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區域城市信用體系建設探索

才智咖 人氣:3.12W
  

論文關健詞:區域城市信用體系 公共徵信系統

關於區域城市信用體系建設探索

論文摘要:我國當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遇到了不少障礙,本文在借鑑國外信用體系模式和上海市信用體系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探討提出了建立區域城市信用體系的方法。

與我國西部相比,東部沿海省份城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明顯是超前的。上海市的信用體系建設始於1999年的起步階段,以上海市個人聯合徵信專案建設為主要內容;其第二階段是從2001年開始的上海市企業聯合徵信專案的建設;第三階段是上海市社會信用體系的深化階段,它始於2003年,以上海市委提出建設社會誠信體系為標誌。到了2006年,《上海市2006-2008年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啟動,上海市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逐步得到深化。

早在2003年11月,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委託金誠國際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就與北京、天津、黑龍江、安徽、湖北五省發改委共同發起聯合啟動了“社會徵信體系建設示範工程”。與東部相比,西部信用體系建設起步較晚,信用體系的諸多領域幾乎還是空白,離完整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還有較大的距離。經濟的發展、信用交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建立適應本地區區情的信用體系的緊迫性日益突顯。

1.區域城市信用體系建設的思路及成功實踐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路徑從整體上看可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從整體入手。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必定是一個覆蓋全國的完整體系,這是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信用行為日益突破地域的限制。只有建立覆蓋全國的完整的'社會信用體系,才能使該體系的功能和效益達到最佳狀態;另一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路徑是由城市、區域入手,先建立地區的社會信用體系,而後再由區域性逐步聯結、彙總,最後形成全國性的完整的社會信用體系。這兩種方式並非不相容。例如,人總行在整個金融系統內建立了全國範圍的公共徵信系統,而上海市的區域社會個人信用體系建設可謂進行得有聲有色,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我國目前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仍存在著較大的不平衡性,區域間信用環境的差異性較大,直接從整體入手來建設社會信用體系面臨著諸如法律、體制、市場需求等諸多一時難以克服的困難。而許多區域,尤其是在城市這一層面上目前已經逐漸形成了較好的信用市場環境,基本具備了建設信用體系的條件。因此,第二種建設路徑即由區域性逐步到整體建設社會信用體系不失為一種現實、理性的選擇。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遼寧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實踐也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在“十一五”期間,許多城市制定了當地建設城市信用體系的規劃。在理論上以城市為切入點來展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理論的具體應用,也是對實際應用作出的進一步理論探索。在實際操作中,以城市這一級別的行政區域作為執行信用體系的基本單位也是可行的,城市信用體系建設完全可以先行啟動,走在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前面。

2.區域城市信用體系國內外模式比較分析

從城市信用體系經營主體的性質來看,其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公共徵信系統為核心的體系模式,另一種是以私營徵信系統為核心的體系模式。其中第一種模式中的公共徵信系統是指一個旨在向商業銀行、中央銀行以及其他銀行監管當局提供有關公司及個人對整個銀行體系負債情況資訊的系統,其特點是該體系主要由各國的中央銀行以及銀行監管當局開設並負責執行管理。它通過法律或決議的形式強制性要求所監管的銀行、保險公司、財務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必須參加公共信用登記,而且這一信用體系還有一大特點是選擇這種模式的國家對公共徵信系統資料的使用有嚴格的限制。法國和德國等國家採用的是這種模式,其中法國只有公共調查機構而沒有私營徵信機構。

2006年1月,覆蓋全國的公共徵信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該系統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負責建設和執行管理,它包括“企業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和“個人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這兩個系統。截至2006年1月,該系統記錄的自然人數已達3.4億,其中2.5億人有信用記錄。截至2006年底,涉及的個人信貸餘額為2.2萬億元人民幣,約佔全國個人消費信貸餘額的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