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城市建設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1.91W
  引導文:城市建設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建設以規劃為依據,通過建設工程對城市人居環境進行改造,對城市系統內各物質設施進行建設,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城市建設的調研報告,供參考和閱讀!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1: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社會情況不斷複雜化,城市管理面臨著新的挑戰。為了更好的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方式,轉變城市管理模式,本文針對淮陰區的城市管理工作進行充分調研,並在此基礎上探索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全面配合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針政策,力爭打造城市管理新篇章。

關於城市建設調研報告

一、當前城市管理現狀

(一)建設和管理雙管齊下

一直以來,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有建就有管。城市建設是為了更好的改善城市功能,滿足群眾的生活需要,而城市管理就是為使得城市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實現,並且延長其壽命,從而推動城市的更好發展。城管局作為淮陰區的城市管理單位,一直以來認真履行自身的管理職責。在建設方面,城管局積極配合相關單位做好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特別是推進公共廁所、垃圾中轉站,便民小吃城等設施的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公廁32座,垃圾中轉站17座,小吃城2處。在管理方面,實行“三洗一清”的制度,確保路兩側牆面、地面、門面乾淨整潔。定期開展市容環衛專項整治活動、非機動車專項整治活動等,全面清理佔道經營、流動攤點、亂拉亂掛、亂停亂放、亂倒垃圾、亂潑汙水等違章行為,全面淨化城區環境衛生,取得了明顯效果。通過上述措施,強化對城市的道路、建築物、公共設施的維護和保養,確保城市建設的壽命,切實保證了長效化的管理效果,共同推進 “五城同創”工作。

 (二)整體和區域性齊頭並進

在城市管理過程中,淮陰區城管局一方面加強精品建立,打造亮點工程。積極打造城管工作精品和亮點工程,相繼開展示範路建立,精品廣場、精品小吃城建立。全面建成洛陽路及西壩美食小吃城、爭創淮海路省級示範路等,為城市管理增添更多的亮點。

另一方面注重細節,加強無縫管理,力爭在時間和空間上實行全覆蓋。在管理時間上,推行延時工作制,全體人員每天比其他部門提前半小時上班,推遲15分鐘下班,星期天、節假日不休息。執法大隊實行早中晚班制,早上6:00至晚上9:30不間斷巡查執法管理。渣土管理實行24小時三班制,全天候管理。在管理空間上,實行“一把掃帚掃到邊”,所管轄的區域清掃到邊,保潔到位,不留死角。環衛管理實行“兩掃兩保”制,人員機械同步制,即每天從早4:30至晚10:00進行兩次清掃、兩班保潔。建立局紀委督查、辦公室督查、科室督查三級聯動督查體系,做到一級督查實行追究制、二級督查實行督辦制、三級督查實行自查自糾制,通過層層交叉督查,確保不出現監督空當。

(三)法律和教育剛柔並濟

城市執法的管理,其目的在於糾正違法行為而不是處罰。針對城市管理的物件,有許多小攤小販都屬於弱勢群體,在很大程度上,生活都存在一些困難。淮陰區城管局針對這一情況,積極主動拿出對策,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在保證城市管理質量的前提下,也讓管理物件易於接受。

一是實行執法影像送審制。要求對執法過程進行全程攝像,並將攝像資料及時報送法制科稽核。同時實行每週一點評,要求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限期整改到位,逐步提高執法水平,避免出現誤判的現象。

二是建立違章檔案。要求按路段建立違章戶檔案,一次違章實行告知,兩次違章進行教育,免於處罰,對三次以上違章者將進行嚴格處罰,實行教育和處罰相結合,管理與執法相結合。

三是加強執法監督。設立隊伍建設督導員,在日常執法時,進行現場監督和指導。擴大社會監督渠道,向社會公佈執法監督舉報電話,並定期邀請媒體記者、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市民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城管執法工作,對城管執法行為進行有效監督,保證執法的公平與公正。

二、城市管理存在問題

城市管理工作由於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儘管相關單位做了很大的努力,仍然有許多問題存在,需要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

 (一)執法環境複雜,社會輿論不良渲染

城市管理涉及到社會管理的一些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並且一直以來偏見也存在於一些人的心中,因此城管工作存在社會矛盾集中、管理難度大、群眾理解少等難題。加之由於政府資訊公開的不及時,相關資訊流通不暢,且少數媒體、網站有時不顧事實地大肆渲染,容易使社會輿論形成一邊倒局面,常常使城管工作處於被動的境地,給城管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二)執法物件特殊,管理工作經常受阻

在城市管理過程中,特別對於市容市貌管理而言,大多數的執法物件情況都比較特殊。其中不乏老弱病殘,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本身生活困難,文化層次不高,在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同時,同樣要兼顧其生活狀況,這給管理工作又增加了許多難點。此外,目前市民對於城市管理許多章程和法規都不瞭解,用偏見的眼光去看待執法工作,使得執法工作經常受到阻撓。

 (三)管理體系傳統,緊急響應有時滯後

當前社會已經處於資訊社會的時代,網路大資料體系已經形成。但是政府部門的許多管理體系仍然沿用過去的傳統做法,未能及時更新換代。在遇到突發狀況時,缺少立即響應的報警體系。有時市民群眾發現問題,甚至不知道去哪尋求解決。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資訊也不能夠共享,有時一件事情多個單位關注,有時卻無人關注。

 (四)相關法律缺位,部門體制有所衝突

目前,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制度規定了城管執法相對集中行使市容環境衛生、規劃、綠化、市政、環保、工商、公安交通管理方面的部分行政處罰權。由於城管執法多數是執“他法”,沒有一部真正屬於城管自己的法律,因此,存在“借法”執法、執法依據不足、執法難的局面。同時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部門職責交叉、多頭執法等問題,導致城管執法體制不順,城管執法職能不完善,給城市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三、創新社會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智慧管理體系,提升管理效率

充分應用當前的資訊和通訊技術手段,將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服務融為一體,建設智慧化管理體系,打造智慧城市。從城市管理角度來說,一方面可以建立數字城管“網格化”管理,在區域內街道、社群、公共場所逐步劃分網格點,定人、定時、定點地進行管理,並通過當前資訊科技手段,採用網路攝像頭、遠端監控等手段,進行實時監測,確保管理不漏死角,緊急響應人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處理。通過實施數字城管,可以有效整合資訊資源,建設基礎資料共享平臺,實現城管工作細節精細化;通過城管辦公自動化、移動指揮智慧化、監控視覺化、監督舉報社會化等手段,逐步提高城市的執行效率,實現“科學、嚴格、精細、長效”管理。

(二)加強部門聯動制度,推進科學管理

一是針對政府各部門出現的智慧交叉地帶,進行梳理,成立聯席會議制度,避免多頭領導和多方不管的狀態,確保管理無漏洞。二是部門之間資訊共享,對於弱勢群體的問題,既要管理,也要幫助,及時提出計劃,城管、民政、規劃等部門要互通有無,保證群眾的生產生活。三是建立城市管理信用平臺,並與個人徵信平臺相掛鉤。對待頑固分子,可以建立黑名單制度,借用信用平臺倒逼城市居民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城市管理規則,保障城市各項功能的實現,共同推進建設美麗新城市的目標。

 (三)轉變被動管理模式,實現自主優化

一直以來,管理者與管理物件都處於對立的狀態,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為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管理者要加強學習,加強對管理人員的法律法規及執法程式的培訓,建立考核制度,嚴格約束執法人員,轉變執法方式,變粗暴執法為柔性執法,以勸說、教育為手段,化解矛盾衝突。另一方面,注重對於社會公民的道德修養的培養。政府要在全社會的範圍內進行宣傳,對一些造謠的個人與媒體進行處罰,保證社會資訊的暢通與準確性。同時發揮社群的力量,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的原則,就地解決問題。與智慧社群理念相結合,城市管理的立足點是公共服務,市民是城市管理的直接參與者,也是城市管理的受益者,城市管理僅靠城管執法部門是難以管到位的,只有充分發揮廣大市民的力量,才能真正管理好城市。因此,要精心設計載體,形成廣大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機制,增強市民城市管理意識,引導市民協調一致搞好城市管理,推進城市管理社會化。特別是要廣泛發動組織廣大志願者參與城市管理,充分挖掘廣大市民對社會的責任感和鄰里互助的精神,形成“城市管理,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

(四)加大城市管理投入,引入市場機制

對於管理工作中而言,人才是基礎,資金是保障。為促進城市管理朝著更好更科學的管理方式轉變,需要加強對於城市管理資金、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大資金投入,有助於提升城市管理的`整體水平,吸納優秀人才、專業人才打造先進科學的管理隊伍。

對城市相關的養護、管理等專案可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供鼓勵和優惠政策,調動市場經營主體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城市管理中來,激發市場的活力,改進管理的方式,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務效益的目的。鼓勵私人、企業投資進入城市管理與服務,可以嘗試採取政府與企業合作的BOT[1]、BLT[2]等一些新的發展模式,讓更多的市場資源進入到公共服務與管理當中來,推進城市空間的開發管理與探索利用,切實起到利用市場槓桿促進城市管理的作用。

四、展望

在當前社會中,創新社會治理已成為黨中央提出的重要政策方針。對於城市管理工作,作為社會治理方式轉變的重要部分,相信在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基礎下,新型的社會管理體制將能更好的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新的城市管理模式也能夠逐漸形成,也能夠讓更多的人民群眾享受到全面深化改革所帶來的紅利,讓人民的生產生活更為舒適便利,建設社會主義美麗新家園的目標也將指日可待。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2:

南溪交通區位好,城市親水性強,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但自然資源匱乏,僅僅依賴自身條件難以實現快速發展。為此,南溪充分審視自身實際,主動融入到川南城市群、成渝經濟區等大的發展格局中去思考和謀劃,用市場經濟的理念來抓區域經濟的發展,搶抓機遇、真抓實幹,在城市建設發展上形成了獨特的“南溪模式”,走出了一條強區富民、和諧崛起的科學發展新路。2007年以來,南溪城市建成區面積增加了4.9平方公里,達到9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增加了6萬人,達到14萬人左右;全區城鎮化率提高了9.62個百分點,達到46.22%。南溪十分注重城鎮化與工業化良性互動,統籌發展城市新區與工業園區,羅龍工業集中區已入駐企業129戶,2012年實現產值152億元。在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雙輪驅動下,2007年到2012年,南溪GDP年均增長17.2%,達到84.02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了7.2倍,達到4.0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5.6%,達到1955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4.5%,達到7928元。南溪連續6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年度目標考核一等獎,2012年被評為四川省縣域經濟激勵發展先進縣(區)。歸納起來,南溪推動城市建設發展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經驗之一:科學民主定規劃,大手筆追求高品質,知名團隊繪就新南溪。

城市怎麼建,建成什麼樣?這是南溪黨委、政府考慮的頭等大事。2007年初,南溪組織黨政領導、相關幹部和企業家到廣州、深圳、珠海、重慶等先進地區學習考察,集眾家之長,仔細梳理和反覆論證別人的做法在南溪的可行性。多方學習借鑑後,南溪在全省甚至全國率先開展城市策劃,將長江文化、歷史文化、休閒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設當中,著重做好“古”、“水”兩篇文章。聘請知名城市專業策劃團隊—深圳規劃設計院,編制完成了《南溪城市發展戰略策劃方案》,提出了南溪“仙源福地,上善水城”的城市品牌定位和“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功能定位。在此基礎上,先後投入6000多萬元用於城市總規和控規編制。引進了世界500強之一的阿佩克思公司編制《南溪城市發展戰略策劃》;引進成都錦裡古街設計團隊和四川美院設計團隊強強聯合創作“千棟千面”的《桂溪河商業古街》;引進深圳建築設計總院編制《南溪西城城市設計》;引進水立方的中方設計總負責單位中建國際設計諮詢公司(CCDI)進行桂溪河水上主題公園設計;引進重慶大學都市計畫設計研究院進行濱江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

經驗之二:無中生有造亮點,河灘地上建新城,推陳出新打造南溪精品。

城市發展的載體是什麼,亮點和特色在哪裡?這是南溪黨委、政府考慮的關鍵問題。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南溪敢於“打破常規”,善於“無中生有”,以修建濱江防洪堤開發4.76平方公里濱江新城為標誌,城市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2008年9月,南溪以濱江堤三期工程開工為標誌,正式拉開了濱江新城建設的序幕。城市“三橫五縱”骨幹道路、桂溪古街、五星級賓館等引擎專案快速推進,南溪職中遷建、綜合農貿市場等公共服務專案加快建設,帶動長江國際、凱麗香江、盛景天下、巴塞羅拉莊園等一大批城市商業專案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目前4.76平方公里的濱江新城初具雛形,成為各地競相學習的典範。南溪善於畫龍點睛,通過打造桂溪古街等亮點景觀迅速提升了城市品位。桂溪古街完全從一張白紙上繪建,融合了千年南溪的城市古韻和長江首善的水城風韻,整個建築風格彙集了川南、江南水鄉的民族風貌特色,將桂溪河水引入街內穿行,形成了“巷穿城、水融街、樓重院”的別緻空間。同時,南溪還打造出一流的濱江景觀帶,形成“一帶一心三核六區”的格局,充分展示了南溪的文化魅力與理念。

經驗之三:市場運作添活力,大招商帶來大專案,大專案推動大發展。

專案從哪裡來,錢從哪裡出,怎樣快節奏地推進城市建設?這是南溪黨委、政府考慮的重中之重。南溪堅持“梯次開發,市場運作”的原則,將新城開發建設劃分為“首期核心突破、二期拉開骨架、三期全面開發”三個階段。引資1.2億元建設濱江及桂溪河景觀帶工程;引資5330萬元代建6.5萬平方米安置房;引資8000萬元完成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羅龍工業園汙水處理廠專案。同時在城市管理中凡是能夠市場化運作的,一律交由市場管理。如濱江景觀帶,政府遴選專業的園藝管理公司錦繡園進行管理和維護;宜南快速通道兩旁綠化帶專案,完全由企業投入推動土地流轉,建立起大型的苗木基地,實現了政府、企業、農戶三方共贏。南溪十分注重對專案的策劃與包裝,積極對外招商引資,通過加強與廣東四川商會、重慶四川商會、北京商會等的戰略合作,大力開展定點招商、產業招商、以商招商,積極赴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招商引資,成功引進重慶博正投資有限公司投資3億元建設濱江護岸堤三期工程及羅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廣東蜀粵投資有限公司投資4億元建設文體中心打捆專案。南溪在專案建設中全面推行“代建制”,專門成立重點專案管理辦公室,統一對政府性專案實施代建,切實保障了工程質量和建設進度。為確保政府資金效率和幹部廉潔,2007年以來,南溪還通過優化方案、財政評審、決算審計等措施,有效審減專案投資2.4億元,使有限的資金髮揮了最大的效益。

經驗之四:團結拼博創輝煌,黨政齊心鑄就鐵軍精神,和諧拆遷催生南溪速度。

怎樣形成共識,如何加快建設速度?這是南溪黨委、政府考慮的核心環節。南溪在地上地下均無豐富資源的條件下,意識到唯有團結拼博、創先爭優,才能超常推進南溪經濟社會發展。南溪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領導班子的理念和思路得到高度統一,大家講奉獻、講大局、講風格、講團結,坦誠布公、共謀發展,凝聚成了一股激情創業的強大合力。在制定發展戰略和規劃時,公開遴選專案設計單位和營銷單位,在遴選會上由區四家班子領導、專家、相關部門、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組成的評審團集體投票確定。凡涉及公眾利益或城市形象的專案,如城市公交站臺的樣式和色調,都提交政府常務會集體審定;重要專案的設計方案由四家班子領導聯席會確定。為切實加快專案建設速度,南溪推行“5+2”、“白+黑”,形成了為民服務鐵的信念、眾志成城鐵的團結、令行禁止鐵的紀律、勤政廉政鐵的作風、勇爭一流鐵的目標的“南溪鐵軍”精神,在工作中採取集中力量打攻堅戰的方式,以重點突破帶動了全面推進。同時,南溪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有情操作,和諧推進徵地拆遷,為專案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為解決安置群眾的後顧之憂,南溪還從2006年開始,在全市率先建立實施了《南溪縣失地無業年老人員生活補助簡易參保試行辦法》等制度。