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臨床護理和健康教育

才智咖 人氣:3.05W

在高血壓病臨床護理實施過程中,實施個體化的護理措施比採用常規護理措施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要更有效。

高血壓患者臨床護理和健康教育

摘要:

探討對高血壓病患者住院期間臨床護理過程中需注意的事項。此外高血壓病的控制除了住院期間的醫療及護理外,患者出院後的自我保健對穩定病情也同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也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高血壓;患者;臨床護理;健康教育

高血壓是以體迴圈動脈壓升高、周圍小動脈阻力增高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血排量和血容量增加重要表現為臨床綜合徵,未使用降壓藥物情況下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病可導致心、腦、腎及周圍血管、眼底等靶器官病理損害並致功能障礙的常見心血管疾病。臨床上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以原發性高血壓最為常見,約佔高血壓患者的95%。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取本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92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為研究樣本,其中男76例,女16例,年齡最小55歲,最大82歲,患者均能按治療要求配合執行醫囑。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觀察組另一組為對照組,每組成員均為46例。其中觀察組男39例,女7例,平均年齡(63.2±6.5)歲;對照組男37例,女9例,平均年齡(64.1±5.8)歲。

1.2方法

在住院臨床護理過程中,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高血壓護理措施,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個體化護理措施。個體化護理措施包括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實施個體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針對患者的受教育背景、性格特點實施心理干預輔導,根據醫師對患者的診斷按照患者特定生理情況配合醫師對患者給予個體化給藥治療指導。在實施心理干預輔導時護理人員態度要和藹,要耐心,以提高患者配合降壓控壓治療的積極性。要根據患者不同教育背景、理解能力和年齡差異應用可以讓患者便於理解的方式使患者在進行健康教育過程中瞭解高血壓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血壓。認識治療目標,目前一般主張血壓控制目標值應<140mmHg/90mmHg。

應早發現早治療,降血壓降低到上述目標血壓水平值。但降壓並非越快越好,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應根據病情在數週至數月將血壓逐漸降至目標水平。年輕、病程較短的高血壓患者可較快達標。老年人、病程較長或已有靶器官損害或併發症的患者降壓速度宜適度緩慢。

降壓治療方案的實施在可以有效控制血壓的情況下還應兼顧對糖代謝、脂代謝和尿酸代謝的控制。同時還應給予個體化的飲食指導。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定期監控患者血壓狀況,注意患者身體不適情況,囑咐患者在血壓水平較高時需臥床休息,避免出現高血壓危象。此外在護理過程中還可採用給患者發放註明藥物名稱、服用時間和次數等用藥資訊的卡片,及時提醒患者注意服藥。

1.3高血壓控制效果評定標準

根據觀察記錄給予兩種不同護理方式的兩組患者治療前後血壓(收縮壓和舒張壓)變化情況,來評定血壓控制治療效果:舒張壓下降>20mmHg(1mmHg=0.133kPa)為顯效;舒張壓下降>10mmHg但<19mmHg為有效;沒有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

2結果

採用不同護理方式的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效果對比,觀察組顯效為34例(73.9%),有效為11例(23.9%),無效為1例(2.1%),總有效率為97.8%。對照組顯效為22例(47.8%),有效為13例(28.3%),無效為11例(23.9%),總有效率為76.1%。

通過上述統計資料容易發現實施個體化護理的觀察組有效率高於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進而可知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個體化護理會更加有效。3討論根據對上述兩組採用不同護理方式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可以看出,在高血壓病臨床護理實施過程中實施個體化的護理措施比採用常規護理措施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要更有效。

因此可知個體化護理能夠提高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效果,減少併發症的發生。護理實施過程中的心理干預管理對疾病治療和預後康復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高血壓病作為一種身心疾病,容易受到心理情緒的影響,因此針對高血壓病必須採取有效的心理干預管理措施[1]。根據醫學研究發現,不良心理行為可誘發神經內分泌機制啟用,激發交感神經等,引起脂類代謝出現不調及紊亂,從而導致心率變化,進而引起血壓升高[2]。因此可知採用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是可以顯著消除或減輕患者不良心理問題,使患者體內恢復穩態,降低了不良症狀的發生率[3]。目前常用降壓的藥物有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鈣通道阻滯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等。

用藥應遵循初始治療採用小劑量根據需要逐步增加劑量,優選長效製劑,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藥物有效性和耐受性,兼顧患者經濟條件及個人意願個體化選用有效的.降壓藥物[4]。要認識到抗高血壓藥物可以控制但不能治癒高血壓,必須堅持長期服藥治療來控制血壓及預防其對身體多個系統的損害,注意在沒有醫生建議的情況下,不能隨意開始或停止服藥或改變劑量。

同時對新加用抗壓藥物的患者若出現相應不良反應(如面部潮紅、腳裸水腫、高鉀血癥、乾咳等)且不能耐受時,應及時就醫換藥[5]。針對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高血壓的非藥物輔助治療和患者的自我管理同樣非常重要,首先控制體重,將BIM(體重/身高2)儘可能控制在<24kg/m2體重降低對於血壓管理非常有益;其次限制鹽攝入,膳食中約80%鈉來自烹呼叫鹽和各種醃製品,應減少烹呼叫鹽用量,少食醃製品,推薦每人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g;再次注意補充鉀鹽每日吃新鮮蔬菜水果,減少脂肪攝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動武脂肪,鼓勵攝入單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等);最後要注意戒菸戒酒、增加運動和保持心態平衡[6]。

3小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上述46例觀察組患者採取給予個體化護理干預措施的護理方式取得的良好效果,可知高血壓個體化護理干預護理方法可行。

參考文獻:

[1]劉慧萍.高血壓護理過程中護患溝通起到的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9(3):227-228.

[2]文桂芳.護患溝通在高血壓護理過程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2):275-276.

[3]雷志英.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10):9-10.

[4]陳慧,張煜,唐梅芳.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及相關知識程度的影響[J].實用預防醫學,2014,21(3):381-383.

[5]汪蓮開.高血壓病的預防、治療與護理[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10.

[6]戴述美.高血壓防治與調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