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人文教育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3.01W

當前新形勢下,新課改已重新明確了課程的教學功能,強調了學生學習態度及習慣的培養,在掌握基本知識技能的同時要學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國小階段正是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開展人文教育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小語文人文教育研究論文

一、新形勢下國小階段開展人文教育的意義

自古代樸素教育觀點發展至當今現代化的教育思想,育人為本一直以來都是教育思想家和踐行者的共同追求。百年樹人的教育思想早已成為重要宗旨,尊重人的價值及尊嚴,倡導人文關懷,提升人文素養,以期能更好地改造物質客觀世界,這便是人文教育的意義所在。人文教育是學校教育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當今新課改形勢之下,傳統的二維考察目標(知識和能力)已向多維考察目標(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以及人生價值觀)逐漸發生轉變。對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愈加重視。在當前新形勢下,在學校系統中重視人文教育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國小階段,低齡少年兒童正處於心理層面逐漸完善和發展的重要成長時期。在此期間,國小生受外界的影響較大,模仿需求較為旺盛。重視人文教育能為學生構建和諧向上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逐漸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知禮義,曉廉恥,在教育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國小語文課程立足於語文教材,利用課內教材和課外延伸閱讀材料來拓展學生知識面,於潛移默化之中幫助學生掌握人文知識,培養良好的人文閱讀習慣,從而促進學生自身人文素養的提升。以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為例,在總共十二冊教材中每冊教材在開篇便會設定“習慣篇”,從識字姿勢、讀寫要求及學習習慣等多方面入手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從而引導學生基於正確方向增強語文學習的熱忱和興趣。

二、國小語文人文教育的多層面剖析

(一)基於國學經典的傳統文化教育

國學經典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同時更是當今普及人文教育的重要素材。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古代詩文及詩詞因其優雅韻律而成了國學經典學習的主要組成部分。在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古詩文及詩詞數量較多,包括詩詞,散文,歷史故事,古代神話寓言,成語、習語及古代名人名言等多種型別內容。這些國學經典的選材往往集中於國家、求學及成人這三個層面,例如“神州有天皆麗日,祖國無處不春風”;“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以及“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等經典誦讀素材,都基於經典國學而傳遞了樸素的人文教育理念,弘揚了愛國情操、立志、信實、存真以及勤學等優秀思想道德品質。基於國學經典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是國小語文人文教育的重要環節,教師可以通過語文課本教材及延伸閱讀材料,以文載道,將經典國學中的優秀思想及品質內化為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引導學生在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瞭解為人處事之道,從而促進學生心智成長的健康發展。

(二)基於人生價值的生命教育

國小語文人文教育過程中,生命教育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國小階段,學生對於世界萬物的好奇心極其旺盛,對於生命的感知意識也較為敏感,人文教育中應注重生命教育,讓學生了解多樣化的生命型別特點。例如在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中,關於生命多樣化型別的課文有很多,比如《小動物過冬》以及《小松鼠找花生果》等童話故事,教師可以應用教材內容引導學生了解自然萬物的生長及生存規律,培養學生尊重大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意識。在實現了生命教育的基礎性教學之後,教師可基於教材內容及延伸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尊重生命的價值,進而敬畏生命,無論是自然生命體抑或是人類生命都報以敬畏之心,從而珍愛生命。處於國小階段的低齡少年兒童還處於生理和心理層面的成長階段,對於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並未建立完善且正確的體系,教師通過生命教育豐富了人文教育的內容,從側面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在面對艱難險阻之時,懂得生命的堅韌,敬畏和珍愛生命,微笑面對人生挫折,從而收穫屬於自己的天空。《輪椅上的霍金》、《微笑著承受一切》等這些經典的語文教材內容,都能成為重要的人文教育素材,以此來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取向。

(三)以學生為本的`情感教育

國小語文的教學目標不僅需要注重增強學生的人文知識積累,還需要授業傳道,培育學生的優秀的內在素質。因此在國小階段,以學生為本,通過語文課堂教學來滲透和加強情感教育有其重要的應用意義。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可立足於語文教材內容,從傾聽、表達、誦讀、讀寫等多個層面出發,引導學生將書面的人文知識與日常生活實踐相結合,內化為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以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為例,關於情感教育的教材選文涉及多個層面,例如傳達了愛國主義情懷的《錢學森》;熱愛家鄉的《靜夜思》;感恩父母情懷的《陳毅探母》;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趵突泉》以及弘揚優秀道德品質的《掌聲》等內容題材。基於這些閱讀材料來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情感意識,通過認字、閱讀和作文等學習方法來直觀感受到情感教育的薰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積極調動學生接受人文教育的積極性,以此更好地實現新課改的教學目標。

三、結語

國小語文階段開展人文教育立足於新課改教學目標之上,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基於課本教材內容,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包括國學經典教育、生命教育以及情感教育等多層面內容在內的教育,以人文教育的滲透式教學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人文知識的掌握,從而實現學生身心成長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錢慧凝.人教版與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美育要素比較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

[2]馮文全,孫麗敏.對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的解讀與反思[J].基礎教育研究,2016(1).

[3]吳瓊.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選編兒童文學主題分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