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壓的社群護理干預

才智咖 人氣:1.5W

【關鍵詞】  糖尿病

糖尿病高血壓的社群護理干預


    高血壓和高血糖、脂代謝紊亂、吸菸等均是心血管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危險因素。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壓的存在加重了心血管病變的危險性,被稱為雙重危險因素(double risks)。研究表明,與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變危險性是前者的2倍,而在同時存在高血壓的病人中則增加至4倍,心血管急性事件的發生率也明顯增加[1]。糖尿病高血壓研究(HDS)接近5年的隨訪發現:在2型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患者中中風的危險性增加2倍,急性心梗的危險性增加1倍[2]。高血壓也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合併有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較無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發生的危險性更高[3]。現就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生及社群護理干預措施闡述如下。

1  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生和危害

    糖尿病高血壓研究(HDS)發現,在45歲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40%伴有高血壓,而在75歲左右的患者中高血壓患病率更上升至60%,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發現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38%合併高血壓[3]。

    糖尿病和高血壓並存的現象在臨床上是較為常見的,成年人以患2型糖尿病多見,2型糖尿病病人普遍存在著胰島素抵抗,導致血糖升高;高血糖則會刺激胰島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從而造成高胰島素血癥,過高的胰島素不但可以促進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引起鈉的瀦留,而且還可刺激交感神經的興奮,進而使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血壓自然升高,以上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最終就會導致高血壓的發生,糖尿病高血壓對心、腦、腎損害程度遠大於單純原發性高血壓或糖尿病病人[4]。

2  糖尿病患者對高血壓的認知程度

    有近半數糖尿病患者對高血壓的認識不足[5],早期篩查知識缺乏,患了糖尿病後,當有心腦血管疾病和症狀或先兆時,不能及時到醫院診治,不能定期化驗血液流變學指數、測量血壓及做心電圖檢查,未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相應的藥物。

    糖尿病和高血壓並存的現象在臨床上是較為常見的。因此,在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學會關於高血壓的處理指南中明確規定:凡是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都定為高危或極高危人群。一經發現,必須立即服用降壓或降糖藥物。

3  社群護理干預措施

    3.1  糖尿病高血壓病人應該積極進行非藥物治療  糖尿病和高血壓雖然都與遺傳有一定關係,但他們的發病主要與不良的生活習慣及周圍的環境壓力有關,都是“生活方式相關性疾病” [6]。在我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高脂、高糖、高蛋白飲食)及運動量減少,是高血壓和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因素。

    3.1.1  減肥  肥胖病人的'周圍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有時分泌胰島素過多來補償其功能的不足,最終發生刺激血管收縮,刺激腎臟的腎小管增加對鈉和水的吸收,引起血壓增高[7]。減肥有助於提高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體重減少5kg就會有降壓作用,體重下降1kg,血壓平均下降 0.27kPa(2mmHg)。

    3.1.2  正確處理應激狀態  隨著社會發展節奏加快,應激狀態不但會引起高血壓,還會引起糖尿病高發。對一個糖尿病病人來說,當出現憤怒、敵對的應激方式時,胰島素的作用會減弱,血糖會不易控制的。因此無論是高血壓病或糖尿病病人,都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處理好人際、婚姻、家庭關係,減少對應激的不良反應,可以經常運用音樂放鬆療法。

    3.1.3  運動  運動能降低體重,通過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促進骨骼肌利用葡萄糖而降低血糖,減輕體重;同時使血壓降低[8]。堅持每天至少快步走30min,或經常參加旅遊、騎車等體育活動。要提倡循序漸進,逐步按自己的運動心率及疲勞感等調節運動強度,要堅持較長時間的恆定有氧運動,但不要做舉重、打網球等無氧運動。運動後血壓和血糖都會下降,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也會增加,尤其對於應激狀態的病人是有利的。

    3.1.4  飲食治療  飲食治療的宗旨是控制血糖,減輕體重,改善脂類代謝,通過合適的營養達到最佳健康狀態,改變飲食結構,通過飲食控制,以降低體重、減輕胰島素抵抗、提高胰島素生物效應[9],既有利於控制血糖,又有利於降低血壓或增加降壓藥物療效。同時要限制鈉鹽,每天5~6g。不吃或少吃加工食品或鹹肉、火腿及鹹菜、腐乳等。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入,建議常吃綠葉菜、蘿蔔、洋蔥、西紅柿、大白菜、山藥、南瓜等,常食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魚類(如青魚、鯿魚、黑魚等河魚)、雞蛋白及脫(低)脂牛奶等。

    3.1.5  戒菸限酒  因為吸菸可減低胰島素的敏感性,升高血糖;吸菸者患糖尿病的危險性比不吸菸者高1.5~2.5倍。吸菸又加重高血壓及糖尿病病人大小血管的損傷,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長期大量飲酒,不但加重高血壓、糖尿病,還會增加腦卒中的危險。

3.2  糖尿病高血壓的健康教育  由於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不同步,在目前養老制度尚不健全的情況下,要提高老年人口的生命健康質量,單純對疾病實行被動性的治療是個人和社會都難以承擔的[10]。研究表明:糖尿病傳統衛生宣教或出院指導,患者在飲食控制、運動療法和自我監測等方面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和健康行為並未取得理想結果;而系列講座後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和健康行為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由於缺乏個性,忽視了患者的年齡、文化水平、身體條件等的個體差異,如僅停留在講座水平,將有相當部分患者最終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11]。在講座基礎上加以社群護理干預,包括一般人群的教育、糖尿病專業隊伍的教育、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及家屬的教育。對於糖尿病學專科醫生來說他們教育的物件是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對於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的教育,內容非常廣泛,貫徹糖尿病治療的整個過程。內容包括:(1)糖尿病高血壓基礎知識教育。通過向病人及家屬介紹有關糖尿病高血壓的基礎知識,使其對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因、影響病情的因素、病情控制方法及預後等有關知識瞭解,取得病人的自覺配合,保證治療方案的嚴格執行。(2)糖尿病高血壓心理教育。病人在明確自己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時,心理表現多種多樣。症狀輕的病人可能懷疑診斷的正確性或者忽略其嚴重後果,因而不限制飲食,生活上不節制,待出現嚴重併發症時後悔不及。與此相反,有的病人十分畏懼,對治療喪失信心,不積極配合治療。還有些病人錯誤的認為,多進食可通過增加藥物劑量來控制而不會加重病情。使病人瞭解心理情緒因素對血糖及血壓的影響,有助於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並積極配合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要讓病人避免心理緊張及精神刺激,這樣有利於病情控制。(3)飲食治療教育。通過對糖尿病高血壓病人進行飲食治療教育,使病人瞭解飲食治療是糖尿高血壓病人的基本療法之一,對於老年、肥胖、病情較輕者可作為主要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