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習的課程改革論文

才智咖 人氣:2.39W

數學本身具有的應用價值、文化價值和智力價值,確立了它在學校課程中總是佔據重要地位。數學學習已成為中國小學生人人面對的一項重要活動。因此,認識數學學習、數學課程的內涵及彼此的關係,顯得極為重要。

數學學習的課程改革論文

一、數學學習

人類的數學學習活動,從最初的結繩記數等自然經驗的積累,演變成以班級授課形式為主的學校數學教育,已有數千年曆史。然而,關於數學學習的基本理論的研究,諸如數學學習的實質是什麼?數學學習有何特點?學生在其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哪些心理規律?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因素分析等等,並沒有形成一種共識,亟待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一)數學學習的實質

數學學習的實質,牽涉到兩個更為重要的問題:一是數學學習的物件——數學的本質是什麼?二是數學學習作為一類學習活動——學習的實質是什麼?前一個問題,是數學哲學的元問題,有著許多不同觀點。如“純數學的物件是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

①,“數學研究現實世界和人類經驗各方面的各種形式模型的構造”

②,“數學是研究廣義的量(即模式結構形式)的學科”

③等等。對數學本質的不同認識,形成了各種數學哲學流派,由於所持哲學立場各異,各派沒有形成共識的跡象。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人們看到儘管數學強調嚴密,但只是一種相對真理,大部分內容僅僅滿足了邏輯合理性,與現實真理性有很大距離。

學習的本質問題,則是各種學習理論分野的焦點,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以桑代克、華生、斯金納等為代表的行為主義(或聯想主義)學習理論和以格式塔、托爾曼、布魯納等為代表的認知學習理論。在行為派看來,學習的實質就是學習者通過經典性條件反射或者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形成而獲得經驗的過程,即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在認知派看來,學習過程不是簡單地在強化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結,而是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認知結構的過程,即學習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內部加工過程。隨著兩大學派的爭論和研究的深入,任何一派都無法涵蓋對方,都無法解釋一切學習。因此,西方心理學界又出現了折中主義的學習理論,將學習分為包括簡單的聯結學習與複雜的認知學習的若干層級,調和兩大學派,試圖說明學習的全部涵義。如加涅最初將學習分為三類聯結學習(訊號學習、刺激——反應學習、連鎖學習)和五類認知學習(言語聯想、辨別學習、概念學習、規則學習、問題解決)。後來他又修改為一類聯結學習(連鎖學習)和五類認知學習(辨別學習、具體概念學習、抽象概念學習、規則學習、高階規則學習)。折中主義學習理論吸收了兩大學派的合理成分,但在學習本質的研究上,並沒有實質性進展。

對數學本質的不同理解和學習實質的不同看法,給我們認識數學學習的實質增加了難度就中國小學生而言,他(她)們所面對的數學學習內容,主要是反映現實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數學學習活動是受數學課程規範的、在學校情境中進行的,它不同於人類一般的數學學習。因此,從心理學的角度,中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是按教育目標在數學課程規定的範圍內,由獲得數學知識經驗而引起的比較持久的行為或傾向的變化過程。這裡的行為或傾向,包括學生外在的行為以及內在的數學認知、情感、興趣、態度、動機等等。

(二)數學學習的特點

數學自身的特點,決定了數學學習是人類學習活動中的一種特殊活動。數學學習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用來處理多級抽象概括的數學知識經驗,進行形式符號語言的運算推理。學生數學學習的'思維方式,往往是“理論—實踐—理論”④的模式,與數學家的思維模式相比,必須經歷逆轉的心理過程。中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是按課程方案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數學學科的學習,數學課程的特點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具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三)數學學習的型別

中國小學生究竟進行什麼樣式的數學學習?回答這一問題,對揭示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教師組織教學、數學課程建設等等都很有意義。分類標準不同,看法各異。如按數學學習的內容,將其分為:

1.數學知識的學習。

2.數學活動經驗的學習。

3.創造性數學活動經驗的學習。

按學生認知活動水平的層次,數學學習包括:

1.數學符號學習。

2.數學概念學習。

3.數學原理學習。

4.數學運用學習。

5.數學問題解決學習。

如果從學習的性質來看,中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包括:

1.獲得數學知識經驗的學習。

2.獲得數學學習機制的學習,即元學習。前者為一般的學習,後者則是有關數學的外部活動不斷內化的過程,是學生個體心理機能的獲得過程。

上述認識表明,中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項複雜的心理活動,它受學生個體發展水平、學校教育、數學課程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其中,數學課程不但影響著人們對數學學習實質、特點的理解,而且直接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方法以及學習的成果。

二、數學課程

我認為,數學課程是對學校數學教育內容、標準和進度的總體安排和設計。它是聯結教師、學生的橋樑。教師按課程的規定,為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經驗、個性發展提供最有效的途徑與方法,學生則根據課程規定的數學內容、標準、進度進行學習。因此,數學課程反映著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一切數學學習活動。

美國課程論專家泰勒認為,教育的本來課題,不是教授者完成某種活動,而是要在學生的行為中引起某種重要的變化。⑦數學課程建設為教師達到這一目標提供基本方案和依據,因而它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水平有著決定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