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腦室引流治療重症高血壓性腦室內血腫的護理體會

才智咖 人氣:9.61K
側腦室引流治療重症高血壓性腦室內血腫的護理體會
作者:陳舜卿,謝澤娟,王玉心,鄭卓雙
【摘要】 目的:探討側腦室引流治療重症高血壓性腦室內血腫的效果。方法:對55例腦室鑄型血腫行側腦室引流並輔以尿激酶腦室內注入。結果:55例中基本治癒26例,佔47.3%;顯效18例,佔32.7%;好轉11例,佔20%;無死亡病例。結論:側腦室引流並輔以尿激酶腦室內注入是一種安全、有效、簡單的方法,加強術後腦室引流管的護理以及病情的.觀察、血壓的控制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 側腦室引流;重症高血壓;腦室內血腫
  高血壓性腦室內出血形成血腫,是一種嚴重急性腦血管疾病。其起病急、病情發展快、併發症多、複發率高。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對55例腦室鑄型血腫患者,採用側腦室鑽孔引流,建立持續引流並輔以尿激酶注入腦室溶解血塊,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55例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齡45歲~68歲,平均年齡56.5歲;既往有高血壓史的46例;因情緒激動、勞累誘因發病13例;偏癱8例;失語5例;抽搐9例。均經CT掃描確診為腦室內血腫。血腫大小:按王耀山等[1]提出的方法計算腦室內血腫量,全部病例均在30 ml以上,其中12例出血量在100 ml以上。 論文網在
  1.2 方法 患者均在出血後6 h~72 h內行側腦室鑽孔引流。從術後第2天起,在無菌操作下,每日用尿激酶2萬U加生理鹽水2 ml溶解後從引流管注入腦室,夾閉2 h後開放引流系統。
  2 結果
  本組引流的時間為5 d~9 d,平均7 d;複查CT發現腦室積血消失;術後全部存活。根據1986年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標準,將腦出血預後分為5級,1級:基本治癒;2級:顯效;3級:好轉;4級:植物生存;5級:死亡。55例中基本治癒26例,佔47.3%;顯效18例,佔32.7%;好轉11例,佔20%。無死亡病例,術後存在不同程度的併發症,其中再出血2例,有12例出現肺部感染,其中6例需行氣管切開,消化道出血10例,無顱內感染髮生。
  3 討論
  3.1 腦室引流管的護理
  3.1.1 嚴格掌握引流瓶的放置高度 鑽顱血腫排空術後均置引流管接無菌引流瓶,為便於引流腦室內的血凝塊,開始引流瓶可放於平側腦室上緣高度,隨著引流液內的血凝塊消失引流瓶可放於引流高度平側腦室上10 cm~15 cm,以維持一定的腦室壓力,引流瓶放置過高且超出顱內壓力高度時,引流壓力不夠,不利於引流,腦脊液引流受阻,就起不到降低顱內壓的作用;引流瓶過低使腦脊液引流過快,可導致顱內壓驟降、側腦室關閉,易引起腦室內出血或小腦幕孔上疝等。
  3.1.2 妥善做好引流管的護理 防止引流管脫出,保持引流通暢,認真做好床邊交接班。嚴密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管通暢時,引流管內的腦脊液平面隨心臟跳動而上下波動,如不通暢,液麵即靜止不動。如引流管內平面無波動,仔細檢查引流管有無受壓、扭曲、摺疊等,如考慮管腔阻塞,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進行處理。轉移患者時防止牽拉,需先關閉引流管系統,以預防顱壓波動過大、積氣或引流液返流入顱內,安置妥當後,重新調節後開放。
  3.1.3 嚴格無菌操作,防止顱內感染 腦室引流是造成顱內感染的途徑之一,多因消毒不嚴格或腦室持續外引流時間過久,使細菌沿管道侵入腦室引起。創口敷料被血液、滲出液汙染時,應及時更換無菌紗布。穿刺部位每天更換無菌敷料1次,保持創口敷料乾燥無汙染, 更換引流瓶應注意無菌操作,一般每日更換一次,切忌引流管外口與腦脊液收集瓶內的液麵直接接觸,防止逆行感染。
  3.1.4 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狀 一般情況下,24 h引流量約為200 ml~400 ml。引流液初為暗紅色並混有血凝塊,逐漸轉為淡紅色,如引流液突然出現全血性或顏色較前加深,患者意識障礙加重,說明有再出血的可能,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本組2例在術後出現意識障礙加深,予報告醫生後,急複查頭顱CT示再出血,及時積極處理後轉危為安。如瓶中無引流液流出,在患者頭皮外引流管通暢且無脫管的情況下,可能是腦組織或血凝塊阻塞引流管所致,及時報告醫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