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教育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2.47W

摘要:語文教師應為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既能接受審美教育,又能學到知識、提高素質,使其在課外時間能以美的方式感受生活。在教學中進行美的教育,要求教師善於表現語文的協調美、節奏美、語言美。本文對如何完美地展現教學中的美育工作進行了思考。

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教育研究論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美育;教育

美的內涵有很多方面,和諧美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語文教學要想進行美育教育,就要將教和學高度融合,產生和諧美。

一、感受美

語文教材是文字創作,沒有三維的立體表現形式,也沒有聲樂的悅耳直觀,如果想讓學生通過這種間接的方式去感受美,就需要語文教師的引導,要讓學生通過文章內容去感受作者的寫作用意,並站在作者立場去體會。以朱自清的《綠》為例,要想讓學生感受作者筆下梅雨潭綠的不同尋常的美,就必須緊緊抓住鋪墊和對比描寫這一特點,通過對描寫性語句的賞析,領會身臨其境般的獨特美景,感受美不勝收的直覺形象,從而產生美感。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揚,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這段描寫運用多種修辭方法,有鋪墊、對比等。都是綠,雖然是各有各的魅力,但剎海拂地的綠、虎跑寺近旁的綠、西湖的綠、秦淮河的綠都不及梅雨潭的綠色那樣具備其他景色的優點,卻沒有其他景色的短處,只有它濃淡分明,明暗有序,多一分則過,少一分則缺。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這些豐富多彩又不失細膩的描寫,可以勾起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欣賞美

美是千變萬化、形態各異的,在語文學習中,只要認真閱讀,認真體會,就會欣賞到課文中的美。就像朱自清的“荷塘”,表現的美是一種優雅;為城捐軀的民族英雄史可法,表現的則是一種壯烈美;還有一些美,如高尚美、奉獻美等。說完美,接下來就談一談“醜”。課文中對醜的描述、對醜的本質的揭露也能從另一個角度表達美的真諦。課文中別里科夫“套中人”、葛朗臺“守財奴”等就是對“醜”的刻畫、對醜的描寫、對醜的深刻剖析……通過這些醜惡使學生學會從各個角度認識美、欣賞美。這就是所謂的藝術欣賞,能夠在閱讀時產生精神共鳴,能夠在閱讀時使人心情愉悅,最主要的是能夠在思想上得到啟示。所以,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審美的引導非常重要,正確引導學生欣賞美、發現美,才能達到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實現審美教育。藝術欣賞的過程是一個複雜曲折的過程,不是單一、片面地看。引導也受讀者閱歷、年齡、學識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如讀者的愛好不同,對審美的定義就不同;性格不同,對待情感的態度也不同,等等。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審美的過程中,不能對學生的審美要求整齊規範,否則會使學生失去自身的審美特性。

三、創造美

創造美有很多種,就語文課而言,主要是對作文的創作。因為每位學生接受的家庭教育、人文環境不同,對待事物的.看法與感受也不同。有的學生感覺生活五彩繽紛,寫作起來素材很多,如精彩的課堂、豐富的體育活動、性格各異的同學們,寫作時自然是激情澎湃,抑揚頓挫,下筆如有神;有的學生則感覺生活平淡乏味,沒有什麼內容可以寫。我認為要想寫出上乘之作,主要取決於學生能否發現生活中的美,是否有把看到的、感受到的美以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的願望。語文教材薈萃了中外名著佳作,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尤其是詩歌,更是有一種擋不住的魅力,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教師應把朗讀詩歌、仿寫詩歌與口語交際結合起來,為學生構築一座展示美與智慧的平臺。聲情並茂的配樂朗誦,是開啟學生想象的閘門,能使其產生創作的慾望。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毫無保留地與同學互相交流,真誠讚美、自信展示,美的情感就能夠得到昇華。美,無處不在!教師要把美育融入教學中,融進生活中,提高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讓學生樹立“求真”“崇善”“愛美”的信念,使其成為一代有靈魂、有理想、有情趣的人。

參考文獻:

[1]劉穎。論美育教育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J]。遼寧經濟管理幹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78—79。

[2]謝文平,韋良德。開展美育教育塑造高尚人格[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22—23。

[3]馬亦兵,嚴津。淺談美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功能[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12):194—195。

[4]丁梅,徐輝,吳寒斌,鄒霞。高等院校加強美育教育的思考[J]。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36—138。

[5]束體民。試論美育教育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作用和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10):62。

[6]熊平秀。新時期大學美育教育的內涵及其結構分析[J]。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03(6):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