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析課程管理權的變革-對語文課程改革的一項社會學考察

才智咖 人氣:2.58W

論文關鍵詞:權力;課程改革;現代知識觀;後現代知識觀

論析課程管理權的變革-對語文課程改革的一項社會學考察

論文摘要:課程管理權的變革是課程改革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課程管理權涉及課程的設裡權、課程內容的選擇權、課程的組織權以及課程的評價權等一系列問題。當代課程改革中這些權力的變革無不與知識觀的變革有著密切的關係。後現代知識觀時現代知識觀的挑戰構成了其中這些權力演變的重要理論基拙。從知識觀演變的角度出發來審視當前語文課程管理權的變革,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作為課程的一個重要門類,語文在中國教育史上一直居於絕對的主流地位。而中國語文教育的發展軌跡也與人們的知識觀息息相關。其中現代知識觀與後現代知識觀對語文教學改革影響極其巨大。

一、兩種知識觀的比較

近代知識觀呈現出客觀性、中立性、確定性、普遍性等特徵。建立在上述特徵基礎上的近代知識觀念呈現出強烈的獨斷性和專斷性。

1.客觀性、中立化的知識觀念排除了認識主體在知識生成過程中的地位。真理成為了一種單純的符合論,只有與外在客觀本質相符合的認識才能被視作真理。無疑,這種知識觀念假定了一個超驗本質領域的存在,它是紛繁複雜的現象背後隱藏著的永恆不變的本質。這樣真理的獲得無非是一種鏡式的反映過程。

絕對主義真理觀念必然導致專斷主義和精英主義意識。客觀化的真理觀念要求真理的“發現者”祛除掉價值關切,以完全中立化的立場來客觀地認識世界,發現現象背後的本質。然而,芸芸眾生卻難以擺脫自身的一己私利和偏見。這樣,真理的.掌握大權便責無旁貸地落到了社會少數精英身上。精英主義的真理意識排斥了普通民眾對真理的分有權利。在絕對主義真理觀念之下,現實社會分化成為全知的聖人與無知的民眾之分。在此,具有嘲諷意味的事情出現了:主張客觀性、中立化的絕對主義真理觀卻受到了權力等級話語的無情浸染。也正因為絕對主義真理觀念的虛偽性,後結構主義者福柯認為知識是與權力控制分不開的。亦即“任何時期的·知識型’同時就是權力機制”。基於現代知識觀的客觀性、中立性、確定性、普遍性等特徵,後現代知識觀明確提出反價值中立性、反本質主義、反唯科學主義原則。

2、後現代主義認為科學是與利益、權力密切相關的,科學甚至已經成為了意識形態。美國後現代主義哲學家大衛·格里芬認為,社會對科學造成的影響是實質性的。他指出:“科學是一個相當偏私的參與者,利用自己的地位使某些社會、政治和經濟力量合法,而使另一些力量非法。法國後現代主義思想家福柯則認為,科學與權力之間具有一種內在的互動關係:科學亦施行權力,權力亦能產生知識。“科學同樣也施行權力,這些權力迫使你說某些話”。科學和權力相互交織,所謂的科學價值中立只不過是人們一廂情願的事情。

後現代主義認為,現代知識觀力圖建構一種總體性的知識,但這種努力有近乎痴情妄想。它認為,外在世界處於一種破碎的狀態,“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客體支離破碎的時代,那些構築世界的磚塊業已土崩瓦解……我們不再相信有什麼曾經一度存在過的原始總體性,也不相信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有一種終極總體性在等待著我們”。不僅如此,主體也在經歷著一個碎裂過程,沒有任何恆久的、穩定的東西存在,一切都是短暫的。這表明,試圖依靠被肢解的主體在支離破碎的世界當中尋求內在本質的努力都將不可避免的失敗。

這樣,在後現代主義知識觀看來,沒有什麼西是確定的、一成不變的,沒有什麼東西具有絕對的權威。所謂的權威、聖賢都不過是人們一廂情願主觀杜撰出來的東西而已。在當代課程改革中,這種知識觀反映得異常明顯。通過課程選擇權與評價權的變化,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其內部隱含著的知識觀的變革。

二、課程選擇權:由“封閉”到“開放”

歷史發展到今天,人類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知識,這些知識是學校課程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礎。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可以進人到課程當中去,這是因為,課程是知識中的精華部分,進人課程的知識必須經過一定的選擇和過濾,也就是說,只有符合一定標準的知識才能進人到課程體系當中去。但是,究竟什麼樣的知識最有價值?不同的知識觀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這也就導致了課程選擇標準的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