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代理理論的治理者業績評價與激勵機制

才智咖 人氣:7.14K
基於代理理論的治理者業績評價與激勵機制
摘要:代理理論是研究在資訊不對稱的條件下,如何權衡所有者和治理者的關係,做出最優的制度安排及規劃,促進治理者努力工作,充分發揮組織效率的理論。基於代理本錢的存在,所有者根據相應的有效指標對治理者的經營狀況進行業績評價,以此針對治理者的行為設計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其核心是協調股東和經理之間的利益,以最大可能減少代理本錢,實現股東利益的最大化,終極達到企業的所有者和治理者利益的雙贏。
  關鍵詞:代理理論;業績評價;激勵機制
  
  一、代理理論在企業業績評價中應用的一般分析
  
  我們這裡所說的業績評價只是指所有者對於治理者的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和稽核,並不包括企業對於整個公司經營運作的各個題目,以及治理者對下屬經營單位經營狀況的評價,由於後者更多的側重於企業發展評價分析,那將是一個企業的長久戰略題目。在此我們只討論針對委託代理關係產生代理本錢,從而對治理者的業績進行評價存在必要性這一題目來進行分析。
  由於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委託代理關係中,業績評價指標設計恰當與否,關係到能否充分發揮代理人的潛能,能否終極使委託人目標利益最大化。根據代理理論,設計業績評價體系應遵循以下原則,以使委託人儘可能全面和真實地瞭解代理人的實際工作和努力水平。
  1.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如我們所知企業業績評價的發展經歷了長期的過程,從最開始的單一的運用財務指標來進行衡量,發展到現在的結合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這是業績評價的一個突破性的進展。處於代理理論中的代理人的活動很多並不能依靠財務指標予以量化,因此代理理論的存在對非財務指標進進業績評價體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並且,基於代理理論的治理者業績評價,單純的使用財務指標如投資收益率、每股收益將會導致治理者以放棄長遠利益而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為,財務指標具有可以定量化便於操縱的特點,但面對其缺點,非財務指標的運用有其補充的必要性。
  2.業績評價與激勵機制相結合。業績評價與激勵機制是密不可分的,對於代理者的賞罰必須基於科學公道的業績評價,不然就很可能導致目標的扭曲和評價的不公允。委託人和代理人之間在業績評價過程中很可能展開一場博弈的較量,這樣,對於委託人來說,如何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將是充分發揮治理者才能的有效保障。
  3.激勵的基礎是制度的設計。對於治理者的激勵機制終極落實到制度的設計上。由於不確定性的存在,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不可能在事前簽訂一個完全合同來約束代理人的行為;再加上代理人行為的不可觀察性,使得委託人很難監視代理人,監視效果差且本錢高。因此只能從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進手,建立一套既能有效約束代理人的行為又能激勵代理人按委託人的目標努力工作的機制。
  
  二、代理理論在治理者業績評價應用中存在的題目
  
  對於企業整體的業績評價存在著很多的題目,如業績評價與戰略脫節,業績評價體系不完全,預算評價與考核脫節等等。我們這裡討論對於治理者的業績評價,與企業整體的業績評價有很大的不同。企業存在很多的不可控因素,對治理者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假如把企業運營的很多不可控因素包含在其中,在發生這些狀況的時候還按照原來的指標對治理者進行評價是不公平的;同樣,對於企業,經濟利益方面的改善並不一定與治理者的經營有直接的關係,而是由於國家的政策或其他與財務利潤相關的活動產生,這樣以企業的戰略業績評價治理者的業績就會導致無謂的激勵。因此,對於治理者經營業績的考核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其面對的題目:
  1.資訊不對稱。對於代理理論給企業經營治理帶來的最明顯的缺點就是資訊不對稱的影響。很多的治理者為企業的經營運作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客觀改善了企業的經營狀況,但是,卻無法在股票的價格中體現出來,另外,很多經營治理者只注重短期行為,做出對企業的`長遠目標產生巨大影響的決策,對於所有者在短期內無法識別其經營優劣。非財務指標進進評價體統,給業績評級增加了很多的客觀性因素,但非財務指標還有待於發展和進一步完善,並且在一些企業非財務指標的選用還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因素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