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社群糖尿病健康教育體會

才智咖 人氣:2.48W

合理飲食

淺談社群糖尿病健康教育體會

原則:糖尿病患者不僅要控制主食,還要控制1日的總熱量,在控制總熱量的同時,平衡膳食,食物選擇多樣化。穀類是基礎,多吃粗糧、蔬菜等高纖維食物,適量選擇優質蛋白,減少鹽的攝入,限制高脂肪,高膽固醇攝入,戒菸限酒,堅持少量多餐或定時、定量、定餐,避免過度節食、全素食,防止低血糖和營養不良。

營養素分配: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佔50%~60%,脂肪佔25%~30%,蛋白質佔15~20%。三大營養素的供能比不僅指三餐功能比也指每餐功能比,每餐必須有蔬菜。糖尿病的合理飲食提倡的是平衡膳食,碳水化合物(主食)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不能不吃主食或吃很少主食。蛋白質的選擇應以優質蛋白為主,奶和奶製品是優質蛋白質和鈣的重要來源。蔬菜和水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能預防因能量過剩而導致的生活方式疾病。在血糖控制理想時,兩餐之間可加水果,水果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鉻、錳對提高體內胰島素的活性有幫助作用。每天喝6~8杯水(250ml/杯),養成有規律的飲水習慣,使體內保持水分平衡,防止高黏血癥及血栓形成。

適量運動

運動的意義:堅持有規律的適量運動有利於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消耗多餘熱量,減輕體重。適量運動是糖尿病綜合治療重要的組成部分。

運動的方式:首選的'運動方式是步行,步行也是最簡單、最有效、最安全的體育運動。運動時間以飯後1小時開始最合適,每次30~40分鐘,運動量由小到大,運動強度由弱到強,運動方式由簡到繁,持之以恆,克服惰性及盲目性,也可選擇自己興趣濃厚的體育專案。步行的三、五、七概念:“三”指1次走3km 30分鐘以上;“五”指1周至少活動5次;“七”指運動適量,即年齡+運動時的每分鐘心率之和為170。隨身攜帶糖果、餅乾及糖尿病求助卡,防止低血糖發生。

科學用藥

用藥原則:降糖藥的應用根據血糖水平來調整,對於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狀況,藥物劑量遵循個體化原則。

用藥時間:對於需要用降糖藥物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可擅自換藥、停藥。需飯前服用的磺脲類降糖藥,應飯前30分鐘服用。需飯後服用的雙胍類降糖藥應飯後立即服用,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需與第一口飯同時服用的糖苷酶抑制劑如拜糖蘋,服藥的同時強調“嚼服”,此藥主要通過抑制腸道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吸收速度,使飯後血糖濃度下降,在第一口飯時嚼碎服下,效果最好。如果忘了一次降糖藥沒吃,下次服藥應按平常那樣服用,不要把上一次沒服的藥補上,否則會引起血糖過低而產生低血糖反應。

胰島素的應用:胰島素劑量的調整及注射時間應遵醫囑,注射部位可選擇上臂三角肌下緣、腹壁、大腿內側皮下注射,經常更換注射部位,以免發生皮下硬結,影響藥物吸收。

低血糖反應的處理:應立即停止活動,臥床休息,進食糖水或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及時送往醫院就診。戒菸限酒。

心理干預:國外多項資料表明,不良情緒與血糖控制不佳明顯相關,抑鬱的糖尿病患者比無抑鬱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顯著升高[1,2],因此,心理干預是非常重要的。在進行健康教育時,對患者應細緻耐心,客觀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發展過程及防治知識,幫助患者和家屬正確對待疾病,消除負性情緒,鼓勵病人多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及社會活動,使患者認識到糖尿病只是一種普通的慢性疾病,不必談“糖”變色,以此來消除病人急躁、焦慮、抑鬱等負性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自我監測

每週至少做1次空腹及餐後2小時血糖,2~3個月做1次糖化血紅蛋白測定。由於糖尿病可引起心、腦、腎、眼及周圍神經系統併發症,因此應定期測量血壓,監測血、尿常規,心電圖,血脂,腎功,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及神經系統檢查。為了便於詳細掌握病情,應認真填寫糖尿病記錄表,做體重、血壓、飲食、用藥的情況記錄,尤其病情嚴重的患者更應注意。

結 果

通過健康教育,患者對糖尿病的基本知識,防治方法,嚴格遵醫囑用藥,自我監測等方面的認識明顯提高。在飲食方面,許多患者學會了營養搭配,改變了以前大吃大喝或過分限制主食及偏食的習慣,動植物性食物攝入均衡,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基本符合中國營養學會營養要求,減少了吸菸、飲酒等,膳食結構趨於合理,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運動方面,患者主動參與步行、慢跑等各項康復鍛鍊,合理制訂運動計劃,運動量較前明顯增加,體重基本控制到了理想水平,糖尿病症狀明顯改善,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心理方面,患者從抑鬱、焦慮的情緒中擺脫出來,相互鼓勵,相互減壓,消除了血糖控制的不利因素,延緩了併發症的發生。

討 論

通過糖尿病健康教育,使患者認識到糖尿病的綜合治療不是簡單的控制血糖,而是對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進行全面控制,生活方式的改善加合理的藥物治療,才是治療糖尿病的最佳途徑。通過糖尿病健康教育,縮短了醫患距離,改善了醫患關係,在醫生為患者服務的同時,落實了醫生的工作計劃,促使醫務人員不斷加強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提高醫療水平,更好地為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