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小體育理健康教育

才智咖 人氣:2.65W

第一篇:國小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常言道“良好的個性行為,比卓越的才智還重要。”良好的個性即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人友善,為人正直,做事情積極主動向上。無數事例證明,體育運動可以較好地調節人的心理,促進個人的行為和個性向著健康的方面發展。國小生的身心正處在快速發展期,國小體育教學中,一線教師須著力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國小體育教學的責任和使命。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就國小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談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期拋磚引玉。

淺談國小體育理健康教育

1.結合國小生的實際,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國小生正處於身體快速發育時期,每個階段的心理特點也各不相同。實踐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安排不同的運動專案,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教學“踢毽球”一課,針對的是國小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這一年齡段的學生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成熟,注意力難以集中,做事情遇到困難容易放棄,持之以恆的精神較差。教學中發現,剛開始,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還很高,但是隨著練習次數的不斷增加,由於成功率較低,踢一次,還要撿一次,大部分學生明顯不願意踢了,感到沒意思。這時,發現學生喜歡比賽看誰踢得遠,恰好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開展教學,馬上組織學生排成隊,進行踢遠比賽,這下,學生們的參與情緒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爭先恐後往前排隊。有的踢得較遠,教師拍手叫好,有的踢得較近,甚至沒有踢上,教師馬上投來鼓勵的眼神,要其重新踢一次,只要踢上了,即給予積極評價。有的竟然把毽球踢到了身後去,引得學生們鬨堂大笑,這時,教師跟隨學生們大笑,但要及時給予指導,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耐心指導其如何能夠踢成功,要大家給他鼓掌加油。下課了,學生們還沒有盡興,強烈要求下節課還繼續踢。通過及時轉變教學形式,有效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同時,經過教師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學生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得到了延續,踢毽球的課堂教學質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針對較高年級的國小生,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人為善,與人融洽相處,加強自我調控能培養。國小高年級學生的社會角色感越來越強烈,爭取個性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在這一時期,教師在安排毽球教學內容時,不但要進行毽球基本技術的指導,也應考慮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除了安排一些基本功的練習之外,還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安排一些傳毽的練習,學習有大腿、胸部、頭部等部位觸毽,可以傳授一些簡單的毽球比賽的要求,適當組織毽球比賽,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表現欲,還能使學生始終保持較大的練習興趣,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培養終生體育的觀念。

2.重視學生行為引導,更要重視其內心教育

每個班級總有少部分學生不合群,總想有所獨特的表現。例如,集體跑步時,總有學生故意跑得較慢,影響團隊的整體性;打籃球賽時,總有學生拿著籃球亂跑,隨意拍著玩,到處亂丟。對於課堂上這些學生的表現,教師一味地加以制止是不對的,但從根本上分析這部分學生的心理特點,找其談心,讓其說明為什麼會這樣做,讓學生充分表達這樣做的心理想法,然後,教師平和地針對這一心理,向其講明這樣做的影響,給予必要的心理指導。

3.鼓勵學生進行公平合理的競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體育的最大魅力在於競爭,只有競爭才會有進步。實踐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公平合理的競爭,可以較好地鍛鍊學生的心理素質。由於國小生心理自控能力差,情緒易受一時的得失而變化,常常會因為過分計較一時的勝負而指責小組內的成員,也常常會為了勝利而違反規則,甚至發生衝突。針對這些不良的心理和行為,教師應該及時予以指導,讓學生們充分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體會團隊合作的樂趣,自己的情緒不要為一時的得失而發生大幅的波動,不應埋怨,而應鼓勵小組成員,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4.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男同學和女同學的心理素質是不同的,同性別的學生,其個性和心理素質也存在著較大差別。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心理素質的學生開展體育專案鍛鍊,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人的性格差異及學習情況和家家庭情況,心中有數後,因材施教。例如,一堂體育課上,一名女生總是不喜歡運動,性格也較內向,而且特別愛哭。針對這名學生的情況,教師進行了善意的提醒,她卻哭了幾分鐘,小組內的其他同學也不願意和她成為一組。經過觀察,我發現她的身體素質並不差,只是因為膽小,不敢嘗試新的內容,一節跳大繩的課,她也只是跳過兩次,總是躲在後面。一度苦於沒有合適的引導辦法。直到有一天偶然聽說她喜歡打乒乓球后,讓我眼前一亮。我趁學校舉行乒乓球挑戰賽的時機,在班裡組織了選拔賽,結果出人意外,她的乒乓球水平比很多男同學還好。於是我在課堂上表揚了她,雖然她表現得很害羞,但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通過乒乓球活動加深了大家對她的瞭解,她自己也找到了自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增強不少,班裡的同學對待她的態度也有了很大的轉變。對於類似情況的學生,我覺得應該多給他們一份關愛,努力營造一個人人相互關心,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氛圍。讓他們感覺到老師特別關心自己,時時投去一個鼓勵的眼神,送上一個真誠的微笑,即使成績沒有進步,只要他們盡力了,就給予表揚。總之,國小體育課堂教學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具備的心理健康教育優勢,適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教師須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教育專案積極地與遊戲、訓練進行融合,讓體育課堂引導心理脆弱的孩子們健康成長,讓體育課堂助力孩子們鍛鍊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心理,進而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適應社會環境的合格人才。

第二篇:國小體育課堂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體育課是實踐類課程,學生通過情景變化來表現出感情變化;學生通過參與遊戲情節表現出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苦惱;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顯示他們的個性特徵。不論這種角色是國小低年級遊戲“老鷹捉小雞”中的老鷹、母雞、小雞,還是中年級“老狼、老狼幾點了”中的老狼、小羊。這種角色變化就是未來生活的演習,更是在體育課堂上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最佳時機,對學生人格的形成和心理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一、挖掘教材,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國小體育學科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因素,例如基本體操、佇列練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和動作思維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制力和堅韌性,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自我表現和群體合作的意識等;遊戲活動更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廣闊天地,它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加深對同伴的情感,增強交往與合作。例如教學“各種方式的起跑”時,根據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我以《老鷹和小雞》的故事匯入課堂,讓學生認真聽故事,瞭解故事中發生的問題,使學生親身加入到故事情景中,參與《老鷹捉小雞》的遊戲,扮演好老鷹、小雞、母雞的角色。通過遊戲,強調學生嚴格遵守遊戲規則,同心協力,力爭第一,培養學生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和合作精神。再如參與“我是木頭人”遊戲讓學生目視前方、一動不動,堅持1分鐘訓練等有效手段,培養學生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雅俗的學習態度,從而改變或改善學生的體育態度,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使學生喜歡上體育課,愛上體育課。

二、營造寬鬆的課堂教學環境,消除學生的心理負擔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悉心培養學生對教師的敬愛與信任之情。教師首先要增強民主寬鬆的意識,允許學生就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教學中的各種行為規範應儘可能地爭取學生的認同後再執行。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放開膽子敢表真情,敢吐真言。因此,開學七年級般我會採用師生商量式制定學期教學活動:如“我們都喜歡體育課,新學期我們對體育課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希望學到更多的體育知識和本領。所以,讓我們共同努力,使體育課變得更加充實、更有趣好不好?”這種信任學生的方式,創設寬鬆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說出心中的話,使課堂真正服務於學生的需求。

2、教師以激勵性評價為主,關注學生的發展

實踐證明:師生關係、課堂教學氣氛、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熱情,都同老師的評價方式有關。評價是老師的責任,也是老師的權利,說出一句話,遞出一個眼神,做出一個動作,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這之前,也應該想一想這些可能引發的後果是什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做到全面觀察,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同時注意評價的發展性。

(1)教師語言激勵。教師對學生的激勵,通常是運用激勵性語言進行的,教師的語言是學生興奮和沉悶的調和劑。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正確、恰當。尤其在學生完成某一個動作時,教師應多用激勵性語言進行評價。比如“動作完成的很規範!”、“你是怎樣做到的,能給我們展示一下嗎?”、“從你掌握動作的情況,我確信你認真聽課了!”“動作做得非常完美!”、“你是一個有運動天賦的孩子!”、“你的想法很獨特充滿創意!”等等;如果學生動作不正確或不夠好時,教師不能責備,諷刺學生,而是以表揚的形式表達批評的意見:“動作做得比以前好多了,繼續努力!”、“再努力一下更漂亮了!”、“不信再試試”、“簡單的事情要重複著做才能學到真正的本領,繼續加油!”等,在指出問題的同時,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也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誨,認真地把動作做好。而等到他把動作一旦學會,他的學習積極性就會更加高漲,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2)教師體態激勵。教師對學生的激勵也可以運用體態語言。如在學生學練過程中給予讚許的目光、理解的表情,對學生點點頭、豎起大拇指、拍拍學生的肩膀等給予肯定的暗示,都有利於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所以,體育課堂教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激發學生學習體育興趣的'最佳策略之一,教師要關心和愛護學生,從引匯入手,要儘量給他們創造和提供成功的機會,使他們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快感,增添勇氣、增強信心,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體育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第三篇:國小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運用

一、習於智長,優與心成

要想學好習,先學會做人。學生在國小期間的心理教育非常重要,這期間的成敗,直接影響學生的未來。而體育教學是國小教育中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很多老師都不是特別重視,甚至經常霸佔體育課,而大部分學生都比較喜歡體育課。體育課相對於文化課來說比較放鬆,這個時期,就是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時期。但是總有一些時候,文化課的老師都有搶課現象,搶來的體育課用來複習或者講題。這對學生的心理是有消極影響的,應儘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體育課也應該被重視,利用體育課輕鬆的氛圍,在邊授課的同時,也能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教育。

(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工程。可能一開始的點點滴滴對於教育本身沒有特別急切的突破,可也就是這點點滴滴的累積,對於以後的影響是巨大的[1]。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是如此,可能平時偶爾的只言半句並不能一下子抓住他們的心理,但是長此以往,總是有效果的,水滴石穿的功效是日積月累才能看得見的,需要時間來見證。

(二)用心教育

很多學生和老師的代溝都取決於老師。大部分的教育者,在面對學生時,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很難從心理上真正的被學生接受。大部分的時間,教師對學生而言,都只是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育人。一個教師,只有從心底真正的被學生接受了,那麼心理健康教育根本不是問題。把心理健康教育摻雜在體育中,就更容易了,因為體育課堂本身對學生來說,也是值得歡喜的課堂。這個時候,再採取適當的方式,一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營造信任感

當前教育中很大的一個弊端就是,空談式。很多教育者擺出高姿態後,往往只會講大道理給學生聽。恰恰這種方式是最不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的,很多學生面對這種教育方式,往往做到的只是口服心不服。這個時候作為教育者,我們首要的任務是和學生建立一種信任感,放低姿態,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交談,實時掌控學生的心理動態,獲取學生的信任。只有在信任感十足的情況下,才能真正的進行心理教育[2]。

二、體育不僅僅是運動

大部分國小體育課的一般情況下,都是做一些基本的體育運動,如跑步,然後就自由活動了。從根本上只運動到了身體,不能達到心理素質的培養,實實在在的浪費了體育課。體育課中有很大的利用空間,可以從多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以及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多和學生一些互動,多做一些有益於心理健康的遊戲,多培養學生的素質,而不僅僅是單一的重複運動。比如多一些比賽,賽跑,跳遠,鉛球,這些都可以用比賽的形式來進行,比賽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此期間可以跟學生宣傳一些體育精神,比如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種的基本體育精神。多做一些遊戲,遊戲這種形式更能使學生樂於接受教育。一些互動性較強的小遊戲,更能使學生沉醉其中。比如螃蟹賽跑這個遊戲,兩個學生背對背夾住一個籃球,開始後用側身跑的方法前進,中途不能用手扶球,看哪組先到終點。這個遊戲不僅互動性較強,要求的默契度也很高。在這個遊戲中,學生會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夥伴的重要性,從而在不費脣舌的情況下,就達到了心理教育的目的,這種方式也能在無形中,拉近學生和老師的距離。

三、帶有特色的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對於學生來說,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所以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老師是學生的鏡子,學生是老師的影子。平時在學生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細節行為,學生會跟著去模仿[3]。推出自己的特色教學,讓學生帶著好奇學到知識,同時也對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體育課跑步,體育老師還是親力親為,帶領學生一起跑步,這樣一定可以增加師生間的心靈共鳴。盡信書,不如無書。這本是孟子在《盡心章句下》中的一句話,但是用在當前教育中,卻是極好的。書本畢竟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載體,不能針對各種小細節小問題時,都有應對的方法。面對各類問題時,還要根據具體情況妥善處理,畢竟國小生的心理是脆弱的。可以這麼說,要想從根本上真正的給學生教好體育,就必須教育好學生的心理。總的來說,心理健康教育,還是取決於教師。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想要給學生培養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要從心底熱愛自己的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多關心,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溫暖和關愛。這種方式下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無疑是最好的方式,任何教育中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第四篇:國小體育心理健康教育探討

隨著我國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基礎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新課程的目標要求教師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日常的教學工作相結合。體育是為了促進學生身體健康而設立的學科,但是新課改下的體育教學不僅要保證學生的身體得到健康的發展,同時要求學生的心理也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體育教學中是具有重要的意義的。為了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這一目標,教育局鼓勵全國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高中國小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國小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個人的發展是以自身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為基礎的,而心理素質作為人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人的精神面貌、性格形成、綜合素質等都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生健康發展的根本標準。學校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隨瞭解學生心理動向,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帶給學生自信。體育活動能充分的體現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狀況,因此利用體育教學的過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輔導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國小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加強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國小生的模仿能力較強,通常都是以老師為模仿物件,並且以老師作為心中的榜樣,教師的行為舉止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因此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促進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僅要教授學生相關的體育知識和技能,還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重點培養學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難、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創造出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學習環境,以良好的環境影響力和感染力引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健康的心理。

2.創設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體育教學環境。良好的教學環境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能幫助教師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積極營造能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教學情境或氛圍,使學生能在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對教學環境的創設首先是要注重體育教學環境的安全衛生問題,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身體和發育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教師採用輕鬆、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愉快、樂觀、積極的學習心理,充分調動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體驗到體育學習的樂趣。

3.改進教學方法。傳統的體育教學目標是傳授學生基本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不是很關注,新課程改革下的課程目標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主,更加重視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念,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中以學生真正的需求為課堂目標,以創新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以此來提高體育課堂的效率和教學效果。

4.設計合理有效的場地和器材。國小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這是國小生的一個年齡特點。國小體育課大部分是在室外進行的,這樣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師在進行體育課前,必須做好場地器材的準備工作,保證課程能安全、順利的完成。體育器材的擺要容易吸引國小生的注意力,具有美觀性等。這樣學生在上課期間不僅能集中注意力,還能使學生體驗到美的享受,從而學生的心理逐漸舒暢、愉快。

5.挖掘國小體育教材之外的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體育教材中的內容已經遠遠無法滿足課堂,將學生喜愛的傳統體育運動或少數民族體育運動融入到體育教學中,讓學生能在玩中學、玩中練、玩中體驗體育課的情趣。將各色各類的體育活動引入到體育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運用多種感官來培養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消除學生緊張畏難的情緒,促進學生能身心健康的發展。

6.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心理輔導活動不僅僅是針對部分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日常中也需要注重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無論是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還是心理健康的學生都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時可以採取一對一的心理輔導方式來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同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的引導學生排解各方面的壓力和煩惱,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全面健康發展。

三、結束語

國小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體育教學發展的一個新趨勢,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體育教學中不僅能促進體育在健康的、積極的教學氛圍中開展教學工作,還能培養學生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思想品質,保證身心能健康、和諧、全面的發展,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複合型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和體育教學是一個持續長期的過程,教師應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創新出新的教學方式,以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教育的融合。

五篇:心理健康教育角度下國小體育教學研究

1.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應符合學生心理和身體發展的特徵

教材內容的選擇要依據新課程標準及省教材內容設定體育課的主教材。在根據學校特色設定自身的主教材及體育課堂輔助教材時,要依據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靈活設定教材,確保內容符合學生,從心理和生理上為學生所接受。在實驗中發現,讓水平高的學生玩“老鷹捉小雞”,呈現出學生積極性不高,感覺“太幼稚了”的情況;讓水平低的學生運用探究式方法學習小籃球運球技術,學生有積極性,但是在探究方法上理解不夠,導致實踐效果較差,出現“想玩,但不知怎麼玩”的現象。然而,對於水平低的學生,更多的是運用直觀教學法,通過具體的圖示、影像、示範等方式,建立學生的動作表象,才能更有利於學生自我實踐和技術掌握。

2.擅長於觀察,及時處理體育課堂中學生的“不悅”

在一次體育課中,一位學生在整隊做準備活動時被左右同學擠來擠去,不知站到哪裡,在老師幫他安排好合理的位置後,周圍的同學說了他兩句,結果該同學就蹲在旁邊哭泣。面對課堂中學生間矛盾的問題,教師不妨首先進行語言肯定,如:你先一起來上課,下課後老師“一定”幫你解決問題,好嗎?其次,用肢體語言“分化”其內心的不悅,如,用手輕拍學生的肩膀;在其表現好的時候向其豎起大拇指等;再次,要注意該生的行為情況,用行動和語言分散其不悅的注意力,如,讓其示範技術動作、進行語言或行為鼓勵等;最後,教師要對課堂中發生的矛盾或不悅進行問題合理解決,確保問題不再“延續”。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這四個步驟能有效解決課堂中學生的不悅,對促進體育課堂有效教學效果顯著。

3.用愛心和行動“暖化”學生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有愛心是一位合格教師的基本條件之一,只有擁有愛生之心,才能夠認真從事教育教學,才能夠與學生達成“心靈互融”。在體育教學中更需要多一份愛心和關心。體育課堂是在一個開放的教學環境中實施,學生的身、心會得到釋放,情緒和行為較室內會有一些變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更需要體育教師認真關注,關注每個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變化,確保孩子能夠積極、安全、有效地上好體育課。這些都離不開教師的愛心、關心和責任心。

4.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建立學習興趣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發現影響學生參加運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第一是身體條件。身體條件是影響中國小生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對課堂實踐的觀察,發現肥胖學生在跑步練習中常跑不快,有不願意跑步的情況;然而非肥胖的學生對跑步的趣味性很高,尤其是跑步比賽,趣味性更強;在籃球投籃的技術學習中,個子矮的學生就會出現投籃有困難,投不起來籃球,然而,個高的學生就能很輕鬆地完成投籃。還有存在一部分學生,身體素質差,在力量、耐力、速度等方面較弱,出現跑不快、跳不高,投不遠等情況,導致完成動作時較困難,心理受到壓力。第二是技術技能方面。運動技術和運動技能也是影響學生運動興趣的重要因素。在身體條件都較好的情況下,有的學生不會相應運動技術,導致積極性低。如,學生不會跳繩,在上跳繩課時就會出現趣味性低。在學生不會運動技術,沒有相應的運動技能時,教師可以重點進行輔導,讓其突破難點。比如,在仰臥起坐的練習中,有的學生一次都完不成,此時,我們不能單純進行言語鼓勵,而應降低難度,讓其做難度小的動作,讓其兩手伸開,數量從少到多,在練習一週或兩週後,再增加難度,學生就可以順利完成仰臥起座標準動作。這樣就可以有效突破技術技能方面的難題,提高學生運動興趣。第三是體育環境因素。有的學生喜歡運動,但是缺乏運動器材或運動場地等。體育環境的情況對學生參與運動的意願有直接影響。因此,在體育課堂中,教師可以最大限度地設定好運動環境,配置好運動器材,為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奠定環境基礎。

5.建立學生個體自信心,獲得成功感

體育課由於其戶外活動的開放性及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性等特徵會讓課堂過程出現一些不確定現象。常見現象有:肥胖的學生跑步受到嘲笑;運動能力差的學生,在合作練習時受到同伴的“不情願”;在投籃等技術練習時,屢次做不好導致灰心喪氣;遊戲比賽輸了時,心情不開心……面對類似情況,我們不能聽之任之,而應該以維護學生自尊、增強學生自信心為中心,幫助其建立積極的情感體驗,獲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因此,在體育課堂中,面對過程中的情況,堅持耐心輔導、細心指導到心理疏導(簡稱“三導”),讓學生從心理上感受到教師的支援和關愛。經過多年的課堂實踐經驗,“三導”方式能夠有效處理課堂中的問題,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和自信心的建立。

6.發展團體合作,促進課堂整體有效進步

團體合作是有效促進學生互動交流,增進相互瞭解,培養師生感情的重要形式;也是有效強化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分組合作和團體合作的教學方法在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被廣泛應用,作用顯著。有效促進人際溝通是體育運動的特徵和功能之一。在體育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或團體合作能夠有效加強學生對體育技術要點的掌握,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進而強化體育課堂效果。在體育課堂合作和遊戲等環節中,可以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讓學生進行情感分享,講出成敗帶給我們的收穫,這不但能夠鞏固學生對運動技術的掌握,而且是學生主體性的體現,更是學生身心的剖析。在學生的表現得到認可、情感得到表達、行為得到支援,那麼,高效的體育課堂效果也就順理成章了。從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探析國小體育課堂有效教學,不但是心理學知識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而且是對體育課堂教學的豐富和發展,未來還需對二者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為社會培養有積極心態、穩定情緒、頑強毅力和勇於挑戰個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