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才智咖 人氣:3.06W

1當前結構力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結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在現有的培養模式下,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結構力學教學中普遍存在下列問題:

1.1課時有限

各類本科院校目前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公共課佔用課時過多,造成大部分專業課課時大幅削減,結構力學也不例外,從而使教學內容多,學時少的矛盾日漸突出,因此應用型本科必須對結構力學相應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1.2教學手段單一

結構力學課程理論性較強,講授內容繁多,教學方法以傳統的理論教學為主。教師注重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缺乏創新,而學生也只知道被動的接受,對老師的講課產生依賴性,而不主動的思考,這樣就難以達到對學生實踐創新素質培養的要求。

1.3實踐經驗較少

在現有的教學模式下,結構力學課程教學往往集中在課堂教學,導致教學中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通病。學生在完成結構力學課程的學習後,不知如何在工程實踐中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際動手能力較差。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實踐性學時太少,學生真正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的機會更少。

1.4考核方式單一

傳統的考試模式,仍然是對課程內容中的重點、難點進行歸納總結,採用典型的試題來考核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學生為了考試過關常常死記硬背典型試題的解題步驟,這些從一定程度上講都阻礙了學生髮散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2具體的改革措施

針對應用型本科結構力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從以下幾方面,對結構力學教學改革提出一些初步的探討。

2.1教學內容的調整

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針對結構力學課程內容多、學時少的特點,以及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特點,具體在課程內容上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調整:

(1)在教學過程中刪去一些理論性較強而對培養學生應用能力作用不大的內容,比如說變形體虛功原理的推導、證明等。

(2)對於結構力學的主要內容,著重於介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在基本計算方法方面,注重加強工程實用計算方法的訓練。

(3)對於靜定結構和簡單的超靜定結構,要求學生能進行手算,這有利於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對於較複雜的超靜定結構,要求學生能運用學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其進行定性分析,為後續的電算課程打好基礎。

2.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

結構力學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學生常有理論易懂,題目難解的反映,這可以說是本課程的難點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改進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1)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我們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包括啟發式、歸納對比式、提問式、討論式與案例式教學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採用啟發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通過歸納對比可以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等。

(2)加強習題課的綜合訓練。在每一章課程學習結束後安排習題課,通過習題課,講解典型例題,幫助學生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在習題課中讓學生動手做題再講解,避免學生眼高手低。還可以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學生易出錯的習題,分析錯因,使學生更好掌握解題的基本方法。

(3)採用板書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用傳統的板書進行課堂講授時,結構繪圖與計算過程耗時較多,速度較慢,課堂教學資訊量較小。而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形象具體的圖片、動畫或視訊等把學生無法想象、教師也難於用語言來描述的內容,生動、形象地演示出來,學生接受快、印象深刻,可有效提高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如果只採用多媒體,教學資訊量大,學生沒有充分時間理解授課內容,重點難以把握,又會適得其反,因此合理的把兩種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揚長避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加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講解新內容前,通過視訊、圖片和動畫等手段,創造實際工程情境,從而引出將要教學的內容,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解完相關理論知識點後,可以通過分析典型的工程案例加強理解,從而潛移默化地將工程思維滲透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例如在講解到桁架結構時,可以帶領學生到桁架結構的工廠或公共建築進行實地講解;在講解到超靜定的剛架結構時,可以與實際的框架結構工程對比等。

(5)建立網路教學平臺。通過建設網路教學平臺,教師可以把教案、多媒體課件、習題練習、試題庫等教學資源上傳,提供各種學習參考資料,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方便條件;同時通過網路教學平臺,還可以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實時交流互動,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

2.3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力學概念是從實踐中來的,開設結構力學課程實驗有助於學生理解課堂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等。另外,土木工程專業還可以增設結構模型大賽,讓學生自行設計結構模型,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對專業的感性認識和學習興趣。

2.4考核方式的改革

傳統的考試方法只能考核學生對課本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考核不能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是不全面的。為適應現代結構力學教學模式的要求,對原有的一次性考核進行改革,具體如下:

(1)加強日常教學管理,不僅對學生平時課堂出勤率、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考核,還要對學生整體表現進行考核,比如課堂回答問題的情況、答疑質疑情況等。

(2)增加期會考試,對學生階段性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核,通過考核結果反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為下一步的教學工作奠定基礎,並把考核結果按比例記入期末考試總成績。

(3)對考試試題型別進行改革,區別於以往的以典型題目計算為主的題型,增加對定性分析內容的考核。通過靈活的考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

3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立足於應用型本科教學的培養目標,應用型人才培養是結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定位。只有不斷改進結構力學教學模式,加強結構力學與工程實踐的聯絡,與時俱進,才能提高學生運用力學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市場競爭力,真正實現新形勢下結構力學課程“厚實基礎、服務專業、強化應用”的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