,對這兩大團體在擁有良好的商業門店地理位置、擁有經營管理人才以及員工學習與培訓體系、掌握能滿足顧客需求的、具有異質性特點、其他企業難以模仿的經營內容或經營模式、具備對企業執行環節全過程的管理、成本控制、銷售能力、資金籌集能力與利潤率水平、企業的利潤率、銷售額、資本積累與資金籌集能力這些方面進行了定性的陳述。

王桂根在《我國零售企業競爭力研究》選取30個零售業上市公司作為評價物件,結合統計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和挑選出的30個零售業上市公司2005年的資料資料,進行零售企業競爭力評價分析。選取分析變數,計算相關係數矩陣以及各特徵向量,確定主成分,然後分析出各個因子及其貢獻率後,構造出F函式。計算各個樣本在每個因子上的得分並得出其F值,以F值為標準進行判別。

五、企業競爭力研究的普遍意義

劉忠敏的《企業競爭力評價及其應用研究》認為對企業競爭力進行評價,具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①進行企業競爭力的定量評價,可以從定量角度科學、準確地描述和把握企業競爭力的狀況及其變化趨勢。

②企業可以根據綜合評價的`結果,進行競爭力的綜合排序(特別是行業內部排序)及分佈狀況研究,從而激勵企業發揮優勢,彌補不足,全面提高競爭力。

③開展企業競爭力綜合評價,便於企業對影響競爭能力的內部因素進行分析,為企業提供自我診斷的有效方法。

④企業競爭力綜合評價方法研究可以為形成長期評價制度奠定基礎。

⑤企業競爭力評價有助於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高一國的綜合國力,併為政府政策及巨集觀決策提供依據。

六、小結

近年來,中外學者對企業競爭力的研究方興未艾,企業競爭力也愈發受到有關人士特別是企業管理者的注意。雖然研究成果較多,成果也較豐富,但是作為核心力本身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一方面,不同的學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來研究、詮釋有關競爭力的不同方面;另一方面,關於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指標體系的構建及評價向來紛繁複雜,也由於競爭力評價的定性與定量比例不當(後者較難,前者較空洞),此外,對於內外資企業的資料對比分析例項由於種種原因往往涉及較少。正因為如此,也為論文的寫作選取了不錯的突破口。

相信通過本文的概述能夠為論文寫作指路。

文獻綜述 篇1

1、前言

我通過登陸中國期刊網全文資料庫和查詢有關文獻,共蒐集有關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文獻資料二十幾篇,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04、05年。現將有關的資料歸納如下:

2、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

2.1不同型別社會體育指導的培養

劉平江、趙立《淺談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2002年)一文中提出:“要培養一專多能的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在鄧星華《論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2001年)一文中提出:“我國社會體育的特點和鍛鍊群眾的需要,可以將社會指導員分為健身健美類、醫療保健類、競技運動類、休息娛樂類等四類。”從上述文獻資料可以看出,培養各個層次類別的體育指導員,可以全方位地為社會體育指導服務。

2.2加大高校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力度

廖軍在《充分發揮高校優勢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2003年)一文中表明:“高校體育專業擔負著為國家培養高層次體育專業人才的任務,根據社會對個類體育人員的客觀要求,其培養目標應主要是適應面廣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因此高校應該把培養和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列入其職責範圍。

3、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

3.1管理社會體育指導員應更加細化

倪同雲、白雲、陳琳等在《完善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體制的研究》(2002年)一文中明確指出:“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具有國情特色的較細分類,如在大類上可分為管理型、經濟型、技術型等,再在每個大類上分細,如技術型可分為:青少年指導員、老年指導員、婦女指導員等。”

3.2建立健全的我國社會體育組織管理體制

早在1987年,日本由文部省公佈了《關於社會體育指導員知識,技能稽核事業來認定規程》。在《鄧星華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2001年)一文中指出:“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法規,從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申報、培訓、考核、授予稱號、上崗經營、年審註冊、晉級權利和義務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確規定。”從上可以看出,建立完善的社會體育組織管理體制的重要性。

4、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現狀

4.1社會體育指導員總體數量情況及分佈

如付明、李飛傑在《武漢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調查與研究》(2005年)一文中歸納出:“武漢三鎮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表現出第一總體數量偏少,第二等級結構失調,國家級一級所佔比例太少,而三級比例過大。”何敏學、都曉鵑在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特點研究》(2005年)一文中指出:“我國人均社會體育指導員約為1:3994,京津滬遼江浙等市處於領先地位。”

4.2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性別構成

李小燕在《宜昌市城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調查與分析》(2002年)一文中指出:“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大多為職業女性和離退休人員,這一分佈是與女性工作生活生理結構以及對體育的價值觀念相應的。”在武笑玲、馬美榮等《城市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2004年)一文中指出:“目前洛陽市城區社會體育指導員性別結構與國家1998年的統計基本吻合,性別結構基本合理,男性高於女性,調查還發現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多為職業女性如文藝工作和離退休人員。”

4.3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年齡結構

孫培初年《齡結構偏大文化層次偏低---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現象調查》(2005年)一文中明確指出:“以上海為例:70%以上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由街道社群聘請專業教師授課培訓各區省自己發證,除少量街道社群文教幹部外,絕大部分是離退休人員和下崗職工,其中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34歲,平均57歲。”

4.4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文化素質狀況

莊永達在《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問題研究》(2004年)一文中提到:“我國已經擁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約20萬人,這樣的發展速度和規律應該來說是來之不易的,說明我國的各級體育部門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但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如此高速度大規律地發展背後的質量保證問題。”

4.5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職業分佈狀況

付明李、飛傑在《武漢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調查和研究》(2005年)一文中表明:“武漢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職業分佈中專業社會體育指導員佔5.9%,兼職的人員最多達到62.2%,其次是離退休人員佔26%,體育教師所佔的比例最少為0.5%,其他的為3.4%。我們可以看出體育教師所佔的比例過少,說明體育教師的積極性還沒充分的調動起來。專職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所佔的比例不大,說明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先階段還不能作為一種主要的謀生手段。”

5、總結

通過以上的文獻資料可以瞭解到,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管理等方面的理論以及它的一些現狀。荊州地處我國中南部,社會環境經濟實力體育發展水平和體育人口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相比還處於落後狀態。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雖然要順應我國這個大環境,但也必須體現指導員鮮明的地方特色,因時、因地制宜建立適合本地區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