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化學課堂心理環境

才智咖 人氣:2.24W

" 課堂心理環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認知效率的師生心理互動環境,它是由學生學的心理環境,教師教的心理環境構成的。課堂心理環境融洽還是冷漠,活躍還是沉悶,將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產生積極或者消極影響。為此,教師就要投入、傾注一定的情感,上課伊始就要展現、演繹教材內蘊含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啟發學生善於探究,鼓勵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處理好課堂教學的動與靜、冷與熱、寬與嚴的關係,使課堂心理環境始終處於融洽和諧、穩定持久的狀態。

淺談化學課堂心理環境

學生學的心理環境是通過學生的學習態度、道德品質和行為、組織紀律性、團結協作、尊敬師長、自學互勵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學的心理環境是課堂心理環境的主要構成要素。教師教的心理環境是由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風格、治學精神、管理方式、特別是道德品質和行為等多種心理因素構成的。教的心理環境是影響學生的認識發展的品行形成的決定因素。教師的心理素質的優化、業務能力的不斷提高,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展現,是維護和發展課堂良好環境的決定因素。

本文擬對化學課堂心理環境作一粗淺的剖析。

一、人格是創設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的前提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領導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潛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強的說服、教育能力,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形成和發展優良個性品質。教師的個性品質對學生個性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的示範和導向作用已被國內外大量研究證實。正如烏申斯基說:“只有個性才能作用於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同時,有關研究還表明,教師的個性品質能影響學生智力的發展,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優良的個性品質,有利於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二、情感是維持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的條件

教書育人是一項觸及靈魂的工程,知識的瓊漿只有通過教法和情感等載體,才能輸入學生的心田。

贊可夫的心理實驗表明,教師的良好情緒,會使學生精神振奮,教師的'不良情緒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課堂教學過程不僅是在特定情境下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進行情感交流,認知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本身的情感狀態,可以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產生情緒上的共鳴。教師上課和顏悅色,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鳴,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習積極性提高,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為此,教師應是一個情感豐富的角色,應具有駕馭情感的能力和恰當運用情感的藝術。教師走進課堂穩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於創造一個安靜和諧的學習氣氛。以飽滿真摯的情感授課,情緒高昂,全身心投入,注意使用激勵性的語言提問、評價,學生就會在一種受教師尊重、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下學習。一旦學生產生牴觸情緒,即使一流的教師也只能教出末流的學生,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所以,和諧的情感氛圍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注意以言激情、以景生情、以情動情,還要注意對學生情感需要的激發、調動的滿足,而且要善於依據教學內容的性質和難度大小,重視對學生情感活動的性質和強度的調控。總之,要讓學生“愉快”,教師必須首先“愉快”,一個“愉快教師”的感染力能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學習環境。

三、趣味是調節課堂心理環境的內在動力。

興趣是一個人傾向於注意認識某種事物和研究某種事物的一種心理活動,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中學生意志力較差,情緒不穩定,注意力易分散、鬆懈懶散,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授課時要嚴謹而不嚴肅、風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於樂,營通過這一系造深厚的學習氣氛。如在講國中“緒言”時,什麼是“火”,為什麼會有“火”,鐵可以燒嗎,真的有“鬼火”嗎 ... ...列與“火”有關的問題的提出, 必定能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熱情,這樣設疑激趣,求知慾倍增。還可用化學實驗,如用庶糖做“黑饅頭”,“魔棒”點燈等等,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還可用新的內容、新的觀點、新的教具、新的板書等來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促使學生各種感官處於最活躍的狀態,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投入學習。

四、激勵是活躍課堂心理環境的正催化劑

美國心理學家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研究表明“激勵因素”能令心情舒暢,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做好學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於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應對有創新或有不同觀點的同學首先給以肯定,對有創新的同學給以高度的讚揚,對有進步的學生每次給以鼓勵性的評語,尤其要注意多為差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品味、體會成功的滋味。使他們形成“我也能學好”的良好心理狀態,讓學生體驗到自己的價值,讓學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體驗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悅。所以,激勵是活躍課堂心理環境的正催化劑。

清代的顏元先生便深諳“適時誇獎”的教育之妙,他留下的“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的至理名言仍然值得今天的教師好好去深思,咀嚼與體味。

五、機敏是形成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的措施

教師的基本素質之一是在課堂上應有較強的應變能力。教學必須貫徹教學原則,教師在授課時,首先要明確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克服盲目性、隨意性和片面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所處的環境,包括自然、家庭、人際等都隨時可能面臨各種意想不到的變化,這些都可能成為外來的心理應激源,因而需要有相應的應變能力,從而避免在應激狀態下心理失常與行為失態,面對課堂發生的意外事件,教師要保持鎮定、冷靜、理智、大度、豁達和寬容,要泰然處之。教師要用熱愛教學事業、廣博的知識、嚴謹高尚的人格影響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心理環境,靈活機敏地處理意外事件。有一位教師在課堂上讓一位學生演示“銀鏡反應”實驗後,自己也動手做起來,並要求學生認真仔細觀察實驗,目的是想交代清楚實驗成敗關鍵,但在操作過程中卻發現自己出了錯,此時如果停下來重做或不做,必將影響教學氣氛,而他繼續做了下去,但是提出了一個問題,與前面實驗對照,實驗操作步驟有什麼不同?是否會有“銀鏡”出現?這樣巧妙地利用實物實驗做對照實驗,既使學生對成敗關鍵有了深刻地印象,又避免了課堂上“空白”的出現。

六、紀律是維護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的收斂劑

課堂紀律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只有學生自覺地遵守課堂紀律,才能產生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學風,首先要對學生進行課堂常規訓練。培養學生自我發展和積極適應能力,自我進行心理與行為的調適;戰勝不良的心理與行為,弱化、矯正不良習慣;對正確行為要積極適應,主動內化,忌隨波逐流或消極同化,從而使學生在自知、自覺、自願、自律的基礎上,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才能產生課堂中良好的心理環境。其次,要形成維護課堂紀律的健康輿論。課堂中的輿論,即學生共同的意見,言論在心理環境的形成中作用很大,感染力很強。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揚團結互助精神,在教學中設立“一幫一”化學學習小組,開展互幫互學活動。組長組員不是一成不變的,可實現角色期待,促進團體間的競爭,這種作用極大,使學生情緒高漲,積極向上,動力無窮。

七、激疑是營造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的

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複雜的思維過程。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為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無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應用多種手段,來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誠如美國學者布魯巴克所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問題。”

課堂心理環境受班集體人際關係(師生和學生間的關係)的制約。師生關係融洽,互相尊重、體諒、友好就可以形成積極、健康、活躍的課堂心理環境。所以每節課教師都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大膽質疑,對教師的授課、教材提出自己的見解。

總之,課堂心理環境是一個值得重視和探究的話題,對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益,培養積極健康的學生心理,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